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工作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4-01 04:02:08
导语:高校后勤工作探索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后勤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后勤管理制度存在认识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管理效率低下、激励监督机制滞后等问题。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形成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合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微后勤”格局,建立高层次、高品质、高标准的后勤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后勤管理;实践探索
在整个高校运行和管理体系中,后勤工作虽然居于“幕后”,但其“枢纽站”“保障部”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所承担的服务、保障和管理三大职能与每一名师生的吃、住、用、行息息相关,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细节紧密相连,其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这个“小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如何将各种头绪理清捋顺,如何让管理服务便捷高效,考验着每一名后勤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互联网+”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高校后勤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将人、财、物充分联结,让管理、制度、服务和保障各要素有机融汇融合,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一、挑战和趋势:“互联网+”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客观需求。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要尽快构建信息化基础体系,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校园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化建设,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在这些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互联网+”潮流澎湃而来,各高校如火如荼开展信息化建设,这为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内的高等教育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带来了机会。(二)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2]。由于上网便捷,手机迅速超越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成为上网首选甚至必选设备。规模巨大的手机网民中,高校大学生占比最高,手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必备、必需品,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也已无法离开形式多样的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已近在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路径。(三)构建高校后勤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指在高校这个特定的范畴内,针对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供的各类服务,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为主的各类机构(包括政府执法部门)对其实施监督、控制的各类元素(含制度、方法、机构等)的总和[3]。传统后勤服务管理监督体制不健全、形式单一,监督效率低下,受理过程欠透明,问题处理不及时,处理结果无反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互联网+”为后勤服务管理监督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渠道,搭建了更加开放、稳定的平台。
二、意义和价值:“互联网+”对高校后勤管理方式转型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不可估量,影响也日渐深远。高校后勤部门需要尽快适应“互联网+”的运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全方位服务,保障学校稳定运行、师生生活便捷满意。(一)转变和更新管理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传统后勤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是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当下的高校师生对服务的需求已由“配给型”转化为“供给型”,服务选择的主动权已由供方(校方)转向需求方(师生),相应地,后勤管理的形式也必须由传统的“以管为主”转向为“以服务保障为主”。尽管高校后勤工作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效果有限,由人到物、由物到人的联结很难做到精准顺畅、个性化、便捷化,高校后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恰好给互联网的“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互联网+”对传统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造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与影响。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作为新思想、新理念的聚焦地,高校对这一趋势必然要积极应对、吸纳借鉴。互联网思维是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局限于事物本身,互联网思维更侧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不仅要做好具体实事,更要注重与广大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把他们的反馈、评价、体验纳入后勤管理评价体系。二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塑。“互联网+”时代技术日新月异,高性能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广泛普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成为广大师生的随身品。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强力冲击,传统高校后勤技术管理系统只有升级改造才能适应时展的步伐。(二)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引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价值指向的核心是提升效率,也就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更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和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即构建以师生“满意度”为“参考系”的后勤评价体系。一是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互联网时代,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查询产品的品质、效用以及用户评价状况。同时,在需求的层次上,也越来越不满足于能用、够用,而更多趋向于优质化、个性化。也就是说,任何劣质产品都不会是优选,简单、缺乏个性的产品和服务也日渐被淘汰。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尽全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产品。二是要努力打造综合化、立体化的服务平台和体系,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天候、全空间、全事务性的优质服务,实现服务时时在、处处有、事事能,达到方便快捷、优质优量、便捷高效、个性化、精准化的目标。(三)增强和夯实保障基础。“互联网+”为推进现代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一,建立广泛的共享机制。“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学、研究、管理及后勤之间需要充分、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共享、理念共享、技术共享。通畅的交流渠道有利于推进建立更广泛的共享机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借助互联网平台“结成联盟”,协同共进。第二,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而升级。“互联网+”时代,广大师生需要更先进的通讯工具、更快速的校园宽带、更广阔的无线覆盖。