还原主义论文:从还原主义看科技的异化
时间:2022-02-17 09:44:21
导语:还原主义论文:从还原主义看科技的异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朱慧周颖秀工作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主体思维一般是指,在探讨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立足于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目的。其中,之所以存在主体和客体的二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立足于主体性思维而言的。崇尚还原主义的西方文化往往都会过分重视人自身的生存目的、自身的生存价值以及人身的独特性,人为地将人与外在自然绝对地分割、对立起来,主张只有“人”才可能具有生命力、思维力、主动索求力以及改造自然的创造力,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事物则都是一些孤立的、僵化的、被动的存在物。以这样一种认识方式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必然无法深刻领会到人与世界万物的普遍而有机的联系,乃至将我们的“人”看做与自然彼此之间分离、彼此之间独立的一种实体性存在。正是基于此,一些持本质主义思维的人声称:世界上万事万物具有恒定不变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以致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应该属于某种客观、而非主观的机械联系,而世界上的事物的演化律则也应该是一种永恒的律则,这种律则将是永恒不变的,它与人的存在与否毫无关联。持还原思想的人往往将事物的存在看作是一种实体性存在,坚持某种强的实在论立场,同时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做是一种机械的、固定的、内在的因果联系,而将宇宙看做是一台机器,这台机器遵循某种恒定不变的物理定理或物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原主义所对应的世界观是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关注实体性存在物的内在不变的本质、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联系、线性因果规律这三个方面。还原主义思维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加之其机械的世界观,客观上推动了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并逐渐确立起“人”在物质世界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的价值趋向主要是崇尚人的理性,它力求剔除自古以来自然和社会对“人”的自由的束缚,不断提升我们“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甚至不断发展我们“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力量,提升人的尊严。然而,伴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拥有物质需求的人,其欲望也日益膨胀。以至于,我们在认识上和实践工具的使用上,一些理性和理念逐渐发生了偏转,因此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逐渐取代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种取代着重体现在:第一,过分追求某种物质性的需求;第二,无视外在自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并且否定世界万物本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第三,主张其他事物只有在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才具有相对于人的工具性价值。由此看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接助长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和霸占,直接分裂了人自身的思维和肉体。笔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当前生态环境危机、“人性异化”的思想源头。世界万物是以整体存在的,各种事物都相互联系着,共存共长地向前发展,但还原主义不能如实地认识世界万物真实的状态。这种提倡分割认识的理性方法,所带来的是学科之间的日益分化和细化。相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互动不复存在,学科之间的隔阂日趋坚厚。目前,各门学科知识正日益积累,而这种隔离和分化将阻碍新的学科体系﹙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创立和进步。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越来越变得互不相干;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之内,比如物理学、化学,相互之间也隔阂极深,在协同创新上面难以真正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还原主义不仅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极其消极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影响。还原主义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过分强调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利益,在发展人的认识理性化和科技理性化上片面化,在人—社会—自然三体之中,导致人的力量出现片面性的增强趋势,这必然会带来生态系统的失衡。除此之外,科学家和技术工程家在还原主义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其建构的科学体系和技术体系,与人的发展日益分离,两者孤立的发展使得科技要适应人的本性的特点与人和谐发展的观念日益淡化。在利益的驱动下科学家往往追求的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人的理性发展,致使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危机。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摧残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人精神的空虚。
科技异化与人类生存危机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人们在享受这些成果的同时,科技异化的现象也愈演愈烈,科技异化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科技与自然生态的分离、科技与伦理的疏离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后果,因此,研究科学异化与人类生存危机的问题十分重要。2.1科技异化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现象。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作为现实主体的人类对所创造了客体科技进行某种不恰当的使用,以致最终科技反转过来变成某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反过来支配和控制着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并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作为一种改造力量,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这种改变多是积极和友好的,可是科技的负面性也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其内在的合理性问题。一方面,发现自然内在的规律是当代科学的目标和使命,可是伴随人类实践的日益拓展,人类对自然的驾驭显得越来越难以招架。由于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制约,人的认识也存在着无法剔除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还原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在现代主要表现为人类过分以自主为中心,无视自然规律,否定自然万物自身的内在价值,认为其他事物只有在能够满足人的基础上才具有价值,这种认识是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危机。此外,作为中性的科技如何发挥作用取决于人的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如果科技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素质,则就会使科技朝着造福人们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科技工作者动机不纯,则科技所带来的负效应是不堪设想的。