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时间:2022-04-01 03:03:43
导语: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行政部门体现职能的关键单位,而且还是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服务的单位。近些年,国家财政机关持续深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变革,目的在于可以提高财政资源分配效率、预算绩效控制标准化,提高科研院所服务效果及效率,提高服务主体满意度。但是,科研院所在预算绩效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唯有处理相关问题方可更好突出预算绩效控制效用。本文从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的意义着手,对预算绩效控制常见的问题进行介绍,并提出了完善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随着时代及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科研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处于一个重要位置,科学的预算绩效控制是单位中经费合理使用的有效保障。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确保了单位各部门作用的贯彻执行。加强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规范预算评估机制,可以促使科研院所稳定发展。近几年,尽管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在持续变革,完善了管理方面的不足,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限制绩效管理。本文对此提出科学的措施,具备理论价值及现实作用。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一)预算绩效控制的概念分析。预算绩效属于单位内拨款总额应用后的产出及结果,属于财政支付后的效果考核,属于预算部门根据公共财政效率宗旨,基于绩效目标的设置、实行与评估来考核经费应用效果的财政控制制度。预算绩效控制方面绩效评估是最关键的环节,分成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而内部绩效评估对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有更加直接的影响。科研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内部评估管理应满足单位科研项目特征,满足自身科研发展趋势,制定评估机制与体系,实施预算绩效内部评估,保证预算绩效机制的正常运营。(二)预算绩效控制的作用介绍。一方面,传统预算方式是把各部门分开预算,如此极易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利益矛盾,产生讨价还价的情况。根据预算绩效管理措施,能够提升财政经费使用效率,避免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争夺基数等情况。另一方面,传统预算方式让财政机关资源无法获得充分配置。因为无制度标准,各部门不事先提交项目方案及资金运用状况,财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掌握基金的具体应用状况。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可以把资金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情况和资金支付后的绩效成果相结合。另外,实施预算绩效控制措施,能够让财政机关处在主动状态,掌握资金流向及用途,提升了资金的跟踪问效,还提升了对经费的监督质量。
二、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介绍
(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机制不完善。虽然财政机关了相关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等有关制度,但是由于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变革初始,不管是绩效评价机制或者具体的指标体系均不完善。其一,单位财政开支绩效评价方法针对评价对象无非常合理的界定,且不同产业与职能的机关绩效评估规定不同,具备各自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缺少一个单独性强、权威的第三方组织落实绩效评价,基于单位中的绩效评价环节所获取的结果高效性很差,评价结果精准度也会有所降低。其二,许多绩效评价指标均是定性指标,缺少量化指标,不能包含整个科研单位的绩效控制,导致最后的评价结果非常单调。所以,从当前科研院所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来看,缺少充足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不能充分体现预算绩效控制中可以对单位业务程序进行纠错的功能,评价结果大都类似财务评价,缺少专业性。(二)预算编制不完善。经调查部分科研院所预算编制状况得知,科研院所预算编制管理者对预算编制缺乏重视,缺乏对科研活动的调研及询证,对预算编制及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准备不够,方法不善。预算执行的前提是预算编制,因为许多科研院所经费来源较为复杂,要求多部门协同参加,耗费的时间也很长,整体考量多种因素,对风险加以分析评价。科研院所预算编制中产生的普遍情况,是采取以往的预算方式,尽管简单可行,但所花费时间短,经费配置不科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预算编制评估机制,产生很多不科学因素。(三)预算控制精细化、科学化程度较低。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的绩效管理均较为粗放,总体上在科学化以及精细化方面有所缺乏。