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加速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第三,深化后勤综合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责权利明晰、共担共享、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首先要实现各要素间的充分互动与配置,建立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高校主体参加,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元素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互联网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和前景,将为充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变革性的支撑。比如,大数据平台能够准确定位问题,科学管控,节约企业运营成本;高速通畅的信息渠道有利于员工交流学习,提升员工素质;“微后勤”平台成为后勤服务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集”,及时有效的沟通促进后勤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广大师生的满意度。(四)优化和提高监管效率。效率由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支撑,同时也以科学高效的监管为保障。在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人的生活,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将被记录,成为云数据的一部分,也同时成为统计、分析的基础和依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可对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和统筹,其过程监控、绩效评估都会实现数据化、信息化,奖惩有据、应对及时的目标将会轻松实现。
三、探索和实践:“互联网+”后勤管理模式大有可为
(一)形成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合力。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发端于成人教育学院,发展和崛起于新时代。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占地2000亩,在校生过万,多学科、多门类、综合性的区域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学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职院校,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校,位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国家优质校”。示范是全方位的,引领也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面对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趋势,后勤工作亦是如此,更要如此。学校有大目标,后勤管理要有小目标,既要服务师生,更要服务大局,不但要踏实低头拉车,更要抬头放眼看路。为此,学校提出后勤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成“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净化”,即实现校园内无垃圾,室内窗明几净,室外干净整洁;“绿化”,即实现绿树成荫,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增加树木品种,移植大型乔木,种植观赏花灌木,春华秋实、四季常青;“亮化”,即实现处处有灯,夜间照明无死角,安装草坪灯,建筑物、湖边、亭廊轮廓灯,运动场射灯,室外体育场照明灯,景观灯,夜间灯火通明;“美化”,即实现建筑物内外粉刷一新,增加校园人文景观,同时整修道路、人行道,设置户外座椅,绿地曲径通幽。“人文校园”,即形成大学应有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积淀,突出工匠精神、突出职教特色、突出创新理念;“生态校园”,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小桥流水、满园鸟语花香;“美丽校园”,即实现校园处处是美景,远看有风景,近看有盆景;“智慧校园”,即数字化校园,上课、进门、吃饭、消费智能化,校园WIFI全覆盖、校园监控全覆盖。通过“四化”,建成人文、生态、美丽的智慧校园。(二)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微后勤”格局。利用“互联网+”,建立“后勤管理服务群”“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群”“学院综合监督员群”“后勤工作汇报院领导群”“后勤财务工作协商群”“供热服务群”“留学生服务群”“重大建设项目工作推进组群”等若干个微信工作群。每个群里有相关院领导、各系部领导、后勤处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需要后勤处处理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在群里提出,相关领导会及时反馈,办结。通过建群畅通了信息渠道、方便了工作沟通、明确了责任分工、创新了监督形式、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革了管理方式。后勤处的领导、每位工作人员分工全校教职工都清楚,后勤处的重点工作全校教职工都了解,重大工程、政府采购教职工代表都参与,学院大大小小需要后勤处服务的事项群里都知道,后勤处办理情况、工作效率教职工都掌握。校园内哪里不干净、哪里有垃圾、哪的水嘴坏了、哪的门窗破了,相关照片第一时间就发到了群里,后勤处工作得到了全校教职工支持、了解、点赞,后勤工作变成了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事业,真正形成“校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氛围。(三)建立高层次、高品质、高标准的后勤管理监督机制。高校后勤工作既有服务工作,又有管理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在职能部门中是一个“权力”部门。学院的后勤处分管学校基本建设、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绿化环卫、学生食堂、小型维修等,涵盖基建、资产管护、后勤保障与服务等职能。按照“要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要让广大教职工监督权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运用“互联网+”,实现了教职工监督后勤职责。一是从教职工代表或教职工中确定有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敢于直言、甘于奉献后勤工作监督员,成立基本建设、政府采购、零星采购、环境卫生、小型维修、食品安全等后勤工作监督组,全程监督各项工作过程。二是建立流程监督,各项工程、采购由后勤处提出工程清单后,提交财务处造价,造价后后勤处招标(采购),项目实施结束后,后勤处提出决算交财务处审计,审计后按审计金额付款。三是建立零星采购询价小组,每次采购都有后勤处成立3人询价小组,市场询价后再采购,确保价格真实。四是由分管后勤院领导建立后勤工作监督员微信群。
四、总结与思考:“互联网+”开启更广阔、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现代生活日新月异,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一切都是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机遇无处不在,挑战时刻存在,真正的赢家属于认清潮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的主动变革者,属于主动求变、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积极行动者。面对这一历史大势,高校后勤工作困难重重,机遇多多,何去何从,皆在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调整,全赖力量和资源投入和调配,更依靠身在其中的每个参与者的顾全大局和与时俱进。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不长的时间内,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实现了连续的升级和跃进,后勤工作的大幅度改革创新功不可没。但是,追求无止境,和突飞猛进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相比,后勤化改革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任务依然艰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唯有不断迎难而上,唯有坚持改革创新,唯有顺势而为,唯有追求一流才是最佳最优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9-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19-12-3].
[3]魏新兴,闫冰,张路天.“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监督体系的构建.当代经济[J].2017(25):130-133.
作者:王立智 王立明 单位: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酒泉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 上一篇:信息环境下初中后勤管理创新
- 下一篇: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讨论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