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时间:2022-12-28 10:12:29

导语: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摘要:后勤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使工作成员努力工作,达到后勤管理的目的。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暴露。后勤管理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不断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转变,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后勤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后勤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符合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担负起为工作人员服务的任务,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在国有资产、节省开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与现阶段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推动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要解决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为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后勤服务,是整个事业单位员工完成各项单位任务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相应服务。后勤管理并不直接产生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1提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后勤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直接体现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发展中,良好的后勤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在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工作中,必须重视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1.2有利于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后勤管理部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单位控制成本,始终以节约为原则,促进事业单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劣是事业单位工作优劣的外在表现。1.3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后勤保障功能,可以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工作的改革,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2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后勤管理是集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后勤部门对事业单位行政、生活和工作进行经营管理,做好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后勤管理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2.1后勤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事业单位后勤部门受计划经济影响,部分后勤人员是兼职,业务杂乱,很难达到实际的服务效果,导致部分后勤部门工作分配不均,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于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比较落后,员工没有机会学习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的效率、竞争和服务意识,后勤管理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统筹运作。员工的发展机会较少,实践经验少,缺少深入了解核心工作的机会。缺乏对员工的定期专业培训,仅仅依靠外部引进人才难以满足单位对新的后勤管理模式的需要,同时专业管理人才稀缺,缺乏淘汰机制,不利于提高部门整体管理人才的工作水平[2]。2.2对后勤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部分事业单位后勤部门严重缺额,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后勤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部分事业单位后勤部门人员冗杂,职工长期处于后勤工作岗位,在后勤管理的工作积极性、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工作方式单一、陈旧,给后勤管理改革带来压力。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待遇上涨比较慢,后勤管理没有增加经费,供需矛盾突出,职工待遇与其它部门相比待遇较低,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2.3后勤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后勤管理中长期存在着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管理机制难以落实,服务机制不健全,在工作中容易犯经验的错误,导致后勤服务不到位。不健全的后勤保障机制,是阻碍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发展的重要问题,部分事业单位陈旧的后勤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后勤管理实际运行中,经常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重复,并且员工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素质,很多时候依据员工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操作,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后勤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造成工作的随意性更大。2.4后勤部门设备老化,任务繁重。后勤部门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设备老化,经费支出增加,相关的维修费用不断上涨,使得后勤部门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后勤工作具有基础保障性、服务性和广泛性特点,后勤管理对象主要包括水、电、通讯等等环节。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维修保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缺乏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将会给后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3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3.1健全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的后勤管理工作规范,或者制度规范缺乏强制性、权威性和系统性。事业单位后勤管理部门要根据统一、精简、效率的原则,完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协调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可以根据统一的工作方式进行操作,引入考核机制,合理分配工作,做到管理的制度化、统一化和规范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各部门间、后勤部门内部的工作干涉,各司其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3.2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要实现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树立创新型服务理念,创造更高的效益,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将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合理利用资金,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理念。加强对后勤管理观点理念的改革发展,引导教育后勤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规范各项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质量,在创新中稳步发展[4]。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将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由行政管理向科学化的经济管理转变,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供应型向经营型转变,服务于中心工作,要有大局意识,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3.3加强后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后勤员工队伍素质,通过对专业化技术人才的配置,解决后勤部门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的不合理矛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注重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引入人员聘用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方式招聘人才,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5]。3.4加强后勤财务制度管理。财务部门要与后勤管理部门联合,加强后勤部门的财务工作管理,对国有资产、单位大宗物品和设备的处置报废情况进行不定期核查,提高单位资产利用效率,做到资产合理使用,增强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使后勤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迈入规范化,为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建设节约型后勤管理,始终强化后勤管理节约意识,推动节约型单位建设,后勤单位的日常运营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运行成本,厉行节约,对加强后勤管理具有重要作用。3.5改革后勤管理用人机制。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水平,就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做好人员合理配置,统筹兼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服务效益,充实管理人才队伍,达到后勤管理模式优化的目的。要保证后勤管理部门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在深入改革的同时,要为各岗位人才营造适合的成长环境,坚持人才的个体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员的最大效益。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技能考核,对于不适用的人员岗位配置要及时调整,对每一个岗位的人员进行评估,充分了解人才特性,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6]。鼓励员工与管理人员及时交流沟通,将文化程度较高、经验较多、创新思维较强的人作为管理人员,参与到后勤管理模式的优化中。3.6完善后勤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要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逐步缩小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外聘员工的薪酬差距,将绩效奖励融入到薪酬待遇中,增加奖励性工资比例,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密切挂钩,发挥薪酬待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做出明显业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开拓新的市场的员工,要给予动态薪酬,聘用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鼓励特殊专业技术人员考取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通过后勤管理中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有目的、组织的工作,搞好后勤管理,为保证员工工作和生活正常进行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后勤管理,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迫切要求事业单位解决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善,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雷.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2):194-195.

[2]胡连民.浅谈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10):242-243.

[3]张涛.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商论,2016(24):25-26.

[4]王鲁明.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时代报告,2017(26):156.

[5]陈利.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6):172-173.

[6]席东.浅析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8):73.

作者:王芳 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