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问题与应对

时间:2022-03-19 05:34:34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问题与应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问题与应对

摘要:想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功能有效发挥,就要对财政收支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然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绩效考核评价存在不足,评价的客观性不够。因此,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财政收支;财政绩效

为保障财政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客观评价财政收支经济性、有效性,进行“追踪问效”具有重要意义。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并不乐观,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考核评价结果权威性不足。

一、行政职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一)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财政绩效考核是对财政收支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客观评价便可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追踪资金使用方向,找到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的原因,为后续预算管理控制提供参考,提高财政决策正确性,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升财政支出效益。(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缺少绩效评价,预算执行过程就非常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发生资金挤占、截留以及挪用等问题,不利于财政资金管理,不利于财政资金配置[1]。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给出相应绩效考核指标、标准、要求、范围,使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协调运行,遏制违规操作,便可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规范管理流程。(三)强化财政分配合理性。只有将财政资金合理配置,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而绩效考核有利于引导财政资金管理,能对财政预算执行形成约束力,使决策者规避财务风险,避免资金长期占用、闲置问题的发生,保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减少资金浪费。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能准确判断财政形势,为财政预算分配和使用提供指导方向,保障财政资金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益。(四)增强政府公信力。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形象,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问题,势必产生不良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公信力。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约束财政管理行为,规范财政收支,杜绝无预算拨款,提高财政收支透明性,让民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更细致的了解,便可增强政府公信力,赢得民众信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资金的吸纳。

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中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只有在制度规范下,才能保障绩效评价结果有效性、可靠性,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2]。然而,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收支绩效考核评价不重视,实施的管理办法随意性大,针对性内容少之又少,制度约束力不足,无法为考核评价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导致绩效考核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二)绩效评价模式不合理。绩效考核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绩效考核评价,没有覆盖到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大多是每项工作完工后,才进行绩效评价或年底进行最终绩效评价,绩效考核评价时效性较差。而且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做不到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使得考核评价结果过于片面,很多时候不能客观反映财政收支的真实情况。(三)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不同部门的财政收支,应有不同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才能客观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物尽其用[3]。然而,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现行指标针对性差,可操作性差,缺乏对经济影响因素的考虑,不能体现财政支出经济性和合理性,无法为财政收支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提供指导。(四)绩效评价结果不权威。绩效考核评价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检验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杜绝不合理财政支出。但由于很多时候仅关注合法性,不关注使用效益,评价结果不合格,利用不充分,没有将评价结果真实反馈到财政管理工作中,使得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绩效评价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五)绩效评价过程不专业。当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财政收支会产生大量经济资料,绩效考核评价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结构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很多相关工作人员为普通财务人员转职或兼任,对绩效考核知识掌握不全面,使得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不专业。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质量的措施

(一)健全绩效评价制度。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绩效考核评价质量,就要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转变绩效考核评价理念,确定绩效考核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位置。其次,要积极根据财政支出特性、规律、目标,明确评价范围、细节以及程序,明确考核评价要点,细化措施,增强制度针对性,减少规则漏洞,从而精准考核评价财政收支每个环节,检验财政管理漏洞,确保万无一失。再次,应根据绩效考核实际出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要求,将绩效目标设置为考核任务,将相应考核任务安排给相关部门,从而提高相关部门资金使用中的责任感,自觉遵守相关制度,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后,为保障制度可操作性、适用性,要在事前进行可行性测试,预测制度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预设处理方案,及时纠正、改正错误,确保绩效考核评价制度顺利实施。(二)完善绩效考核模式。绩效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自然无法得到客观评价结果。因此,应积极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使之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相互匹配。具体来讲,应加速专门财政绩效考核评价机构的建立,通过专职独立部门开展工作,提高评价结果权威性,出具客观评价结果。此外,要加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将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融入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在事前,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方案核查,明确资金用途和性质,检验预算方案合理性,为后续评价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事中,要加强经济资料收集、处理和分析,对收支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制约预算执行过程。在事后,要加强总结分析,探讨编制与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追踪问效”。此外,为更好地协同目标,提高各部门参与度,应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平台将相关部门串联,从而使经济资料可实时传输。(三)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不同性质的资金,不同使用目的资金,要有不同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只有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才能使评价结果真实、有效,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首先,应将相关部门历史各项经济活动产生费用以积分形式进行累计分析,通过积分体现相关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并对部门积分进行考核评价,制定合理预算标准,为考核指标设定提供依据。其次,要将不同职能部门进分层,实施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使指标具有适用性,提升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共性,消除争议。再次,要根据设定的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对每个阶段考核内容做出规定,检验每一个阶段财政预算落实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最后,要根据部门工作内容及资金需求与财政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检验资金使用效益,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确保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四)增强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缺乏权威性的考核评价结果,无法形成约束力、影响力,对财政资金管理产生实质影响。为增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不仅要设置独立考核机构,更要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到实际财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强化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具体来讲,应充分利用绩效报告,加强评价结果复查,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利用,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到财政收支工作中,将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财政收入挂钩。在实际管理中,对于评分较高的工作和部门,财政收入要有所倾斜,降低预算申请门槛,使资金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对于得分较低工作和部门,资金收入则要放缓、推迟,寻找问题原因。若整改无效,长时期达不到绩效评价要求,则要暂停资金投入,避免资金浪费。这不仅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能使相关部门提高重视,自主提升预算执行能力,配合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五)优化绩效评价工作团队。开展专业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持。若相关人员能力不足,经济敏感度差,无法准确判断资金使用效益,自然无法得到客观的绩效评价结果。因此,有必要优化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团队,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强化绩效考核评价的专业性。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提高标准,要求人才懂专业财政绩效考核评价知识、理论、技能,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规律,具备一定岗位适应性。而对于现有人员,则要加强再教育,定期组织交流学习,学习财政政策、法令和准则,以及先进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理论,组织开展模拟实训,使相关人员从多角度客观了解财政收支。实训活动的开展能强化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通过有效绩效考核评价能更好地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然而,通过正文了解到,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评价中存在诸多不足,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专业性,评价指标并不合理。因此,为提高考核评价质量,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增强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刘妍.构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财政资金“价有所取”[J].山东人大工作,2020(10):53–54.

[2]郭毅中.有关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20):156–157.

[3]董作新.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足和对策[J].审计与理财,2020(10):31–32.

作者:于润平 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纪委监委综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