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06-05 11:00:58

导语: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高校“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后勤管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高低影响到“双一流”建设的质量和进程。“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管理能力需要从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高素质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双一流”建设;后勤管理人员;提升;能力

一、“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过程和意义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2017年10月,习在党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实施“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地支撑。

二、一流的体系和一流的能力建设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两个关键

一流大学的根本性标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贡献。在具体建设过程当中,一流的体系和一流的能力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两个关键。一流的体系,包括一流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一流学科是由一流的人才队伍支撑的,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一流能力的建设,第一是人才培养能力。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的“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基础任务,加快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第二是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必须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必须要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四,是一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一流大学都是在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必须具有一流的引领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第五,是一流的管理服务能力。“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的管理。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向“双一流”建设发展的质量和进程。教育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中,高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求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更高的教育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面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现状及问题

(一)、后勤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自身发展受到阻碍人的问题是做好一切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在后勤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对后勤事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他们是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学习型后勤的带头人,他们的价值观、管理创新能力、执行力等是体现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现实环境下,后勤管理人员在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期待尚有差距,加上后勤管理人员相当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培训,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带来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大打折扣。后勤的保障服务工作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二)、后勤管理人员大多事务繁杂、职业怠倦,创新能力不足。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与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对接和服务流程繁琐,日常繁杂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较多,造成后勤管理人员疲于应付;轮岗和晋升的机会偏少,后勤管理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缺乏轮岗交流锻炼,以至产生工作倦怠、工作思维固化;后勤管理人员由于缺少外出学习、培训提高机会,管理工作往往是凭经验办事、按惯例做事,与时俱进理念不强,工作起来缺乏主动性、创新性。(三)、后勤管理人员中专业管理人才不足,提升能力途径有限高校重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对管理队伍,特别是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高校往往不愿在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源,即便有少量人员补充,往往也是个人等原因调整而来,导致后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后勤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队伍缺乏工作激情和战斗力。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在积极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办学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而后勤队伍管理型人才和信息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将成为高校后勤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瓶颈。(四)、激励机制不健全,成就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由于后勤岗位与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岗位相比,处于从属地位,相对“低端”和“弱势”,后勤管理人员很难向这些岗位流动。高校更多地关注教学与科研人员,对于后勤管理人员普遍重视不够,后勤管理人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边缘化地带,其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受到影响,加之学校对后勤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学校的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后勤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后勤员工晋升通道狭窄,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所从事工作的自豪感,感觉在后勤工作岗位上没有奔头,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能力途径

(一)、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增强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理念。党的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它也有极其强大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间接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应将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纳入后勤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增强主动为学生、老师和学校服务的理念。(二)、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管理能力。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一是思想观念上,转变传统的后勤管理理念,引导后勤管理人员具备为“双一流”建设服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真正建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强化“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三是在“双一流”建设中,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教育发展理论、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看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踏实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化培训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抓手。一是围绕“双一流”建设,从工作性质出发,组织岗位专业化培训,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熟悉岗位工作理论和务实操作办法。二是从提升后勤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角度,组织专题政治理论学习、规章制度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等,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高校后勤协会可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组织相关专业培训,提升后勤职工专业水平。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自我,提高工作能力。(三)、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严格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树立为“双一流”建设服务的后勤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部门服务对象是师生员工和各个行政部门,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就是后勤管理人员追求的工作目标,应该针对不同方面,设计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客观评价体系。二是在“双一流”建设中,构建服务型后勤,建立健全聘任制,在关键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业务熟、管理能力强的后勤管理队伍,保证“双一流”建设顺利进行。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能力,按照“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领导协调能力,严格工作纪律,确保执行力。四是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日常监督,在后勤工作范围内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领域的管理人员,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活动。保护好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后勤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激励广大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四)、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不断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高校后勤激励考核机制是指高校在开展后勤管理过程中,通过激励、评价手段,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检查和监督,以达到管理结果的高效化。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行岗位竞争机制,给予普通管理者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后勤管理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实行业绩和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在工作中形成后勤管理人员想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应根据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定期考核后勤管理人员,通过考核机制,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全方位评价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参考文献

[1].瞿祥华等.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优化高校后勤队伍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48-50.

[2].陈武元胡科.“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8(3):79-85.

[3].杨城观.“双一流”大学建设时期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7-19.

[4].张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5):16-19.

[5].梁学荣赵龙.以人为本谋发展打造一流高校后勤员工队伍.[J].高校后勤管理,2018(7):58-60.

[6].李志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8:31-36.

[7].兰翔等.“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后,2017(8):238.

作者:宋和才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