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精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4 02:47:08
导语:国有林区精细化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管理科学分3个层次,即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根据林业的特点阐明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赋予了精细化管理新的概念和内涵。以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为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管护、育苗、造林、流域治理等方面就精细化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以此促进国有林区的改革创新,促进林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将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引入林业管理中,旨在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水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科学管理举措,也是国有林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生态建设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国有林场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
一、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长期以来,林业工作一直处于底数不清、经营管理粗放的情况之下,管护责任不落实、培育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投资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林业的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逐步查清林业资产资源底数,掌握其动态变化,为林业发展提供精准依据。二是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把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小班,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管护站、管护员,他们常年守着这片林,对其情况十分了解,在搞好管护的同时,可以利用最低的投入、最佳的时间、最简单的办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林下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收入,他们会更加严格、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促进可持续利用。三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林区扶贫工作的需要。国有林场改革的两大目标是“保生态、促民生”,而精细化管理通过管护责任的细化落实,提升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同时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富余职工和农村贫困人员。整合森林管护、造林、管护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使得单位面积综合投入增加,可以适当缩小责任区面积,增加个数,增加管护人员数量,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林下资源,增加管护员的收入,促进林农致富。
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内涵
开展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转变森林资源管护体制,推动单一的森林管护责任制向造、管、用结合的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转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林业上的内涵是,结合林地变更调查,在查清森林资源底数,明确培育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划分责任区。以合同形式将每个责任区的森林资源管护、培育和设施建设任务核定落实给管护人员,管护人员在管护森林的同时承担适量的造林、改造以及设施建设维护任务,同时适度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国有林场明确权责清单,对责任区的管护和经营成效进行货币化计价,定期考核兑现奖惩,确保森林资源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管护人员收入稳步提高。
三、精细化管理在太行林局的应用实践
当前,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推进,又赋予了精细化管理新的内涵,其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也扩展了林局管理的方方面面。这里笔者以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林局)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地处太行山中段,跨涉晋中市的榆社、和顺、左权、寿阳4县和阳泉市的盂县、平定2县,经营总面积133万亩,有林地面积77.25万亩,活立木蓄积226.35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58%,这里是漳河、潇河、滹沱河的主要发源地。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夯实林局发展基础
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从2013年开始,太行林局针对工程项目多、标准不统一、管理效益低等问题,决定从基础管理入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将从严、从实和从紧管理作为林局工作的一条主线,立足局情,严格政策,紧紧抓住人、财、物等各种要素,围绕资金、资产和项目管理这些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一是抓制度建设,注重管理的整体性。坚持在继承中扬弃,在创新中规范,在完善中发展,全方位对原有制度进行充实、修改、完善,从资源保护、生产经营、产业开发、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和考核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重点落实了一岗双责制、重大事项会议制、领导包场联系制、目标责任考核制、财务支出会签制、党务政务公开制等,建立起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二是抓程序规范,注重管理的协调性。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逐步提速,太行林局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项目多达十几个,各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财务管理规定不尽相同,在具体操作环节、工作要求上也不尽一致。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精准度和可行度,林局从理顺程序入手,围绕造林、封育、森林抚育、产业开发、天保管护和公益林管理等项目制定了21项操作规范,实施过程中做到不缺项、不漏项,使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常规性工作标准化。