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04-19 03:29:41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酒店企业需求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进展以及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梳理,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界定及进展
(一)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内涵及其特性
相对应其他本科专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本来就更具有应用性特征。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市场需求导向下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所谓应用型本科,它是有别于研究型本科、教学型本科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类型。其在内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应从不同层面或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该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去向明确,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应用性。以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熟练英语交流、富有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再者,课程、教材应体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实用、够用等特点,并设置一定的实训和实习环节,必须有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作为保障。最后,师资要求具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教师授课应遵循“三重三轻”,即重实践、轻理论,重实操、轻讲授,重指导、轻灌输。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进展
通过市场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指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以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有效合作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型本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基于酒店企业需求视角晁小景1,2,王庆生1(1.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管理系,天津300270)摘要:本文从酒店企业需求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进展以及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梳理,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对策。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在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市场分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概念混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并非等同,即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酒店企业,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会展、旅游、休闲、邮轮、奢侈品等相关行业可供选择。事实上,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或研究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忽视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实际。因为,如果仅仅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局限于酒店企业,未免过于狭窄,将制约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另一方面,诸如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问题及其建议,仍停留在表面,未有明显进展。大多高校只是单方面围绕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却较少借助企业的力量,通过校企合力搞好人才培养。
(三)我国国家层面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新机遇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此,高校应把办学思路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按照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的基本思路,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的必然产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性选择,顺应时展的良策。
二国内外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现势特征
1.全球酒店行业发展迅猛。酒店行业是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酒店行业发展增速快、数量多。在管理理念上,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品牌管理。酒店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国内酒店行业呈现出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化、本土品牌酒店连锁化、单体酒店联盟化的发展态势。各自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经济型酒店遇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商务型酒店呈现大众化休闲消费趋势。3.单纯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看,经济型酒店不被看好。奢华品牌酒店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亦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选择。4.一直以来,酒店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基层岗位服务员短缺等问题。为了降低人员成本,酒店企业更愿意选择与高校合作,通过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作者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调查和交流。所走访洽谈过的酒店,均表示非常希望开展校企合作;关于生源的学历及专业并无严格限制,很多酒店提到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看重学生是否有酒店从业意愿及吃苦耐劳精神;关于实习的时间,酒店希望最短6个月,期望可延长实习时间,众多酒店表现出每年的1月份左右极其缺人(1月份时大部分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关于岗位需求方面,酒店表示会根据学生意愿和酒店运营安排,大多在前厅、客房、餐饮、康体等一线基层岗位,有些酒店提出实习期低于6个月的不予安排前台实习岗位;此外,在调查时发现,酒店企业均对学生来自哪些城市以及男女学生的比例比较关心,酒店更希望学生是来自酒店所在地的周边城市,希望男生不要太少;同时也对酒店对于已有实习生的满意度进行了了解,有些酒店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程度相对较好,普遍认为高职、本科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二)高校科班学生得不到酒店企业应有的重视
