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经费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2 10:07:10
导语:高校科研管理经费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高校除了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以外还是科技研发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科研经费报销烦琐、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低、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充分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等问题。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措施,为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管理路径
一、引言
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顺利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要想实现科研学术活动的目的,科研经费不可或缺。高校如何在遵守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科研项目全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比,充分提高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准确
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在申报课题时由于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的掌握不够,且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指导,对各预算项的实际开支范围和含义了解不够,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即将开展的科研活动和预计经费开支预测不准确,有些项目以前也未开展过类似的研究,缺少类似范围的科研项目的以往开支和研究作为参考等原因,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难以在项目推进中按照预算执行,执行过程中的实际开支偏离预算。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部门核算所使用的经济科目与项目负责人等报销人员对经济事项的理解存在差别,导致账务核算所占用的预算项与项目负责人的预计占用预算项不一致,如会议费预算项是指因举办会议而产生的费用,并非参加会议而产生的费用,从而导致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项目预算不相符,出现超范围开支费用、所开支费用无预算项开支等问题,从而需要频繁地对预算进行调整,所编制的预算失去了指导、监督意义,且预算调整工作耗时耗力,导致科研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
(二)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报销效率低下
科研项目从到款、立项、经费报销、结题、绩效考评各环节涉及不同的部门,需要各部门协作才能完成,但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各部门之间的管理系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烟囱”,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了防范科研经费被滥用、套用、挪作他用的风险,高校不断出台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的各个环节需要涉及不同部门的经办与审批,科研人员往往需要在财务、科研、校办、学院、资产处等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才能完成。科研人员办理业务时在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重复的切换,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由于缺少科研项目全流程的信息化共享平台,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不能充分地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利用,从而及时发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由于项目负责人对财务政策的不了解,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导致报销手续不全,所附票据不符合规定及不知道具体办理流程等问题。
(三)对科研项目经费重核算、轻分析;重立项、轻绩效
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着重在收支的核算上,没有充分利用科研数据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没有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没有对科研经费的支出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编制专门的科研资金财务报告,缺乏完善的科研监督制度和体系,无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不能及时地发现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漏洞,从而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四)缺少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绩效的考核以科研项目的数量、级别、经费投入规模为考核重点,从而导致教师们注重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和经费总量,却并不关注科研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这样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率低下。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下,难以有重大的科研成果产出,不利于学校提升科研实力。此外,高校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够合理,科研绩效没有充分体现对有突出科研成果贡献的和一般科研人员甚至是有违规行为的科研人员的不同管理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五)内部控制不健全,科研经费审核、监督不到位
高校科研人员财经纪律意识淡薄、财经法规知识欠缺,甚至存在部分高校科研人员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将项目经费用于私人开支,但高校对此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无法有效地遏制此类行为,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由于高校财务人员未参与到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去,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在对报销材料进行审核时,只能对报销材料的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无法确定所报销的费用是否与项目相关,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合规,所列支的费用与项目不相关。高校缺少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对合作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导致有些外协单位及被委托开展项目研究的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高校对科研项目合同的签订缺少监督与指导,对合同的权利与义务等约定未设专门的部门进行审查,或会导致法律风险。
三、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路径
(一)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提高科研人员财经纪律
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知识培训,减少信息不对称针对科研人员观念存在误区,财经纪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加强宣传力度,定期开展科研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借助科研人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通报科研不端案例,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让科研人员意识到高校作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单位,有权利和责任对其进行管理,使科研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科研项目对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看待和使用科研经费,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对相关人员财务知识的培训,拓宽财务知识宣传渠道,利用财务机器人、财务信息交流群、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多种宣传方式对报账流程、报账政策等进行宣传,提高科研人员对财务报账流程、政策的了解程度,减少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财经纪律意识和报账效率。财务处加强与学院等二级部门的联系,深入业务部门和二级学院进行财务政策的宣传和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师生解答财务政策及报账流程。深入业务部门及二级学院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各业务部门及二级学院的业务需求,加强沟通,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财务服务水平与管理质量。
(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向项目负责人宣传做好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在立项环节,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学科专家组建专业预算编制指导小组,结合科研管理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进行指导,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项目预算,从源头上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在预算执行工作中,规范预算调整流程,允许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支出情况按流程在总额范围内各预算项之间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结题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打通高校内部各科研管理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壁垒,建立各部门科研管理信息互联互通的跨部门信息化数据大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来款查询、立项、编制项目预算、项目信息查询、经费报销情况查询、预算执行情况查询等各环节信息整合,实现科研经费的全流程线上管理,对科研项目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借助数据共享平台的科研全过程信息,对科研项目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漏洞,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风险。
(四)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
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时根据上级最新规章制度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从到款、立项、编制预算、开支范围、结题审核、结余资金使用范围等整个流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定,确保各环节都能依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审核。制定专门的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制度,完善科研经费审计体系,加强对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住风险漏洞,防范和化解风险。涉及科研管理的各部门认真梳理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采取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财务控制、资产控制等控制措施防范风险。
(五)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不同类别的研究项目的特点,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科研绩效考核方法、制度,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项目采取同一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岗位晋升相关,绩效评价方法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正确看待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注重投入产出比。组建由学科专家、审计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的专业绩效考核工作组,对立项时制定的预算进行跟踪考核,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结题环节进行审计。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的项目进行奖励,可设置奖励科研经费和对项目组的成员进行科研绩效奖励,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和积极性,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的项目采取惩罚措施。建立科研人员积分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利用构建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对科研人员进行积分管理,提高科研信用良好科研人员的自主权。
参考文献:
[1]王阿乐.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的探讨[J].财会通讯,2021(1):158-162.
[2]张瑞元.“放管服”下高校科研经费财会监管研究[J].商业会计,2020(24):112-115.
作者:苏雪 栾溪 翟姣姣
- 上一篇:心理学策略在医院科研管理的应用
- 下一篇:高校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