一方面,目前有些科研院所的预算编制并没有得到全面覆盖,有一些资金还游离在预算以外,但在预算过程整个收付口径又是总体的,比如有些差额拨款科研院所,受市场条件、人才分配等因素的干扰,事业收入难以实现精准预算,也许会造成预算的事业收益和预算中的事业收益有明显差别。正是该种不合理的预算编制造成预算和决算不能比较,很难展开合理化的绩效考评。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计划不够,最后导致预算编制非常混乱,界定模糊;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时,许多单位大都由财务工作者完成,设置的绩效目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专业性不高的现象,且为申请经费目标,也许会制定得很高,但具体会难以实现,导致脱离实际。绩效评价通常在项目完成和年度结束后处理,缺少一定的追踪监督,事后监督就会使许多浪费的资金不能挽回。预算业务的拟定缺少合理有小的事前论证,有些单位就是临时抱佛脚,而且受单位决策人员的远见、观念、偏好等因素制约,编制的业务缺乏一定的经济性和社会价值。(四)缺少稳定的预算绩效控制环境。首先,科研院所针对预算绩效控制认识缺乏深度。近些年,虽然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有效引进绩效管理,但因为财务工作者的接受水平有限,针对预算绩效控制缺少高度重视,认识缺乏深度,特别是其它每个部门针对预算绩效控制认识不够,配合热情较低,仅仅是简单的申请预算经费,缺少协同合作观念。其次,科研事业单位本身在预算绩效控制制度上不完善,因为财政机关一般是建立集中的规定指引,未根据各自实际经营状况,几乎均是科研院所以财政机关的规定指引视为基础,然后开始相关制定工作,在制度制定方面并不是非常完善。正是因为以上因素导致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环境不好,不益于执行预算绩效控制业务。(五)管理监督不完善。预算绩效控制是以科研活动的绩效为主导,预算绩效应为预算结果的执行效果负责,如此就要求预算从编制至执行均要公开化,监督控制具体到各个步骤及过程,会计部门应当向单位相关部门提供精准、详细的预算绩效数据。有的科研院所在预算绩效公开化、透明化方面不足,预算控制未实现相关职责,也未精准的体现绩效真实状况。预算绩效监督控制制度还不完善,科研院所自身和社会媒体及民众的监督力度薄弱。
三、预算绩效控制的技术路径
(一)绩效评估指标结构。2017年10月颁布了《中央级科研事业机构绩效评估暂行办法》,强调“中央及科研事业机关绩效评估指标框架”,属于科研院所绩效管理业务的引领性文件。对于科研院所,该评估机制从职责定位、技术产出与创新效益等各个方面,把评估指标分类成职责相符性、要求统一性、管理标准性、绩效实现状况、绩效实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环境以及创新贡献等,各个部分内容又被详细分成多个具体的三级指标,突出了“重能力、重绩效、守标准、讲贡献”等科研项目指导方针。基于该指标体系创建,预算部门应当做好如下几点工作:(1)组织绩效评估宣传及培训。(2)制定与优化预算绩效控制体系。(3)根据本单位具体设置绩效目标,对指标加以细化与量化,设置绩效指标。(4)组织绩效执行监控业务,采集绩效评估有关信息、资料、材料等。(5)建立评估工作计划,组织绩效评估,提交评估报告。(6)根据绩效评估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完善科研及管理业务。(二)预算绩效控制过程。预算绩效控制是一套从目标评价、运营追踪监控、考评、评估结果反馈与结果运用等过程构成的闭环系统,而预算绩效控制过程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绩效目标设置与评价绩效目标涉及整体目标、绩效考评指标与评估评分标准等各项内容。整体目标是指预算经费在指定时间内预期取得的整体产出及效果,应结合上级主管单位的整体要求及基本部署、部门职能与发展计划合理的预算经费需求;绩效考评指标是把整体目标由产出、效益以及满意度等层面加以细化;绩效指标评估评分标准需是具体的、明确的、可衡量的、预期时间内能实现的,方便在预算执行环节得到监控与预算完成后加以考评。预算经费控制部门根据国家各项政策、单位种类、专业趋势及技术动态等审查评价绩效目标,具体包含绩效目标和部门职能的统一性、项目确立的必要性、条目设立的合理性、技术参量的科学性、实施计划的可行性与投资的合理性等。(2)绩效运用追踪监控预算部门要结合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运营的追踪与监控制度,当预算产出和预期目标产生偏离或延误现象时,应召集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参与者共同分析原因,并采用措施立即整改,保证绩效目标的及早完成。(3)绩效指标考评绩效评估涉及遵循管理规定方面的评估方式选取评估工具、建立评估计划、编排评估计划与实行考评等。预算执行结束后,预算单位应及时根据绩效评估标准进行绩效考评,整理汇总预算经费产出,把具体成果和绩效目标相比较,进行整体评分后上交预算绩效内容。(4)绩效评估结果的产生与反馈运用结合汇总评估结果,对于预算绩效报告所体现的问题,展开仔细分析与探究,找到资金应用及管理方面的漏洞,制定绩效评估报告。预算及绩效重要领导对绩效评估的整个过程展开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测,且对考核业务组上交的绩效评估报告加以审查,就强化管理、提升绩效等层面的问题制定出完善意见。把绩效评估结果朝预算单位所有职工公开,且作为部门及个人年终考评的关键依据;责成相关部门制定改进与提升工作效能的科学措施,并进行整改;把绩效评估结果用作参考指标,对每个部门下个年度预算展开合理调整,以达到资金的完善分配。
四、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策略
