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

时间:2022-00-00 12:00:00

导语: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

摘要:近年来,医院医疗成本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不利影响。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合理降低运营成本,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升医院运营绩效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阐述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对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保障措施,期望对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运营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体系

一、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的关系

(一)绩效管理是强化运营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随着卫生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推进,医院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烈。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医院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多为政府定价,不能随意调控,所以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获取更多利润,提升医院经济效益。而在医院运营管理中,各项医疗成本费用支出的增减变动幅度均与绩效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医院必须通过强化绩效管理,提高全体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二)运营成本控制是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大部分医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财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使得成本核算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仅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而且也难以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为了建设节约型医院,医院必须在经济管理中充分考虑成本、质量、绩效三项因素,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经济管理的前提,将运营成本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将提高绩效作为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为此,医院应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中,明确全体职工在降低成本中的责任,通过考察绩效指标的实现情况,来掌握成本控制效果,并找寻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从而为医院管理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不断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水平。

二、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了强化医院运营成本控制,合理降低药品和耗材的成本费用,医院应当构建起运营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一)实施工作量指标考核

工作量指标考核具体是指对医院所有的临床及医疗科室都进行工作量的考核,其中临床的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门诊量、手术量以及住院人数等等,而各医疗科室的重点考核指标为检查人次。医院为对了能够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应当在绩效管理中实施工作量指标考核,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奖罚分明的原则,对工作量指标全部完成的科室应给予重奖,对未完成工作量指标的科室,则应给予形式上的处罚,并将考核的奖惩与科室绩效相挂钩。同时,还应将业务收入指标的考核予以取消,通过各种经济激励机制的制定,调动各个业务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此外,工作量指标考核还应当加大对异常低价处方的监控力度,避免临床科室以此为手段虚增门诊量的情况发生。

(二)药品比例控制考核

药品费用是医院的主要运营成本之一,通过制定实施药品比例控制考核,能够有效降低药品费用,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控制。在该项考核指标的制定中,可对政府在药品控制方面的政策加以合理利用,并将各个科室的指标区分开,如可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较为突出的科室制定较高的考核指标。该指标考核力度的大小与医院从药品中获利的多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药品超标科室的处罚力度越大,则可以使此类科室产生出畏惧的心理,尤其是当处罚超过医药回扣时,它的作用更加明显。国家在医院药品比例控制方面有很多硬性的条文规定,因此,医院可依据这些硬性规定编制相应的考核指标,并结合只罚不奖的原则,对各科室进行药品比例控制考核工作。

(三)均次费用指标考核

为了对人均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确保药品比例控制指标的实现,医院可采取均次费用指标的考核。可以月为单位,由门诊直接对人均门诊费用进行考核,由于一些专科每月门诊的人数较少,如神经外科等,所以可对其实行季度或年度考核;对于手术室则可以单次手术费用作为考核标准。因医院每个月住院病人的均次费用具有波动变化的特点,特别是住院病人较少的科室,故此对此类科室的考核可按照扣除手术费用后每床日均费用作为考核标准,这样能够防止波动性问题对考核的影响,而且还能缓和手术科室与手术室间费用空间的矛盾冲突,考核指标也更容易推行。此外,在该项考核工作中,应当遵循只罚不奖的原则。

(四)收入结构指标考核

通过药品比例控制指标和均次费用指标的考核,能够达到对医院药品费用和均次费用进行控制的目的,由此虽然可以使病患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同时也会导致医院各项业务的总体收入降低,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医院职工福利待遇的提升。为了既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医院的总体收入,可对收入结构指标进行考核,即对扣除药品、各种医疗耗材及输血等效益较低的收入后,其余收入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比例指标进行考核。由此不但能够调动起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研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加医院的有效收入。在该项考核中,应遵循只奖不罚的原则,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加强医保定额管理

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对医保费用的控制采取的都是按人头付费的定额控制模式,医疗保险的出现,在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内部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目前,很多医院都存在医保结算亏损的情况,如果对定额控制的过严,会阻碍医院的发展,若是控制的过松,便会导致医保结算亏损。由于医保定额控制归属于政府政策性指令的范畴,为保证医院稳定、持续发展,应当放宽对医保定额的控制,允许医保结算时,有一定的亏损,但最大比例不得超过业务总收入的1%。同时医院还应当加大对医保定额的管理力度,依托地方政府出台的医保政策,对医保定额进行灵活使用,并采取如下措施:对医保定额在4倍以内的进行严格考核;对超过医保定额4倍的实行审核批准制度;对于超出4倍且不合理的医保定额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处罚。

三、保障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实施的措施

(一)成立绩效监测和成本管理部门

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贯穿于医院运营的全过程当中,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通过绩效监测计划的合理制定,有助于绩效数据收集、管理等工作的开展。由于绩效监测需要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定义,并且还要确保指标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医院应当成立专用负责绩效监测和成本管理的部门,由该部门全权负责绩效监测的有关工作,以此来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得。此外,在开展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时,还应就绩效数据的分析、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制定计划。

(二)增强全员成本核算意识

医院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利用绩效管理落实到各个部门,在通过对各部门绩效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部门绩效,实现医院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鉴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使全员树立起所有的开支均为本科室医疗成本的观念,如福利、设备折旧、公务费、材料费、维修费等等。采取全成本核算方式,对医院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减少各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根本上提升绩效管理水平,这对于医院总体运营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健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有效保障,所以医院应当对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在所有的激励手段当中,薪酬无疑是关键,因此医院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强度、工作的风险等级、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医院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对各个岗位的薪酬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同时,还要结合职工的激励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如优秀医生国内外进修、职位提升等等,借此来增强激励的作用,让医院全体职工都能在激励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是医院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应当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构建起完善的运营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收入费用指标的全面监控,调动起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为医院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仲良.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以A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3(10):94-96

[2]周华艳.中小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以民营S医院为例[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67-69

[3]蔡志明,陈春涛,王光明.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12(5):84-86

[4]黄燕.绩效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125-126

[5]张培林,朱小玲,朱秀芳.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在医院成本控制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重庆医学,2014(10):90-92

[6]李文,张少伟.控制卫生材料支出降低医院运营成本[N].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75

作者:杨昌真 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