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研究

时间:2022-04-20 10:03:36

导语: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研究

摘要:民办职业院校因缺乏国家财政支持,普遍面临着资金相对更为紧缺的发展困境。所以,其后勤系统在满足师生工作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还承担着较大份额的商业盈利任务。随着政策的更新,后勤用工成本迅速增大。民办职业院校对优化后勤用工模式的需求,较之公办院校更为突出。本文从民办职业院校自身及其后勤员工双重角度对后勤用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模式创新途径。

关键词: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模式;创新

民办职业院校因国家财政支持的缺位,资金紧张的困境较公办院校明显严重。所以其后勤系统在保障师生日常教学生活的同时,所承担的商业性任务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更新和细化,后勤用工成本不断增长,招聘难度和用工风险均不断增大。对于需要依赖后勤系统适当盈利来支撑学校发展的民办职业院校而言,研究后勤用工模式,具有极为迫切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民办职业院校后勤用工中的普遍问题

1.高校视角的用工问题。(1)用工成本持续上涨。随着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对劳动群众的保护力度增强,福利体系要求更为完善。同时,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在逐年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具有一定程度商业性质的高校后勤,用工成本持续上涨。2015年,上海高校食堂营业成本比率中,人工成本占比高达40.1%。同年,北京中关村某高校统计数据显示,后勤系统人力成本占到总营业额的35%。(2)招聘难度加大,团队稳定性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逐步下降。加上各地地方政策引导下劳动机会增加,动环境不断改善,外出务工人口逐年减少。对于相对集中于大中型城市的高校来说,后勤系统用工因此受到明显影响,招聘难度日益增大。同时,因务工人口选择机会增多,高校后勤员工队伍稳定性持续下降,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3)用工管理难度大,风险大。因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后勤系统一线工作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出于其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他们普遍注重细节得失,为此,不惜彻底忽视后勤相关管理制度条款。后勤用工管理难度加大,风险的有效控制越来越难。2.后勤务工群体角度的实际问题。(1)社会普遍的偏见下,长期被歧视的地位,导致普遍的自卑。后勤工作因其内容的特殊性,从事后勤基层服务的员工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后勤员工整体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表现在实际行为中,他们面对事情,普遍不敢讲话,只要无关自己,一般不会站出来维护学校利益,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2)因为各种福利待遇的缺失,生活压力更大。后勤系统员工,除了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当地农转非人员。他们长年以辛勤劳动养家糊口,一般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鉴于高校后勤系统福利体系的不完善,多数一线员工无法享受法定的保障,生活压力大。

二、民办职业院校用工模式创新途径

1.采取整体劳务外包模式,整体转移风险,提高效率。民办职业院校,因为资金压力,后勤系统自营需求较大。但是,考虑到某些特定服务项目的专业需求和人员限制,还需考虑一定范围的项目外包。比如将部分食堂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餐饮服务公司,保障后勤服务的同时,转移管理难度和风险。2.适当引入劳务派遣模式,满足用工需求。劳务派遣模式下,高校后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将人员管理的风险转移给劳务派遣公司。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新,劳务派遣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不规范的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谨慎使用。3.针对自有的后勤员工团队,高校需要健全制度体系,完善人事管理相关的规定,在规范用工的基础上,稳定团队,控制成本。(1)建立合理的用工编制体系,通过控制用工人数,合理控制人工成本。首先,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段,因计划内的实习实训安排,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后勤服务需求减弱。因此,后勤服务系统可根据服务的“淡季”和“旺季”,尝试制定灵活可变的后勤岗位编制。常规状态下,淡季时,部分后勤员工可合理分流,减少用工。也可在旺季时,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引入实习生解决临时用工不足的问题。其次,可根据政策规定,向当地劳动管理部门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通过合理调整轮班模式,控制加班降低成本。再次,合理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用设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控制用工的同时规避用工风险。(2)健全制度体系,真正做到规范用工。制度不健全,是造成后勤用工中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虽然民办职业院校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后勤系统的规范用工。民办职业院校需深刻认识后勤系统规范用工的必要性,建立完整可行的后勤用工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完善后勤员工的福利和保障体系,提高后勤员工收入。缩小各种不同用工模式下员工的待遇差距,最大程度地落实“同工同酬”。合理安排后勤员工的培训,为员工提供提升完善自己的条件。如此,可在有效规避用工风险的同时,稳定团队,提高后勤整体效率。(3)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强化对后勤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用工制度的完善,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后勤员工队伍的思想。但要想真正免除后勤员工的思想包袱,彻底激活其劳动积极性和对学校的认同感,高校后勤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用后勤文化将后勤团队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形成集体氛围,让一线服务岗位员工切身感受到团队的合作互助精神,从而消除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正确理解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所在的用工体系,增强自信,消除自卑,进而消除对学校的不信任感。(4)拓展用工渠道,形成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第一,适当返聘退休人员。按照相关规定,退休人员已不具备劳动资格,因而出现劳动纠纷,他们没有维权的优势。但是,因其年龄问题,工伤风险极大。民办职业院校,可在完善工伤保险体系的基础上,适当聘用退休人员,尤其是从高校后勤系统退休的有一定管理经验或精通某种专业技能的人员,以解决本校后勤人才奇缺的问题。第二,大量聘用合同工。合同制下,员工的管控难度相对较小,风险控制也比较容易。民办职业院校可在完善社保体系的前提下,以合同制员工作为用工主体。第三,与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合作,用实习生解决临时用工需求。寻求与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合作,用提供实训场所和设备为条件,引入培训学校实习生满足集中时段的用工需求。第四,引入小时工,解决某些特殊岗位的用工需求,比如绿化、保洁等无需全天在岗的工种。第五,必要时可尝试人事。将一部分人员招聘或管理的工作委托给人事机构,以此在解决用工的同时,解放自身后勤管理团队,集中精力做好后勤管理和服务。民办职业院校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其后勤系统用工问题,是值得持续探讨并优化的问题。民办职业院校需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在深入研究领会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找到解决自身问题,求得自身发展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商建华.曹秀平.李淋.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7)

[2]王丽晓.陈爱萍.高校后勤“用人方式”科学化探究.教育评论.2011(5)

[3]徐磊.储云峰.赵红.马斯洛需求层次视野下的后勤人本管理理念研究.教育现代化.2017(43)

作者:焦美莲 单位: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