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时间:2022-03-21 05:11:26

导语: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内控与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内控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行政事业的高速发展。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本文中,在着重内控视角下,提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内控视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内控工作与预算绩效管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有效的开展内控以及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保障各项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实现较好的目标值。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需结合内控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以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的联系

(一)目标一致性。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其目的在于能够实时监督、评价财政预算的使用效果,充分了解资金运作情况,针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在内控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各职能进行合理的管控,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互相监督等,从而提升单位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与内控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的特征。(二)参与范围广。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成立绩效管理工作小组,确定各相关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并不断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内控工作过程中,单位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措施以及执行程序,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控从而达到目标。内控工作是贯穿单位活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的。所以,绩效管理工作与内控工作都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因此二者都具有参与范围广的特征。

二、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的重要价值

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可以看出中央对于绩效管理十分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中,应积极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绩效管理与内控对行政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内控手段可以顺利推动预算成果管理工作的完成,最终实现财务的切实保障与双重利益[1]。绩效管理是单位进行内控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内控手段,能够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内控是融入单位预算管控和绩效管理之中的[2]。有效的内控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有效的内控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全面与真实;有效的内控可以明确各个部门职责,从而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合理。对于管理工作而言,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但是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较早,往往编制的预算存在预估的情况,进而导致在实际使用经费时,项目的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更有甚者预算编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编制方式,对资源的配置安排也不太妥当。这样的编制安排导致后期财务数据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与当时编制的预算绩效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绩效跟踪评价、自评价等的准确性。同时,对于预算编制人员而言,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其职业素质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3]。(二)内控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管理,充分调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也是用来约束单位经济或业务活动的内容,规范相关人员的职责与职能。但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比如,由于对绩效管理意识不足,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适用性,实施起来与现实单位情况不符,于是便出现了制度管制度,操作管操作的情况。(三)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只有在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让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自我约束性。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对于绩效评价的机制不够完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评价流程时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更多地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评价的过程,因此导致在评价的过程中,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四、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科学编制预算与绩效目标,优化预算调整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科学合理的预算是编制绩效目标的基础,是管理绩效目标的前提。预算编制工作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在业务层面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不仅依靠财务部门完成,还需要单位各个部门协作,所以在编制前相关部门应先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查验是否符合编制要求;对于延续性项目,需考虑该项目在以前年度中执行的效果如何,是否给予增减预算,从而使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科学合理的预算再来编制绩效目标,那么它的产出与效益会更加符合项目的主旨。预算的编制是依靠人来进行的,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编制人员的能力,定期开展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进而保障编制人员在工作中,形成较高的技能,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利用内控优化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预算都是提前编制的,有些提早半年,更有甚者是提早一年编制的。随着经济形势以及社会情况的变化,当实际安排经费时,原先预算申报书中的内容或多或少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这个时候预算调整就是给予项目变更最好的调节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需对预算和绩效目标调整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审批范围与流程。审批流程应简易,方便项目实施,人易懂并易操作,比如调整金额设定比例,小于比例可走简化程序,大于比例需层层上报审批。(二)强化内控体系的建设,优化系统管控。内控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在进行内控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地将其内控与其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形成符合单位未来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在进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内部组织的领导能力,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其中的风险隐患,完善单位的内部结构、优化制衡能力、规范权力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的业务特色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以及岗位职责权限,不断加强各个部门的协同管理。例如,内控制度中,需明确各人员、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对人员或部门的权限进行交叉设置。在重点岗位上可实施定期轮岗或是竞争上岗方式,做好岗位胜任能力评估等工作。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一个词“大数据”。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可以借鉴当下大数据的技术,建立符合本单位的绩效管理数据平台,这样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共用共享,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外交流沟通的效率和效果。绩效管理数据平台还可将管控要点设置在其中,帮助单位规避一些常规的风险。同时也能进一步的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三)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优化监管工作。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费的需求下,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机制。年初根据预算管理内容制定出评价计划,通过计划规范评价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项目。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以及事后结果应用。绩效目标设置时应结合项目的情况尽量细化与量化,方便后期评价时直观明了。通过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找出单位潜在的问题与风险。评价结果出来后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单位还可以设置专门的预算绩效评价部门,保障该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有着相对可靠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干扰。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内部评价结合外部评价,静态评价结合动态评价等。健全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能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提高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单位相关制度,做好绩效评价过程反馈公众,督促进展,落实责任,不断健全绩效评价机制[4]。优化内控监管工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以及绩效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中可加入内审监督环节的规定,让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绩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中来。同时,也可以定期聘请外部专业人士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增强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来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综上所述,在基于内控视角下,对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途径的研究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内控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基于内控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优化途径对行政事业单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更好的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8):121–122.

[2]刘永泽.内控的误区与出路[N].中国会计报,2020–09–18(011).

[3]张瑞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及优化[J].财会学习,2020(26):67–68.

[4]李静.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2020,27(10):167–168.

[5]林鸿钦.内控视角下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22):245–246.

作者:王丽懿 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财务与资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