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持续发展教学创新

时间:2022-03-15 04:20:00

导语:职业持续发展教学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持续发展教学创新

一、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评价综述

通过对92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可以看出:他们对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一般,主要表现在师资条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对工作影响较大是学校的实训实习和基础理论教学,但学校在分析思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不够。学校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只教会某项技能,而没有教给他们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他们还认为他们的优势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而外语能力、理论水平显得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合理但与实际有所脱节,认为专业教学中尤其要加强知识的更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训课程过于基础化,忽视了管理知识层面的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实训和督导实训缺失。

二、制约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因素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对口率低下,行业停留时间较短有专家分析指出:专业教育严重滞后‘症结”所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过低,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理论提升,学生的眼界、思维受到限制,拓展能力不强;而高等教育走的是“高层路线”,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功底尚可,专业能力不突出高校亟需解决人适销对路”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相比之下,我国学校和酒店的合作不够深入,仅限于校外实习和企业人士进校讲座,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显得滞后。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比重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过于理论化,实用的课程偏少,课程内容比较浅显而且陈旧,一些课程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一些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旨在让学生参;计算机等级考试,与企业要求的应用能力存在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应该考虑开设的是酒店信息系统的应用课程,工作中常用的文档、电子表格、幻灯片的制作,办公设备的运用能力则需要强化训练。另外课程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问题,过多的强调基础技能实训,而涉及经营管理层面的课程,如财务分析、营销实务、公关策划、文员实务等课程并未开设。即使有些院校开设有一些经营管理类的拓展课程,但是重视理论的讲授,缺乏实践的教学。甚至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因入设课,既不考虑酒店岗位的实际需要,也不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

3.资源配置不足,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师资短缺的问题,新进的教师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缺乏酒店从业经验,有的甚至刚入职就要承担2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理论基础虽好,但缺乏行业背景,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和照本宣科。另外教材的内容、实训条件等都落后于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存在偏差。由于各类资源的配置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大打折扣。

4.缺少职业养成教育,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清晰。从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经验来看,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趋势是“学生阶段职业化”、“职业发展连续化”和“职业发展战略化”。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职业养成教育形式有余、实效不足;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职业养成教育;学习环境中职业氛围不浓;职业素养教育前紧后松等问题,导致学生进入酒店行业后不能快速的适应和融入企业。另外很多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指导,即使有些院校开设有此类课程,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跟进指导,职业教育活动多流于形式,未能体现实效。

5.对校外实践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对职业的重新选择。一些学校选择实习点时没有高标准、严要求,甚至一些实习基地是凭借与酒店的业务关系或私人关系安排的,同时未能重视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工作,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妥善的予以解决。另外学校对企业如何使用毕业生缺乏要求,对企业的用人机制听之任之,一些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缺乏人性化。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酒店职业产生了抗拒心理进而重新择业。

三、基于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对策

1.夯实专业基础,稳步提高专业人才的层次。高职院校要保持专业规模的稳步发展,切忌盲目扩张,要夯实专业基础,打造真正的“双师”队伍,完善各项教学资源,顺应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张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实行双语教学,力求与国际接轨,严格选择酒店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国际高星级酒店的见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层次。可以考虑实行“酒店管理精英班(国际班)”的培养机制,分班教学,将优秀学生的职业面向定位为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国内高星级酒店和海外酒店的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

2.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外酒店集团走的是“人才自制”的路子,在大学中设有自己的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经理人很多都来自这些酒店管理学院,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院校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形式。如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推行的“荷田酒店管理人员储备班”和“王朝酒店订单式助学班”,由企业承担学生学费,实行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1.5+1.5”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入学即入职,通过定向培养,让学生毕业后就能走上级基层管理岗位。另外要构建校外实习的校企共管机制,建立实训基地的评价机制,实行“实习岗位轮换制”和“见习领班制”,让学生能够在高层次的实训基地中进行不同岗位的实践,并能体验和感受基层管理工作。

3.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拓展性。课程建设要邀请企业人士参与,积极借鉴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基于学生职业发展来增加职业拓展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可以考虑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开设选修课程,如学生定位于酒店营销工作,可以选修《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公共关系管理》等课程,定位于酒店行政人事工作的学生可以选修《文员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办公自动化》等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直接引进企业内训课程,增加书本之外的拓展知识。在合理设置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各类教育活动的设计,如入学教育、企业见习、校外观摩、职业经理人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多与酒店行业、企业和成功的从业者接触,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4.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课堂教学互动,通过团队组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在课程中安排学习性工作任务,积极推进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进行考核体系的改革,实行多样化的实践考核。通过考核改革,能更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能通过实践性的考核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