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初探
时间:2022-12-03 08:46:21
导语: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后勤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与带动下,改革逐步深入,不断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生活等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在取得改革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日益提高的服务标准和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与后勤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之间尚存差距;一些不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不容忽视;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有的后勤管理工作在后勤服务保障、服务保障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服务保障的效率、服务保障的质量要求和后勤管理服务能力的匹配等方面还有许多跟不上“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后勤保障管理改革的优化等,都成为新时代后勤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建设一流的后勤保障,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需求,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后勤管理服务的有些现状与“双一流”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占教职工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后勤保障服务面广、队伍结构复杂、显现度最为直接。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员结构、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但面临“双一流”建设,还存在许多新问题。(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未能完全实现。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自上而下反映良好,也赢得学校、社会的较多好评。但在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教学科研、轻后勤保障的观念,致使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实践了多年,但在社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备、激励机制及监督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偏低等现象。导致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了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不能完全满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二)后勤队伍建设落后于“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要求。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属于主流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在高校内部属非主流工作,后勤管理服务以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为主,科技含量低,后勤服务队伍的地位较低,在学校中日益被边缘化,导致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一直存在着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普通职工多,技术职工少;简单重复劳动者多,管理人员少的现象。后勤内部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员布局不尽合理等,造成后勤工作的相对被动。(三)后勤管理型人才和信息专业化人才缺乏,综合服务能力较弱。高校普遍存在的对后勤管理干部的忽视,对后勤管理干部的不重视,客观上也导致后勤部门聘用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难度,导致后勤管理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中青年后勤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在积极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办学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而后勤队伍管理型人才和信息专业化人的缺乏,将成为高校后勤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瓶颈。(四)后勤工作人员稳定性差,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目前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类型主要由事业编制、人事、租赁合同和临时用工组成。许多一线岗位职工做着的“脏、苦、累”的服务保障工作,这一群体的最大问题是招工难和流动性大,工作的不稳定,工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大、自我认同和单位归属感不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后勤育人功能严重弱化,导致后勤的育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是后勤管理改革的着力点
围绕“双一流”建设,后勤管理改革要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地位相协调、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相统一,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育人水平,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保证。(一)创新后勤管理服务机制,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受计划经济时期高度行政化影响,在体制机制、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弊端,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双一流”建设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创新后勤管理机制,提高后勤管理质量。高校后勤管理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以促进后勤社会化为指导,调整设置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机构。建立独立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实体经营部门。各行其是,各担其责,后勤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对后勤实体服务经营部门实施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全覆盖,促进后勤实体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开展;开通全校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的监督渠道,设置师生投诉意见接受和及时、高效的处理反馈机制,让全校师生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参与和意见的反馈,更好地促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二)创新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一流的后勤建设,离不开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在后勤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后勤部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育、树立先进典型活动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开展经常性、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定期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风教育和法治教育等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后勤管理、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后勤人员对学校整体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不断推进后勤改革发展的优势,引导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统一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之风,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创新工作理念,发挥后勤育人功能。长期行政化的后勤服务理念严重阻碍了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后勤员工普遍认为自己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无关,只是注重被动的完成本职工作,难以主动结合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上。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理念为“以人为本,保障优先”,要求后勤员工要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以优质服务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四)优化人员结构,适应学校整体发展后勤工作,关键在人。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先进便捷的信息网络技术深入影响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发展步伐,要适应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加强后勤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已迫在眉睫。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根据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从学历、专业、知识、年龄等方面对后勤人才结构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后勤人员的岗位调整、校内调配或招聘引进等形式,充实、培养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瞿祥华等.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优化高校后勤队伍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48-50.
[2].孙雷.“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综合改革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94-98.
[3].宋亚军等.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一流高校后勤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2):148-150.
[4].顾曹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112-113.
[5].王华.“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后勤质量管理的创新.[J].高校后勤管理,2017(2):9-10.
[6].高士杰.新时代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途径思考.[J].高校后勤管理,2018(4):5-6.
[6].张霍胜等.“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管理,2018(6):5-7.
作者:宋和才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上一篇:财务管理现金流量教学论文
- 下一篇:后勤服务管理研究与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