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合同制人员绩效考核初探
时间:2022-11-17 08:30:23
导语:采供血机构合同制人员绩效考核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市采供血事业的迅速发展,采供血部门承担着日益繁重的血液采集、检测、制备、供应工作。为缓解采供血工作压力,十余年来,市中心血站通过社会招聘、劳务派遣等方式陆续引进了30余名编外合同制员工。这些员工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人员26人,约占合同制人员总数的84%;从文化层次上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5%,其中本科6名;从工作岗位上看,她们大多分布在血液采集、化验、成分制备等关键岗位,为保障我市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初,合同制员工仅作为在正式编制员工数量不足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劳动力,但随着采供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项工作的日益繁重,越来越多的合同制员工被引入到生产劳动中。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法律层面规范了劳动合同制度,保障了合同制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今后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方向。由于采供血机构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合同制人员在工作岗位、人员身份、绩效管理方面与在编人员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合同制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编外合同制员工相对于正式员工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临时性。合同制员工,一般和用工单位一年或几年签订一次用工合同,用工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或其工作表现决定续约或解除合同。而正式在编员工和单位是固定长期性劳动关系。
2、流动性。一方面,采供血单位对合同制员工的去留有较大决定权;另一方面,合同制员工也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决定是否去留。在单位和合同制员工两者之间这种双向选择的作用下,合同制员工的流动性较为频繁。
3、重要性。当前,合同制员工多分布在血液采集、检测、制备等重要业务岗位,她们拥有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是采供血工作的主力军。
存在问题:
1、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对合同制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仅仅以工作量来考核,没有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差异性。考评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只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没有量化数据的体现,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一般放在每年年终考核,只有个人总结和考核评分两个环节,缺乏对平时工作业绩的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较差。
2、缺乏系统的薪酬激励机制。目前血站采取的薪酬机制只是简单的固定工资加奖金的薪酬发放模式,奖金只是根据采血量的多少进行统计核算,没有体现出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的绩效差别,对于表现优异的人员没有额外的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人员也没有一定的惩处措施。由于对合同制员工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他们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与工作单位间很难确立起长期的归属感、认同感,造成了队伍的不稳定性,这也不利于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
3、在现实工作中,在单位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中,由于编制的限制,用工形式的差异,合同制员工与在编员工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合同制员工远比正式员工工作积极,业绩出色,但由于身份的限制,不能真正体现出“同工同酬”、“按劳分配”。
4、在选人用人上缺乏竞争机制。每个科室的负责人都是在编人员,基本都是能上不能下,无论在这个职位上有没有贡献只要没有发生重大差错都能享受相应待遇,保住“铁饭碗”。往往表现优异的合同制人员缺乏走上管理岗位的有效途径,长期以往也会挫伤合同制人员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三、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发挥合同制人员的工作潜能
1、采供血机构的合同制人员多为采血护士,另有部分为检验、驾驶、电工等岗位,他们主要在采供血一线岗位从事业务工作。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直是血站管理层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市中心血站通过走访兄弟单位、全站范围讨论、认真开展调研和数据测算,创新了合同制员工绩效考核分配模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创新绩效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单位在前期的绩效分配方案中,对工作量加大奖励幅度,即随着工作量的递增,绩效奖励幅度呈梯度式增加。同时将外采部门分为两组,采用竞争式考核方式,年底对累计工作量高的一组再实行二次奖励。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合同制人员创造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2013年5月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1名合同制员工成功竞聘到中层岗位。在2014年的外采组长竞聘工作中,有4名表现优秀的年轻合同制护士成功竞聘为外采组正副组长,参与到了外采工作的管理当中。近年来,血站还在合同制人员中发展了一位中共党员,另有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1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全力保障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站领导给予外采组充分的工作自主权,由外采组自行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安排驻点人次、驻点时间,对采血点的选取、献血车的停放、采血车进驻高校等事宜,均由外采组自行定方案,提出工作需求,单位出面与各商场、城管、院校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全力做好支持保障工作。由于以上方案是建立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对几年来街头献血数据、工作量统计等数据进行了认真测算的前题下形成的,所以在后期的运行中,绩效考核的情况和预期方向符合性较为一致。据初步统计,自7月份实施新方案以来,编外人员的月平均奖金人均上浮17.3%,其中特别是在街头一线的员工,其绩效奖励与其工作量挂钩进行核算,真正体现了做得多拿得多,有效地起到了激励作用。同时对于少部分平时缺少工作积极性的员工,由于个人贡献与小组的总工作量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在整个团队的带动下,也逐渐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新面貌。
2、优化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通过引入单位评价、科室评价、职工自评等多种考核方式,力求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对考核结果要有反馈,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要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落后的要给予惩戒。并将考核结果与人员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在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薪酬体系的公平、合理,就是薪酬的设计与结构要建立在科学的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奖励性绩效要和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上拉开差距,要向一流人才、一流业绩倾斜,突出人才的价值,使每位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分配中真正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创新的价值。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自身因素。
3、充分利用单位职能科室作用,加强对合同制人员的人文关怀。结合合同制人员特点和单位工作实际,从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收入待遇等方面给予编外人员最大程度的保障;工会积极履行职责,在女职工体检、职工基本医疗住院险、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3.8”国际妇女节、“5.12”护士节等方面,合同制人员均享受了与在编人员一样的待遇;团委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帮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4、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合同制人员的业务技能。积极组织合同制人员参与岗位练兵活动,激励她们比工作、比技能、比作风。开展采血护士技能比武、心肺复苏比赛活动,鼓励她们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制定专门的报销政策,鼓励合同制人员进行学历提升;每年对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检测等业务一线的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岗位自学、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为她们提供深造机会。采供血机构要严格根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分配的激励作用,激发合同制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为吸引人才、稳定合同制人员队伍、促进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钱锋 单位:镇江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史书源,田立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4)
[2]杜江涛,耿玉乾.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分配模式探讨[J].经济师,2010(5)
[3]黄一马.事业单位非编人员激励管理[J].科学咨询,2010(2)
- 上一篇:社工机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医院绩效考核和收益分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