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14 10:14:14
导语: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逐渐趋于社会化,主要体现为经济多元化、服务商品化、竞争合法化、管理企业化等。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逐步从传统管理模式转为社会化管理,让高校后勤管理适应新时展要求,按照现阶段市场运作规律,将传统后勤系统从高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建立一种更为新颖的后勤保障体系,满足学校后勤部门的高效运作。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
1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概述
1.1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概念。由于学校与社会间长期处于流通不畅的状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体系,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逐渐脱离高校办学模式。一方面,各大高校应该更为重视学校自身后勤管理与市场经济脱节的现象,并且需要对该现象采取必要手段,避免一直处于脱轨状态;另一方面,各高校后勤工作实质上应该交给具体后勤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而言,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更能最大限度避免高校办学与后勤服务相脱节的现象,使得高校办学与后勤管理服务相辅相成,进而形成既分离又结合的状态。1.2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基本要求。不仅要充分满足高校办学要求,通过积极合作组成分工明确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体系,而要想全面落实社会化后勤管理基本要求,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改革过程而非目标,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调整其中存在的不足,保证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满足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进行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侧重点,例如运行状态、组织管理、运行费用等,让后勤社会化管理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最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务必要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原则,注重后勤管理运行资金的高效率运用。
2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现状
2.1后勤实体与产权关系模糊。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都存在一定问题,其中高校后勤实体与高校产权关系模糊,导致后勤管理存在诸多发展障碍。目前,很多高校展开后勤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发展渠道,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步走向社会化后勤管理道路。但实际上,这一改革过程并不顺利,虽然实现了后勤管理人员和经费与高校办学相脱离,但却仍然没有改变高校对其财产所有权的支配现实。在此情况下,注定会导致高校后勤实体与高校产权关系模糊,导致后勤社会化管理出现混乱,不利于实现后勤管理的顺利发展。由此可见,由于高校后勤实体与高校产权关系模糊这一问题日渐突出,务必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2.2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不合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也逐渐发生变革,传统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被分成两部分:行政职能机构与企业型经济管理模式。其中,部分高校采用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进而满足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现实所需。但实际上,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因过于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出现超过管理体制规范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改善,制约了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与发展。因此,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解决,明确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重点调适。2.3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一方面,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为低下,多数为初中文凭,且综合素质较为低下;另一方面,很多后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校方要求。与此同时,很多新上岗的后勤管理人员不仅自身素质偏低,而且得不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导致工作效率低,难以完成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事倍功半。正是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高校办学与后勤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务必要引起学校的高度关注。
3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
3.1管理层应转变观念,处理好各类关系。传统的高效后勤管理观念,不仅不适应现代化高校实际发展,更难以满足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要求,必须要将其尽快革新,以满足时展之需。针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资产不明确、管理进程缓慢等问题,需要管理层积极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处理各类关系,将传统管理观念转变为与时俱进的先进观念,不断进行管理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转变管理层观念以及处理好各类关系,对于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效率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务必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并付诸行动,提高后勤工作管理层对管理观念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处理各类关系的基本能力。3.2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为了有效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革新与发展,必须要逐步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高校后勤实体与高校自身产权之间的关系,将外来引资以及经费等明确分配。其次,要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人才招聘方式,录用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高水平后勤管理人才,组建专业化后勤管理队伍。此外,高校应逐步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套用现代化企业模式的运作规律,根据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具体情况,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调动后勤管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收更多利润。3.3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后勤管理质量。要想满足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发展需求,除了要管理层及时转变观念,处理好各类关系,也要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更要尽早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后勤管理质量。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校内多个部门都开展了对外招聘的业务形式,包括食堂、图书馆、宿舍楼、超市、物业等。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餐饮以及绿化等都属于一线服务业务,工作人员存在一定复杂性与特殊性。此外,由于很多后勤员工都不属于在编员工,存在较大流动性,为了保障后勤管理的秩序性,就必须及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逐步提高后勤管理质量。3.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后勤人员素质。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多是由临时工组成,普遍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导致很多员工缺少工作积极性。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注重招聘环节的选拔,挑选专业性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后勤管理人员,根据其实际工作表现进行合理奖惩,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实训学习机会,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服务意识,使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要为其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也要倾听其实际需求,并满足后勤工作人员的合理要求,提高其满意度,进而促进后勤服务效率的有效提升。3.5把握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首先,要从后勤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且科学的后勤管理体系,及时化解存在的管理问题,积极引进创新激励机制以及降低压力机制。其次,应从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证分工明确、操作规范。第三,从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逐步实现开放性后勤管理,实现社会化后勤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控,保证后勤服务工作的高效性与合理性,推动后勤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逐步发展,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但由于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高校后勤实体与高校产权关系模糊、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不合理、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等,都是影响各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层要尽快转变观念,处理好各类关系,逐步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紧紧把握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向社会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张传彬,马宇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机制障碍及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9):16-18.
[2]刘卫东.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障碍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2):61-64.
[3]魏新兴,闫冰.高校后勤廉政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及其提升路径——以郑州大学后勤集团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5):90-94.
[4]郭生国.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践浅谈高校后勤改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4):11-15.
[5]王博,李强.高校物业服务外包与规范管理研究——以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7):7-10,19.
作者:贾剑晖 单位:武夷学院
- 上一篇:特色服务文化企业后勤管理研究
- 下一篇:医院后勤洗浆房感染管理建议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