为实现工程管理与资金管理的无缝对接,编制了《工程项目业务和财务报账实施规范》,并汇编成册,建立起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联动机制,让管理人员真正做到心中有边界、手中有尺度。三是抓预算约束,注重管理的系统性。资金是项目的“血液”,财务是管理的“中枢”,预算管理在全局的各项管理中起着支撑和先导作用。为此,太行林局首先严格实行了全面预算制度。将局属各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范畴,严格做到不重项、不漏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参照年度上级经费投入水平,结合上年度收支决算,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通过“两上两下”的程序,把各项收入和支出指标落实到法人单位,最终形成林局的财务预算草案。其次,严格实行了财务预决算职代会审议制度。每年初在林局工作会召开之前,首先召开职代会,对上年度财务决算和年度预算草案进行审议,根据审议建议,再对预算草案进行调整。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年度预算,在全局范围内予以公开,自觉接受全局职工的监督。最后,严格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对照各单位预算指标,我们坚持“一月一公开、一季一检查、半年一小结、全年一通报”,全面提高预算指标的刚性约束力。同时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把财务公开内容按月细化到具体人、具体事和具体项目,让预算执行在“阳光”下运作,把外在约束变成内生动力,从而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精准管理,创新举措,提升林局发展水平
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范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管理是规范管理的升级和延伸[3]。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区进入了转型变轨的调整期,由生产经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为适应新要求,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太行林局从2015年开始,确立了以转型创新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努力促进林区发展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提质增效。1)以资产化管护试点为突破,努力探索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新机制。根据《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资产化管护”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林局选定12个管护站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区域面积21.24万亩,占林局总经营面积的15.7%。主要做法为:一是摸清底数。按照“五清”(森林资源底数清、培育目标清、资源动态变化清、林下资源种类规模清和管护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清)要求,结合林地变更调查,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准二类调查,基本摸清了试点区域内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林下经济资源的状况。同时以管护责任区为基本单元,按小班制卡建档,造册登记,建立了试点区域内各责任区森林资源档案。二是综合规划。参照《山西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要求,结合2016—2020年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了试点区域五年综合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森林管护、森林培育、管护设施建设和林下资源开发、投资概算、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11个方面的内容。对试点区域造林营林、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做出总体规划,明确实施进度和组织方式,并制表上图,形成了规范文本。三是列出清单。制定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监管清单4个清单,明确了管护人员的责任、权利、待遇、任务、标准和禁止事项、处罚方式及场站监管措施,并按照定地块、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的“四定”要求签订了管护协议。四是绩效挂钩。绩效分3块:第一块为基础工资。管护人员完成森林管护任务,未发生负面清单所列事项,兑现基础工资。第二块为绩效工资。森林管护达标并完成不低于30亩的营造林任务,经场局3年验收合格,按局投资标准支付管护人员劳务收入,作为绩效工资。发生山林火情、非法占地、大的偷砍滥伐、牛羊践踏新造林地、管护设施毁坏等,按协议条款进行处罚。处罚的最高额度限定在本人的绩效工资范围内。第三块是自营创收。管护人员开展林下资源开发、大苗定植的抚育、采松果和拉网封禁等任务,按协议获取报酬。资产化管护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效果还没显现,但可以肯定,管护人员的责任心增强了,管林营林的积极性提高了。2)以苗圃扩容增效为引领,精心打造精细化管理的骨干苗圃。种苗产业是太行林局的优势项目。近几年,面对苗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实,林局着力从调整结构、优化品种、强化管理、提升效益入手,振兴苗木产业。一是多轮驱动,做大规模。回顾总结太行林局在发展种苗产业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手抓保障性苗圃建设,一手抓经营性苗圃扩容。苗木生产要同时面向林局内部保障和社会绿化供给两个市场,苗木投入要充分发挥国家、林局和林场3方面积极性。除国家正常种苗投资外,林局每年都要拿出不低于300万元的自有资金,以指令性育苗任务的形式下达给林场,同时要求各林场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每年也要拿出不低于30万元的自有资金,投入到苗圃建设中,做到保障性苗圃和新特优经营性苗圃同步推进、同步建设。林局近4年新增苗圃面积2000余亩,总面积达到4500亩。全局建成以坪松、海眼寺林场经营性苗圃为骨干,以石源、禅堂寺、营盘和苌池林场的保障性苗圃为基础的7大苗木培育基地,在圃苗木60余种,数量达6000余万株,优质苗木的供给水平和社会知名度大幅提高。二是精细管理,提升品质。培育物美价廉的优质苗木是对苗圃经营者的基本要求,精细化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苗木品质的根本途径。为此,林局在执行国家各项育苗技术规程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提高标准,从种源品质良种化、品种选择乡土化、品种质量优质化、施工质量精细化、苗木感观景观化等5个方面,研究制定了《苗圃精细化管理标准》《分树种育苗精细化管理标准》,同时将这些标准汇编成册,印制了《苗圃精细化管理手册》,人手一册,便于查阅和使用。在管理层次上,建立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品种、每一道环节,项项有人负责,层层有人把关。在技术层面上,率先在坪松和海眼寺林场苗圃建立起苗木档案管理数据库,给每一品种都上了“户口”,利用“互联网+苗木”网络平台,实施对苗木的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每个品种都有一个二维码标识,能准确了解苗圃的规模、品种、数量及生物习性、形态特征,生长状况、用途和培育时间等。