(一)营造稳定的预算绩效控制环境。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首先,要求组织部门可以对科研院所的负责人组织专题讲座,就预算法、预算绩效控制等组织严格的培训教育,提高单位领导、管理者预算绩效控制的思想,深入掌握预算绩效控制内容,进而使科研院所负责人可以积极自主地完善预算绩效控制,使预算绩效控制业务可以贯彻落实。其次,应当持续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制度若想一次性实现顶层设计是很难的,如此就要求科研院所可以持续性的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预算绩效控制业务持续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营造出稳定的环境。(二)提升预算编制效果。科研院所在编制预算之前,应全面掌握预算基本资料,给编制预算留下足够的时间,员工要熟悉有关预算编制的理论知识及各项法律法规,在采集资料的基础上,应与有关部门沟通互动,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在编制预算时,应将可能产生的情况均考量到,对于各种问题建立出不同方案。操作人员在制定预算时,应严格根据相关制度及流程,防止主观思想,各个过程均要有信息显示,确定各业务的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编制效果。(三)加大预算执行力。科研院所管理者在支出利用批复之后的预算时,应严格根据预算编制方案及流程进行,尽可能降低资金浪费与去向模糊等现象,让预算支出和预算方向相统一。各部门在应用资金方面,应精准科学,完善预算开支规模,制定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对预算绩效执行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管理者可以把握预算开支的方向及现状,及其预算开支执行质量,财政机关也能够按照预算执行状况编制预算执行报告。预算支出环节产生问题时,能够按照资金运用情况及报告内容研究原因,并立即采用措施,提升资金利用率。(四)提高预算绩效控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科研院所若要转变预算绩效控制粗放化局面,就应当掌握预算编制过程。其一,收入预算需要按照全口径预算需求加以编制,包含整个单位各个业务环节,持续加深业务、财务结合深度。其二,编制项目预算时,需要有关单位严格按照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者要求展开预算编制业务,减少财务工作者服务内容。科研院所要组建绩效管理小组,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控制,提高整个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水平。(五)完善预算绩效控制评价机制。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是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的有效把关环节,需要突出实用性、可行性。要注重预算落实过程的刚性,在预算绩效控制之中,给予每个部门较大的灵活度,根据其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事业单位发展特征,逐步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最后需要提高定量指标占比,可以为预算绩效控制评估报告带来更为精准的信息。(六)健全监督及约束制度。首先给予预算部门一定的管理自主权,然后加强部门及单位总体的预算绩效控制。强化各管理职能中心的协调支持,实施联席工作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者的力量,加大预算绩效控制力度。实施预算绩效控制数字化建设,实行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让绩效监控业务常态化。完善绩效评价评估方式及有关信息获取渠道,得到绩效控制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尽量降低对一线科研者正常业务的影响。强化监督问责,审查监督预算绩效控制状况,提高预算控制的激励及约束力度,绩效评估结果朝所有参与人员通报,且和部门考评、奖罚、预算、调节等结合。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执行整改要求,便于完善管理、填补漏洞,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科研院所的有效产出率,让绩效评估结果获得充分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预算绩效控制试点业务才刚刚开始,在具体实行环节需要提升认识,加强集中领导,协调每个行政及业务服务中心的力量,合理设置绩效目标、评估指标以及考核机制,制定与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项目流程,并把绩效考评指标融入日常管理,让预算执行追踪管理常态化,不断加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等每个环节的控制。由此在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资金投资的绩效水平。当前的绩效评估结果属于一个相对的量化值,仅能部分的体现绩效目标的实现状况,缺少整体详细的尺度来评定各部门经费的具体产入与产出比,很难全面公正地突出预算部门的生产率及绩效改进状况,不利于展开各单位产出横向对比,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深入探究及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霞.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9(24):6-8.
[2]管昌琼.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53.
[3]刘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商讯,2019(23):125-126.
[4]洪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9(08):182-183.
作者:邱艳萍 单位:宁波海洋研究院
- 上一篇:集团公司绩效管理效能提升路径
- 下一篇:医院绩效管理PDCA循环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