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06 10:17:36

导语: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产学研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产(企业)、学(学校)、研(科研机构)3个子系统的资源重组、功能整合及有机合作形成以“教育性”为核心价值的“三重螺旋”式教育系统。[1]产业研合作教育最早由美国辛辛提那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开创。[2]由于产学研合作可根本上解决高校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因此它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根据各国的特点,构建了“合作教育”、“官产学研”、“新学徒制”、“双元制”等极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机制[3-4],为产学研合作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国于1985年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中,针对人才培养也形成了校企合作、专家疏导、学科集群、产业集群双向对接、研发力量集成四种典型模式。[5]然而目前仍存在着缺乏利益驱动协同创新机制,各方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以致产学研深度融合不足等问题。面对高校转型期,要实现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二)关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一直以来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旅游产业链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产业之一。酒店高等教育最早起源于欧洲(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伴随着酒店业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形成了多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境外较有代表性的有以“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为核心的瑞士洛桑模式;澳大利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时间能力培养,设置合理的课程,进行以规范化实训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培训包模式”;香港理工大学将实用教育以及课堂的理论应用于工作环境的“WIE校企协作模式”[6-7]。而我国酒店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双轨并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金陵管理培训模式”;各层次旅游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不同程度的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境外专业教育优势建立合作关系的“中外合作模式”等。[8]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行业,面对高校转型,如何结合专业特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及优化也将成为未来研究酒店教育的方向。

二、产学研下应用技术型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素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以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适应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为重要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化和社会化设计、打造一整套和谐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的人才教育的过程。[9]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非单一性,涉及面较广,在构建要素上因此也存在诸多争议。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本文归纳出了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培养目标与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校教育的工作方针,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社会层次的需求所决定。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来说即培养什么样的酒店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领域主要在各大国际品牌酒店、邮轮、高级俱乐部等(见表1)。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酒店行业新增岗位三四十万。然而,酒店硬件升级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知识层次、素质及能力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不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实际教学存在一定差距。只有科学地确定目标定位,才能更具导向性和激励性。2.课程设置:指依据相应专业选定相关课程和进行设置、安排。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合理的课程体系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对于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而言,关注学生在专业实践操作、沟通、协作、创新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构成,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依据岗位群打造课程体系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3.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途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采用互动式、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课上,也更多采用实景教学方式。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的重要场地。包含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训岗位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与实际情况在校内建造的校内实训基地。从国内大多数高校来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经验。而校内实训基地,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仿真的实训模拟平台,效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5.师资结构:师资作为教学质量的前提,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教育更是如此。产学研结合下的高等酒店专业人才教育,需要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同时还能够参与到酒店的技术服务和研究上。6.教学管理及评价: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才能直观地反映出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并及时调控,从而达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的。

三、产学研结合下应用技术型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技术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服务技能为突破口,结合市场需求,从而打造产学研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模式。(二)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基于酒店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能力的进一步了解,结合学生专业构成能力的分析,探索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校企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开发核心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三)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积极尝试理论教学与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即将课堂还原为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等实践场所,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和体验不同部门不同角色的职能和职责,从而掌握职业技能,最终实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四)创建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与高端品牌酒店合作,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生产型实训中心,实现酒店经营管理实训教学。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融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为酒店专业学生提供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的实训平台基地。(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师资队伍构成,影响教学质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酒店企业紧密联系。鼓励专业教师多出去学习,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通过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高级酒店人才等形式,保障教学与行业、市场需求相接轨。(六)完善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1.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研一体的管理与监控保障机制,明确各方责、权、利;2.建立实习监控管理系统,提高实习实践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可控性;3.跟踪和调研行业需求动态,据此改进学生培育、教师教学等工作;4.充分利用教学信息系统,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5.开展多方位、多层次教学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比赛、实验教学比赛、教案评比、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评比等多层面的教学评比和教学竞赛活动,强化教学奖励,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6.建立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切实实行课堂教学制度化、教学纪律常态化监控。

参考文献:

[1]童晓晖.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的生态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2]陈立红.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办学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3]周云飞,段玉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4]蔡德彦,李钰.美、日、德三国产学研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

[5]尹贻林,王美玲,邓娇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

[6]牟青.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7]李瑞甜.基于市场需求的酒店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8]王莹,古玉芬.国内外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4,(17).

[9]吕凤军,赵金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4).

作者:蒙涓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