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01 01:02:14

导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工科理论要求培养新素养的人才,培养学生“超世界”的使命感、价值感,构建学生“问题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感,注重学生多学科、多专业的关联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宏思维。文章对此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超世界;空间感;关联力;宏思维

吴爱华等人[1](2017)在《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中正式提出“新工科”的概念,提倡全面推进新时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李培根[2](2017)在《工科何以为新》一文中提出,工科之“新”,更要体现在工程教育的内涵上,具体表现为“新素养”“新结构”“新方法”。李华等[3](2017)在《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一文中回答了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开放、包容、重构知识体系是未来新工科教育的主要方向。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新工科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议题[4]。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对新工科人才的定义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5,6]。“复旦共识”快速触动全国高校在工程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风暴。《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具有基础性较强的实践性,设有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工程合同总体策划,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订立、履行各阶段的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索赔等内容。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快速适应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李培根提出,新工科的素养要求具体包括形而上、超世界存在、空间感、关联力、想象力、宏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本文就新工科培养学生的素养要求,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超世界”的使命感和价值感

培养新工科的新型人才,首先要让学生有一种国家情怀、时不我待的“超世界”使命感和价值感。近年来,中国工程管理能力得到较快发展,但较某些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要有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欲求和使命感,这样的使命感和价值感,一定会孕育伟大的创新力。

二、构建学生“问题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空间感

工程问题需要大工程观,不能太拘泥于专业细节,否则会使学生的思维蜷缩在狭小的专业空间。《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首先,讲授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工程合同总体策划,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订立、履行各阶段的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索赔等专业内容。其次,加强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课外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等。最后,放眼国际工程管理新发展。一是安排有国际工程经验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二是建立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网络平台,设置国际工程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国际工程发展前沿动态等,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学生问题空间的空间感。空间感还应体现在“问题空间”的构建上。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后,还要知道存在哪些问题,哪怕解决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别的学科知识,甚至有些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思维和困惑常常徜徉于问题空间之中,创新自然就在路上。空间感还应体现在“社会空间”中。比尔•盖茨号召大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如环境、资源、工程难题……这些社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新工科培养学生通过“社会空间”分析人类问题的习惯,以及通过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能力和人文关怀的素养。

三、注重学生多学科、多专业的关联力

培养学生多学科的关联力,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管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等56门课程。工程合同管理与这些学科一起,共同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要培养学生多专业的关联力,注重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类专业的关联。章云等[7](2019)提出,要重视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本学科的课程外,还要系统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的基本能力。

四、丰富的想象力和宏思维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它会迫使你主动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想象,在实现过程中产生阅历。学习《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后,教师要让学生在传统工程合同管理中发现不足和局限,对解决这些问题充满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新的动力,突破传统的禁锢。有了想象力,技术或科技才会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宏思维”的概念首次由中国科学院李培根院士提出。李教授于2009年在《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中指出,宏思维是对学生在宏观问题、重大问题、整体联系方面的训练和思考,体现宇宙观、方法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宏伟目标,甚至情商,其本质是适应目标需求。中国地质大学的李蔚然、朱勤文于2010年在《宏思维能力构成与大学生宏思维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一文中认为,宏思维能力是从战略高度思考并提出解决人类社会及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综合性问题、复杂问题、长远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宏思维,站在一定的高度,学习这门课程。

五、结语

刘晨曦等[8](2019)提出,“新工科”建设依托不同学科的交融与碰撞、多种科学与实践的创新和进步,不仅是不同工程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也是人文社科与工科、新工科的相互渗透。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学习这门课要有“超世界”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有时不我待的创新欲望。其次,构建国际前沿的空间感,经常思考和探索工程合同管理专业中尚无定论的问题,站在专业的制高点。再次,培养学生多学科、多专业的关联力,进行多专业的融合。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宏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创新技术或科技。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候永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李培根.工科何以为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

[3]李华,胡娜.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

[4]张燕,孙光灵.新工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9,18(3):206-209.

[5]陈欣,周龙福,曹耀钦.探索应用型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3):40-42.

[6]黄栋,王昌栋.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8,(2):61-64.

[7]章云,李丽娟.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50-55.

[8]刘晨曦,郭二廓.新工科视野下经济类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9,(8):78-83.

作者:陈楠 欧海燕 单位: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