另一方面,科学本质是人的科学,发展技术最终指向的是人,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还原主义作为依据,无限地分解并过分强调人的生存需求和利益,这使得在科技的发展征途中,人们逐渐抛弃了人文价值理念,而唯一地、或不自觉地主张科技的工具理性价值,这最终导致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脱节,以致狭隘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为了谋求私利,而滥用科学和技术,以致酿成严重后果。2.2科技异化与生态环境危机科学技术的异化表现在很多方面,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异化突出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上。科技异化使自然向着不利于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结果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技术水平相当低,人类主要怀着敬畏之情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尽管科技异化现象在那时已经出现,如狩猎使一些物种稀少乃至灭绝,养殖使一些物种改变习性和状态,种植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等,但自然界的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及时消解﹙即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不致于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但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异化现象日益严重,如大规模的开发和兴修水利等活动、人工合成新的化合物改变着原有的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砍伐、建筑业发展、海洋和空气的污染等,科学技术异化所带来的对自然的干涉和破坏力日益超越了自然的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20世纪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对自然界干涉能力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大大超过了其自身的修复极限,从而引起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严重的烟雾、致命的酸雨、肆虐的尘暴、污染的空气、空前的水荒、枯竭的资源、严重的噪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日趋灭绝的物种等等,这一切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仔细分析,科技异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科学技术在其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达到对自然界的全面系统的认识。第二,通常我们所说的主体、客体二分法,虽然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但是这里的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整体”,而是将人从自然界绝对地脱离了开来。人的主体能动性采用一种自为的方法去改变了整体的自在,但人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人自为地改造了自在以后,大自然的自在也会约束和限制人的自在。具体而言,大自然这一整体将以其固有存在的自在规律维系着整体的平衡,假如我们人一旦力图以自己的行为去促使自身的自在发生改变,此时,自然界的固有平衡将由于丢失被人掠夺的那一部分而遭到破坏,并进而危及人类的自身[2]。从实践角度讲,人类在发展、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人的能动性和自然界的自在规律这种受动的关系。人们在发挥能动性来发展、应用科学时,没有相应地推进对于自身无法摆脱的受动性认识,使得人类不合理地、片面地、盲目地发展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并破坏生态环境[3]。第三,从社会组织、制度来看,在私有制的社会中,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和过度运用是科学异化及其造成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科技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科技异化对生态的负效应,科技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3科技异化与人的精神危机科技异化不仅对人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人陷入了精神沦落的困境之中。当近代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继而独领风骚的时候,人的精神生活与科学技术在人生存中的平衡开始遭到破坏。数字技术、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日益商业化、利益化发展使人的精神需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虚之中,我们面临的不仅是资源危机,生态危机,还面临严重的精神危机、伦理危机。数字技术以综合的、全面的社会服务功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互动的交往空间和生活空间,但是数字技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消极的一面也日益显现:第一,数字技术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们沉浸于电子音乐、动画世界造就的电子视听世界,降低了人们对大自然最本质的感受力;第二,数字技术摧残了人的主体性,使人的紧迫感、压抑感、浮躁感上升,对信息消化程度降低,感觉麻木,思维不畅,深层思考受阻;第三,数字技术限制了人的自由,人们对“可能生活”选择范围在缩小,人类个体除了接受数字技术的支配以外别无选择;第四,数字技术使人具有两面性人格,在网络上,人充分展示自我;在网络下,人们沦为电脑、知识、信息、技术的奴隶;第五,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子公共牧场的悲哀”,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使人陷入了精神陷阱,并诱发着人的新异化[4]。再如克隆技术问题,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认识自身和生物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向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及精神生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克隆技术包括以克隆人为目的的生殖性克隆,也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对于“克隆人”所引起的伦理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克隆人的尊严问题,克隆人是否符合人道,克隆人会否使人伦关系混乱,克隆人会否导致人类基因库单一等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争议。但是涉及人类胚胎利用的治疗性克隆在伦理上也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以经济或其他医疗之外的科研为目的的胚胎研究是不道德的。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附带了高科技元素的人与自然的新关系已经浮现。由这种新关系所带来的新的科学理性,也已经全面深入到社会文化活动和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层面。其中,这种科学的理性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识上,而且也体现在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认识上,科技甚至成为第一生产力,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也促进了生产管理方式中协作精神的发展。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在精神层面上对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其积极性无容置疑。然而,由于科技存在异化的一面,因此科技在为人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种异化的科学致使人与自然产生分裂和对抗,并增加了人性中的贪婪,助长了人的趋利性,物质欲望充斥着人类的心灵,对产品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促进了科技的不断演化和发展,而这种发展使人们偏重于物质生活,成为利益的奴隶,可以这么说,科技推进了人的异化,而这直接影响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良性发展。
发展和谐科技观
