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时间:2022-05-29 03:36:57

导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中,可有效提升后勤管理的质量,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和节约管理的成本,对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解决。通过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高校后勤

数据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人们的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之中已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不少高校就已经将两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与发展。

一、大数据技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中,其实质就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端信息技术为核心手段,对原有的后勤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后勤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全校覆盖,形成综合性的大数据后勤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为大数据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高效、便利的优质后勤服务[1]。它对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可以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牵涉的范围广,且头绪众多,还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反应及时,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将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后勤管理相结合,可以精确快捷地查找出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它还能帮助后勤部门与师生们间实现“零距离”的接触,实时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样既能为师生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又可以对后勤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做出快速的更正,使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为规范与协调,更加科学与合理。2.可以提高高校后勤人员的素质。“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其所构建的大数据平台,必然与之前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不同。后勤工作人员要想熟练地加以运用掌握,就必须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后勤人员随机的动态的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后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可以节约高校后勤投入的成本。大数据平台的出现,可以对后勤领域的资源进行集中,实现共享,使之可以统一呈现、统一运营和调度,这就能有效地提高后勤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降低后勤管理经营的成本,还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实现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结合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大数据平台已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运用最新的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全方位监控校区安全;公寓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实现卫生检查、辅导员走访、学生违纪、宿舍违纪、学生寝室报修、维修登记、跟踪、住宿调整等服务;食堂通过大数据的调研分析师生的需求,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辟了清真餐饮和专柜等。但在大数据平台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解决[2]。1.思想观念落后。思想观念的落后,一是由于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依旧执着于传统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方式,认为后勤工作无须花费过多的人财物力投入,无须做过多的转变。二是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高校只要安装了相关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就是建设起了大数据平台。2.人才资源不足。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对于教育与科研的重视程度就要远高于后勤管理,高校后勤管理岗位多是由教职工家属、复员军人、拆迁安置人员等充任[3]。这使得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和业务素养普遍不高,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后勤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年化的问题。之前,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虽引进了部分大学生,但仍未改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个别高校长期以来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人为因素比重大、随意性强等习惯。而这与大数据平台要建立的管理标准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方式,明显是相违背的,很容易使高校多走弯路,甚至会导致完全失败的局面。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专业的后勤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因素之一。3.信息点分散,互通差。高校后勤实体是由不同组织形式、具有不同功能的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组合而成的,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在校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这样的服务具有业务点多、服务范围广的特点,使得后勤数据难以采集、难以保证及时。此外,多数高校采用的是“金字塔”型的科层制后勤管理体系,即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下层组织的分散作业[4]。这种管理模式下,高校即使建立了大数据平台,也无法保证对师生的需要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其结果是只会降低了组织的竞争力,导致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隔阂和封锁,使信息共享无法有效实现。4.后勤管理投入不足。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但也有很多高校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推行项目建设。而高校资金的多少通常与学校所处区域,所在层次有莫大的关系。从区域上来说,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对这一技术推广普及力度要比中西部更大;从层次上来说,入选“双一流”的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重点高校普及率更高、发展程度更深。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能够用于高校建设的资金本身就少,加之部分高校又处在底层,这就对这些高校利于大数据技术促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更新后勤管理观念。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更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后勤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理念,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整个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多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高质量服务。2.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是大数字技术在大数据平台得以顺畅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后勤管理信息化人才资源的建设,积极聘选有信息化意识又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才以填补到后勤队伍中来。另外,各高校还要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强、科技基础扎实和技术精湛的后勤队伍,形成出色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团队,为推进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后盾。具体可以通过三方面措施实现:(1)建立和完善后勤职工信息技术培训和进修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师资或本部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后勤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鼓励他们多阅读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书籍,多进行实际的操作。让他们从学习最基本的电脑操作系统到文字数据处理、多媒体及网络的初步运用等,最后再过渡到专门管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2)形成良好的后勤管理工作环境与氛围。高校还要为专业的后勤信息管理人才和后勤信息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管理部门体系中形成完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5]。(3)树立科学利用人才资源的观念。高校要树立科学利用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观念,要用好、养好信息专业的后勤信息管理人才和后勤信息技术人才,充分尊重高素质管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3.完善基础规划建设。为改变高校信息点分散、互通性差的现状,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规划好整个后勤管理信息化大系统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形成信息全面、结构合理、数据标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保证对数据采集的连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其次,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后勤管理体系,要建设一套更为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通畅无阻,让基层人员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4.加大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以大数据技术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与高校自身在加大对后勤管理领域的资金投入时,就要做好资金使用的预算与计划。由于建立大数据平台并不是高校促进后勤发展的不可或缺品,高校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资金。也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办法实行,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信息化建设任务,逐步推进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工程。

四、结语

目前,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已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但在实际运用中依旧存在人才、资金不足等问题,需要高校与政府进一步拓阔思路,完善相关制度,从而促进大数据平台可以在更多的高校中得以应用,在更深层次中参与到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汤志军,强飙.大数据驱动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研究[J].高校后勤,2017,(6):32-35.

[2]强飙,汤志军,胡.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审计署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2017,(5):38-40.

[3]张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2015,(5):24.

[4]曹静.高校后勤集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45.

[5]李敏,王海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40-146.

作者:李凯 左登登 单位: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