此外,还把各项管理措施细化到地块上,从浇水、锄草、施肥到整形等都录入电子档案,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苗圃的日常管理,实现圃地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短短两年时间,坪松、海眼寺两个苗圃已建成集引种驯化、科技示范、良种繁育和种质保存为一体的示范景观苗圃。三是多元发展,适应市场。在保障生态建设用苗的基础上,积极优化苗木品种结构,加大阔叶苗比重,大力引进彩叶苗木,主要有女贞、红叶小檗、香花槐、金丝柳、茶条槭、紫叶梨等40多个品种,以满足绿化市场需求。与此同时,结合森林抚育进行采挖定植,大力培育珍稀乡土树种,全局已采挖定植大苗10万余株,主要品种有辽东栎、五角枫、暴马丁香、白桦、胡桃楸、葛萝槭等10多个品种,每株按200元的保守价估算,市值可达2000多万元,为林局储备下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3)以工程提档升级为抓手,全方位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林局承担的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建设任务每年大约在15万亩左右,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乎生态建设的成效。为此,林局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是提高工程实施标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技术规程,是我们从事林业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林局坚持高起点定位、高质量营造的原则,制定了《太行林局人工造林精细化管理标准》《太行林局封山育林精细化管理标准》和《太行林局森林抚育精细化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全方位提高建设标准。我们在精细化造林中,全部采用容器苗,苗高由35cm提高到50cm以上,地径由0.5cm提高到1.5cm以上,整地标准由60cm×60cm×30cm的穴状整地变为100cm×80cm×30cm的鱼鳞坑整地,全部使用生根粉、喷洒植物蒸腾抑制剂和防兔害驱避剂等造林新技术。在森林抚育上,确立了6种抚育模式,即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人工油松纯林近自然转化模式、低质低效林向高效优质林的近自然转化模式、补植加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模式、生物多样性和再生性修复模式、风景林的人工促进自然优化模式。按照这6种模式,精准施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技术措施、不同的投资标准进行细化管理。做到抚育和造景相结合,抚育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抚育和大苗移植相结合,促进森林经营效益最大化。二是引进监理制。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林局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外聘监理公司,每项工程从开工到结束均有监理公司全程专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减少返工成本,促进各项工程向精细化迈进。三是建立两制度。第一是建立工程建设责任人清单制度。将每一项工程任务全部细化到小班,施工员、技术员、分管副场长、场长层层明确责任,签字背书,并且装订成册,印发全局,形成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倒查有据的完整链条。第二是建立分类管护制度。按不同的造林工程,分别采取定人看护、定点管护、拉网封禁等措施,杜绝牛羊践踏,确保造林成活、成林。四是创新三举措。首先,现地推动。党委成员全部包场、包工程,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其次,通报推动。实行造林进度半月一通报制度,先进的表扬,后进的批评。再次,会议推动。每年4月底组织各有造林任务单位负责人通过现场观摩造林、抚育工程,互相交流,借鉴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每年5月底召开亮点工程观摩会,单位介绍,领导点评,互动打分,总结提升。充分发挥典型带动效应,营造创优争先的激励氛围,促进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林局按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业的面积已达总任务的50%,随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精品工程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生态建设工程的全面提档升级。
(三)系统经营,流域综治,增强林局发展能力
实现森林系统的科学经营,高效经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流域综合治理是强有力的措施之一。太行林局通过认真总结经验,从资源现状出发,将一个流域内的全部小班作为一个作业单位,进行“流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针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育林技术,“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把建设重点由小规模、分散型的游击战转向集约化的阵地战,发挥了林地的生产力,提高了森林的经营效益。从2013年开始启动流域治理工程,先后实施了5大工程。一是以恋思水库周边为主战场的清漳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它是局地共建合作造林的一个典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营造,实施造林面积3万亩,分3大片,在2013、2014、2015年3个年度实施,目前已全面完成,此项工程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区域生态建设的一项标杆工程。二是里禅堂寺沟综合治理工程。它是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实施了大苗定植、阔叶苗培育、黑木耳培育、造林、森林抚育、蔬菜温室大棚种植、通道绿化、景点建设、景观树培育、森林步道建设等10个项目,打造出了一条以禅堂寺为主要景点的森林旅游线路。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森林抚育、综合利用为手段,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流域内道路通达,景观优美,森林的各项生态功能充分发挥,逐渐成为人们森林康养、旅游休憩的度假点。三是正在推进的坪松林场阳曲山综治工程、王景林场杏榛沟综治工程和营盘林场段峪沟综治工程,都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可望在两年内全面完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将流域综合治理区建成资源保护的示范区、森林经营的集约区、产业发展的潜力区、科学技术的试验区和森林文化的展示区。综上,太行林局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激励、财务指标和考核指标的细化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日臻完善。
作者:梁廷杰 单位: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
参考文献:
[1]肖刚.经营科学第一书:科学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李曙光.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7):192-193.
- 上一篇: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挑战及对策
- 下一篇: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