1.酒店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实问题,对于刚刚涉足酒店工作领域的高校毕业生而言,酒店职业经理人更看中的是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酒店从业意愿。一方面,酒店企业及其工作内容,任何一个经过培训的新员工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处理简单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每一个成熟的酒店管理品牌都拥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只要按照酒店的培训要求完成任务,基本都可以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学生与任何其他毕业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由于酒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门槛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动性大与人才短缺现状并存。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工作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特殊待遇,他们同其他人一样,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工作强度大,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工资待遇、职级晋升、培养塑造等均不因学历高低和专业不同而不同,这极大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受限于现行政策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应当是高学历的理论研究型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二者兼具,前者相对容易招聘,但是后者,有酒店实践经验又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很多学校选择从酒店聘请酒店经理作为实践课兼职老师,这种聘请存在难度且具有变动性,也很难将其培养为自有的专职教师。在我国现行政策下,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认定以学历、研究成果为参考指标,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又少有高学历、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此类教师并没有特殊的认定政策或说法,导致高校很难吸收到此类人才,因此,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大多仍为理论型教师。
(四)学校实训室建设匮乏,模拟实训效果不佳
高校应以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应加强学生的技能性和操作性训练。事实上,大部分本科学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太理想,硬件建设远远落后于高职院校。仅仅通过短期的酒店单一部门的实习,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此以来,学生唯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条件,结合知识理论加强模拟练习,进而扎实掌握操作技能。借鉴个别酒店管理院校的经验做法,在校内建设专门的教学酒店,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校企合作大多停留于表面
“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比较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多数酒店企业或院校而言,双方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实习生顶岗实习层面。对于学校而言,选择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并非难事,而困难在于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学校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或者只是为了使培养方案完整化,而酒店企业更看重填补职位空白和节俭成本。另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校方为了培养人,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
四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保酒店企业与学校双方人才培养标准的一致性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和需要人才的酒店企业双方进行定期沟通,学校培养更为适合的、愿意坚持在这个行业的人才,酒店企业将最新的人才需求标准、已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反馈给学校师生,如目前在众多酒店集团推行的管理培训生计划。通过学校实现输送人才的长远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呼吁相关行业协会及各酒店企业重视科班人才,给予更多的认可,吸引更多的科班人才留在这个行业发展,缓解人才短缺现状,逐步改观目前社会传统认识下对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歧视”.
(二)加速推进“复合型”师资建设
1.高校应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一方面,切实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挂职锻炼列入师资培训计划之中,通过考核、评优、奖励等手段增强自有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2.高校中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拥有高学历(硕士或者博士)的教师,实为少数。因此在选聘此类教师和进行职称评定时,应制定较为合理的衡量指标,对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或特殊照顾。
(三)统筹校企双方实训室共建
共同建设实训室,由校方提供场所、配套设施、调研成果转化、理论支持等;企业提供资金赞助、设备、策划、培训指导等,以达到双方共同发展。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在酒店运营中各类酒店管理系统的运用已是酒店运营管理的核心支撑,市场上酒店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为了满足培养人才所需,也专门有针对教学所用的教学版软件系统,但很多院校由于资金等问题并没有引入教学,如果教师讲解没有结合酒店管理系统来讲,对学生来讲将会是抽象的,知识与行业运营也是相对脱节的。因此,酒店管理院校应设法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四)校企合作应向纵深方向发展
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将双方合作的目标提到共同培养人才的高度上来。校企双方共同商议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实习时间以及酒店案例分享等。1.学校在调整培养方案时应考虑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共同商讨,尤其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安排,应当从现实出发,而不只是哪个实训课容易开展就开展哪个实训课。2.教师知识更新方面,学校应考虑安排教师定期到酒店企业进行挂职观摩,安排教师挂职时学校和酒店应共同制定完整细致的挂职方案,学校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挂职政策。3.与酒店企业商讨制定各类关于酒店知识的校内讲座,目前更多的讲座停留在宽泛的酒店集团文化宣讲,应多多开展诸如酒店实际案例、后台工作运营等一些更为详细的讲座知识,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4.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学校方面制定实习管理规定,酒店企业也有自己的员工手册,学生在实习时由于从“学生”到“实习生”的身份转变,会遇到各类问题,有的时候会出现学生并不愿意主动跟学校和酒店沟通,而是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不当或酒店管理不善等。双方应充分沟通,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在有限的实习期内共同培养学生,也为酒店企业培养未来人才。
(五)延展培养的考虑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等特点,尽管是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仍需要从基层员工做起,然而,做普通的“技工”并不能满足其长远志向,他们大多把目光放在酒店企业、酒店管理集团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层,因此,培养实践者、管理者与领导者“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人才,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构建包含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在内的更为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使学生具备向酒店企业以外相关领域拓展或跨行业工作的能力素质。
作者:晁小景 王庆生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8):125-126.
[2]陈勇,DelleaDAMIE.瑞士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概述:引证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经验[J].旅游学刊,2015,(10):5-9.
- 上一篇:中小学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下一篇: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