现今人类生活的种种现象都在告诉我们科技异化带来的人的异化是严重的,是值得深思的,如何使得科技和人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回溯历史,老子的“道”的思想推至于“技”便符合这一和谐的发展观,对我们将来科学技术发展有较强的指导作用。3.1和谐科技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由技至道”的理念来源于《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典故。所谓“技”或“术”,就是指各种具体的操作途径或方法。“技”或“术”并不是老子所谓的“道”,在老子那里,“道”的属性是“无形无象、不可言说”。依照这种观点,我们不仅要把人对实在世界的感受抽象掉,而且还要将各种具体方法或手段的特性也抽象掉,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步骤性活动的本质特征进行有效把握。这是一种由合理的、最优的步骤操作过程而形成的特定的途径和方法。所谓“合理的”就是指:要从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的关系分析切入,强调操作主体、工具和操作客体等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也就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最优的”就是指:要从科技活动的社会成本和效益入手,强调科技活动主体的需求和体会,具体表现为节省体力、优良的品质、较高的生产效率。由此来看,“道”远远超出了“技”的内涵,其本质目标是使人为制定的科技律则逐步内化为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科技流程,最终达到自如应用、和谐相处的境界。从这里可以推断,和谐的科技发展观在很久以前已经提出,老子对道的这种理解是因为他意识到任何实践活动都有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合理的、最优的途径或方法。而这种途径或方法正蕴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看似无形却极其关键,具有较为巨大的创造潜能,属于人类的方法论只有和事物的自然本性保持一致,才能显示出方法论的威力。老子的这种观点对我国的中医学、农学、工程学、手工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不过,随着国外现代科技的大规模引进,“道”的理念已经被大众所不屑,甚至有不少专家认为:“道”本质上是与现代科技无关的,“道”甚至会对科技的发展产生反作用,因此,在引进和发展现代科技时,必须消除“道”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发展科技时,更重视工具理性,而不重视价值理性,尤其是不能全面评估科技的价值,从而造成只注重科技活动的局部效益,而忽视科技的整体利益,最终带来自然环境恶化、伦理道德低下这一不好的局面。在笔者看来,科技系统的不断演化,不能只讲价值效用和效率,而是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如何协调科技活动里面相关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力。科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道”的引导下才能形成系统,才能从整体上协调各种技术要素,否则就会引起技术的异化。“道”和“技”的关系使得各种要素可以持续稳定地存在和发展,不至于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技术活动中各要素的和谐。第一,是技术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关系上之所以出现不和谐是因为人类过分注重眼前的功利效果,忽视了各技术活动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由于技术理念、认识能力、道德观念、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差别,有些人工自然产品并不符合“道”的和谐要求,难以降解的人工物加大了环境的压力。随着人工自然产品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自身的生理特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变化,人在创造人工自然的同时,人工自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造人。和谐的技术观要求我们因势利导,通过人为活动保持自然界的动态稳定。第二,是技术与社会的和谐。这就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而是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文化观念的转变,这样才能保证人和社会的和谐。第三,是技术应用中人和人的和谐。现代技术活动通过市场、环境和直接应用等途径,将各种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技术应用不择手段,缺乏道德制约,就会造成人和人关系的紧张和相互损害,现代技术的专业性使局外人很难知情,因而道德“自律”和“他律”面临巨大的困境,技术评估的伦理介入呼唤技术人员超越个人本位,使技术活动过程和结果既利人又利己。此处,还要处理好技术操作者与技术工具的和谐、技术操作者身心活动的和谐等。“道”的理念有其深刻的内涵,不仅现代中国技术发展需要它,世界技术发展也需要它。追求现代技术之上的“道”,研究技术与自然、社会、伦理等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揭示事物的自然本性,才能消除现代技术活动各要素的矛盾,实现技术与人的和谐发展。[5]3.2如何践行和谐的科技观随着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如何抑制科技异化,使科技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大难题。要消除科技异化最根本的是实现科技异化向科技人化的复归,使科技重返现实“生活世界”,用“道”的理念去发展科技,使科学技术符合事物的自然本性,达到和谐的发展。首先,使科学技术人性化,其主要是指科学技术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科技的主体是人,科技作为一种手段,其是否造福于人取决于人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和发展,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一方面,积极倡导科技的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科技观。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不能认为科技是万能的,虽然科学技术的确解释了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并不能解释一切,如科学技术不能解释偶然事件,也不能解释任何道德原则,但也不能持“科学无用论”的观点。在使用科技过程中应强调人类要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科技建立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在促进自然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整合科技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价值。在科技运用过程中,过分重视科技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略了其人文价值,导致两者相离,科技作为一种理性工具开始对自然进行全面征服,从而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导致了科技的异化,因此,协调科技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价值是抑制科技异化的关键。鞠曦先生认为:“现代社会把人的生命等同于形下性的物质存在,科学作为‘工具理性’一方面使人与自然对立,另一方面以科学为工具对人进行形而下的物理分解。形下性的科学理性使人在形而下的方式中生存,形下性的存在方式疏离了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人的存在走向异化。”[6]其次,使科技伦理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性的发展,要在伦理意义上进行评估。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不仅人与人之间应遵从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应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人要走出科技异化状态从而走出生存危机,就必须选择伦理化的生存方式。科学技术既然是要造福人类,则它是指向善的,因此它也应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使科技合乎人性,合乎人类的长久生存。这就要求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科技真正造福于人。最后,科技的发展要着眼于未来,落实科技发展观,变革社会制度,使技术符合人性,朝着有利于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学异化对人的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人的异化。如何消除这种现象,使科技的发展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存的方向发展,要求反思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充分认识还原主义与整体论的关系,用“道”的理念指导科技的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科技的和谐发展。
精品范文
1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