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2 03:42:00
导语: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我国国有林场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接管了民国政府、资本家、教育界创办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随后还在国有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试办了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并在天然次生林区建立了一批森林抚育站、护林站、森林经营所,至1957年底,全国共建立国有林场1387处;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各地掀起了大建国营林场的高潮,至1965年底,全国国营林场达到3564处,经营面积达到0.674亿hm2;在“”期间,除山西省外,其他各省级国营林场中层管理机构均被撤并,83%的国营林场被下放,至1976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萎缩到0.463亿hm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颁布实施,国有林场逐步恢复并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省、地、县3级管理的国营林场体系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国有林场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国有林场发展进入困难时期,1998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经营总收入由1997年的83亿元下降到2002年的59亿元;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推动,不少国有林场通过改革理顺了体制,逐步步入改革发展时期[1-3]。
1.2我国国有林场管理模式的演变
我国国有林场的管理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基本同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基本直接沿用前苏联早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林业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林产品消费等方面,全部按照政府指令性计划进行,尤其是在1958年以前,林区基本建设项目由国家统一安排,林业生产所需投资和器材设备由国家统一分配,林业企业生产任务由国家统一下达,木材和主要林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林业资金和利润由国家统收统支。这种直接介入国有林场微观管理活动的管理模式,难以发挥市场与经济的有效调节作用,使林业生产与社会需求产生脱节,特别是时期围绕国家中心战略任务大量采伐林木,国有林场乃至全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资源管理上,早期同样直接引用前苏联早期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源于森林经理学。早期的森林经理学理论基础是法正林(normalforest),基于法正林理论的森林经理活动,是对具有法正龄级分配、法正林分排列、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的森林实施经营活动,从而实现木材的严格永久平衡利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理念,到1998年修改森林法时,设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正式建立,1999年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公益林区划规范,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开始实施。从我国国有林场办场方针的演变(表1),也印证了上述国有林场管理模式与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
1.3当前我国国有林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国有林场定位问题。由于林业具有极为明显的外部性,其经济性能较低,如果把国有林场(尤其是处在边远山区的国有林场)当成其他工商企业来定位,其经济收益远远不能支撑其正常运转,这是我国当前国有林场面临困境的内在原因。其次,由于前期盲目扩张,尤其是人员的盲目扩增,给本来就没有多少经济收益的国有林场带来沉重的包袱,这是我国当前国有林场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再次,虽然进行了多次国有林场改革,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但是内部运转,尤其是管理思想与微观管理机制,仍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管理粗放、低效,这是我国当前国有林场面临困境的管理上的原因。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关于工人操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精细化管理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系统学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核心就是系统精确管理,包括对精细化管理对象(系统)状态精密监测、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管理规划与实施、管理绩效监督(监测与评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PDCS循环。PDCS循环源于管理学中的PDCA理论,即Plan、Do、Check与Study。在管理PDCS循环中,关键是Check与Study,即对本循环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效益评估,从中找出目标差距,继承其中成功的技术与方法,并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学习其他行业成功经验与技术,将这些成功的技术与方法遗传给下一轮或下几轮PDCS循环[4-7]。
3当前我国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对策
3.1多措并举破解国有林场困境
多措并举,破解国有林场困境,这是国有林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物质基础。首先,要对国有林场准确定位,对于地理区位好、立地条件好的木材生产型国有林场,将其定位为速生丰产林基地、珍贵木材生产基地、大径材贮备基地;对于具备旅游资源的国有林场定位为森林公园;对于处在重要生态区位的国有林场,定位为公益生态型国有林场;其他的可以定位为生态经济型国有林场。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富余人员,降低国有林场人员包袱。在保障现有人员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之上,在政策与资金上倾斜,扶持职工走出去创业或转岗,或者采用多种形式承包经营现有国有林场中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木材等林产品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项目,或者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之上采取内退或内部下岗等措施分流部分人员,以缓解目前国有林场人员压力。
3.2解放思想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管理层面,要解放思想,抛弃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机制,对国有林场实施精细化管理。国有林场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把国有林场当成一个系统,按照系统理论与系统运行规律,对国有林场这个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确保国有林场的系统结构、功能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因此,国有林场的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进化的过程,即PCDS循环,管理人员对国有林场这个系统施加人为干扰,使得国有林场持续保持健康状态,并稳定持续地提供更多的服务。在系统学层面上看,国有林场不仅是一个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因此,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就需要采用适应性管理方式,运用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系统地分析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系统的结构和过程实施有效的干预,其管理过程与措施可以用表2所示[4-9]。
3.3实施工程化管理
工程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当前国有林场的粗放型管理来说,实施工程化管理尤为重要。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中的工程化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管理,以期高效地达到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措施有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业务管理、计划管理、时间管理、控制管理。
3.4当前国有林场精细化预报实现的关键点
我国国有林场要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转变粗放式、经验化管理模式,引入并应用现代管理思想,这是国有林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加强国有林场资源数据、经济数据、社会信息等基础数据的管理,提高其可靠性与实时性,为精细化管理建模仿真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这是国有林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基础。再次,要积极运用当代先进的数学、系统学、信息学技术和信息监测与处理设备,快速准确实时地获取国有林场管理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采用PDCS管理技术,建立精细的仿真管理模型,提出精密的管理规划方案,并采用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这是国有林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作者:黄璞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林业局
- 上一篇:医院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