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21 11:39:10

导语: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视角;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中的规则和要求,该文件要求我国事业单位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来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经济活动产生的风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组织结构,以便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证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进工作,要充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共同特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

(1)目标具有一致性。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改进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来控制成本,进而降低事业单位的非系统性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便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最终目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也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事业单位要善于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联系,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之一,积极完善内部控制,改进内部控制机制,为事业单位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2)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工作贯穿全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要重视预算工作的作用,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将绩效管理贯穿各个环节,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都能符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与预算绩效管理相似,以全面性和全局性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原则,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以便实现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控制。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需要全程性的控制,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集为一体,注重流程控制,将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保证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3)全体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预算单位的负责人、领导人、财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绩效管理申报和绩效跟踪管理等工作。内部控制工作也需要单位负责人、领导人、财务部门等的共同参与,强调全体员工共同协作的重要性,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开展,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用性。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执行,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确保执行的效果和质量,全体参与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不利于深化管理工作。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相互割裂,部分事业单位甚至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分离,没有将预算制度作为绩效管理的依据之一,更加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直接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量,而且让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内容产生重复,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部分单位没有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归结为使用财政资金和编制预算计划等单一内容,没有系统性的思维,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等同于发工资和编制财务报表等简易内容,这些错误认识非常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内控制度的要求。就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工作来看,绩效指标对考核对象的量化程度较差,指标的解释较为笼统模糊,没有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工作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对绩效指标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导致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较差,降低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效果。同时,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没有考虑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公共服务范围的具体要求,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事业单位项目申报程序不够科学,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状况难以与风险评价控制实现有效衔接,绩效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发挥绩效评价管理制度的真正效果。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1)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教育,完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象是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由内部控制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可知,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管理的范畴,两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事业单位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要在单位内部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更新员工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是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变内控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2)完善绩效管理指标,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绩效指标息息相关,绩效指标越全面,越具备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内部控制规范是从事业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角度出发来制定的具体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这就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也要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公共服务的范围特点来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并要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划分,以便保证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综合体现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其次,事业单位要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保证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收集、比较、分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事业单位要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大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力度,建立预算执行追踪机制,可以将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建立执行通报制度对其进行辅助,调整预算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作者:张英慧 单位:夏津县银城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

2.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