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9 10:53:49

导语:高校后勤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高校后勤改革十多年来,在软件上,引入了市场管理机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思想,极大的提升了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硬件上,后勤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学生宿舍和食堂总面积是过去五十年面积的8倍,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总体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高校后勤进行企业化改革以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如一些大型设施、设备,以及员工工资费用的不需学校再负担,节约了大量教育经费,可以将节约的费用用于教育投资,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些年,不断进行探索试验,寻求最佳的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如部分地区改革力度比较大,真正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或半社会化;如部分地区高校则强调稳定,改革的力度较小。这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和扩大招生规模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高校后勤改革不可能一激而就,更不可能千篇一律。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全国高校后勤改革也出现了分化:有的实现了社会化,推向了市场,引进社会办后勤;有的成立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有的实行甲、乙方契约管理,实体经营;有的撤销经营性的后勤集团,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履行后勤管理职能。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高校后勤队伍中,随着老职工的逐渐退休,学校没有补充新的编制内员工,若干年后,高校后勤将几乎全部由编制外员工支撑,这种状况与改革的初期相比大有不同,这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然而,近年来高校后勤发展出现了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有的高校还走了回头路。这引起了我们对目前实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二、创新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1、顺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实行连续几年的扩招。1998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到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30%,到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选择并创新后勤服务模式,为我国快速发展和壮大的高教事业保驾护航。

2、满足学校师生员工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师生员工对高校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园的绿化,住宿条件的提升,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时还要具备各种特色服务、人性化服务。有需求才会有发展的动力,高校后勤必须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以与时俱进的后勤服务,满足师生员工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3、紧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进步越来越大,尤其是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更是发展势头强劲,高校后勤由于特殊的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与社会服务业的渗透性不强。为了能够保持高校后勤服务与社会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创新或改进高校后勤服务模式。

4、加快高校后勤的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多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调整,探寻最适合本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后勤服务模式。有的学校盲目跟风;有的学校朝令夕改,变来变去;有的学校仍遵循老的行政管理式后勤模式,由学校大包大揽,至今仍是学校的一个大包袱,这些后勤服务模式和管理现状极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要发展,离不开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高校后勤要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此,高校后勤在改革发展中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服务模式,逐渐建立起我国高校后勤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三、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前景展望

以扬州地区的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后勤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既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几种模式仍然为各高校采用,说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对各不同高校,合适就是合理,只是每一种模式的不足也应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完善。创新后勤服务模式并不是一定要彻底否定过去的所有服务模式,完全实行全新的服务模式。李岚清曾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高校后勤的改革与创新,就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最能够促进本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全校师生员工最满意的后勤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管理也在不断的借鉴和创新,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高校后勤尽管有其特殊性,但毕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联系,高校后勤服务模式也会随着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有创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多方面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创新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

1、高校后勤实行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可行性

高校后勤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的,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服务的宗旨和目的与社会企业的不同,维护学校的稳定和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任务。股份合作制是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在经营管理的同时强调了劳动者的参与监督,能够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实施有很好的保证。高校后勤作为立足于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的校园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生存和改革发展的需要,选择股份合作制模式应该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高校后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很少有校内正式编制的员工进入后勤,而原有校内正式编制员工逐渐退休,后勤的员工组成也逐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后勤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就必须补充新的后勤员工。根据高校后勤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总体要求,高校后勤参照社会企业用人机制,以人事的方式引进了大量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员工。如何保证这些高学历员工的稳定和当家作主的信念,并充分发挥他们长久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要实行相应的现代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经过深入思考,本人认为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优越性,为探索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2、高校后勤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保障机制要想保障后勤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顺利进行,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1)制度保障

后勤企业的改革成功如否,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规章制度,使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有章可循、规范运作。按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要求,成立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职工)大会,董事长可由后勤集团总经理担任或另外选派,同时须经股东(职工)大会民主通过。通过股东(职工)大会,制定并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定、股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相关规定、职工入股和吸纳部分社会股分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奖金的发放、企业发展基金的提留和股份的分红等相关规定。规定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职工)大会,必须定期召开股东(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

(2)资产评估

确保高校后勤资产不会流失,并且做到保值增值,是后勤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聘请社会评估机构或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后勤资产评估小组,对后勤企业现有所有资产如建筑物、机械、设备设施等进行清查并登记造册,再根据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折旧等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确定现有后勤资产,并折合成有形的股权。可以根据学校后勤的特殊性和国家相关政策,对后勤资产中的建筑物等大型资产可不折合成股权,尽量减轻改革后后勤企业的运行压力。同时对后勤企业现有的负债或积累也应进行相应的清查评估,并作相应的处理。

(3)目标定位

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仍然是学校的后勤,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满意的服务仍是其永远不变的服务宗旨。高校后勤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保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凸显政治性和福利性,以社会效益为重,经济效益为次,实现保本或微利经营。管理者必须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拓展服务市场和提高服务质量来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4)全程监督

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其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宗旨仍没变,学校仍有监管的义务和责任。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一个检查监督小组,对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员工的合法权益、服务的质量和利益的分配等方面进行适时检查监督,确保后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稳步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尽管改革了后勤服务模式,但其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宗旨是不变的,学校为了相对稳定后勤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提供了学校的广大市场、优惠的各种政策支持以及部分房租、水电的减免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保证改革后的后勤企业为学校教职员工提供比社会市场更加优惠、更高水平的服务。断完善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始终以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服务作为工作的基本。

四、结论

我国各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陷入的困境,这就需要各高校进行后勤改革的模式再创新。本人自05年开始从事后勤部门的一线工作和管理工作,也算是目睹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本人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成功的,大大提升了高校后勤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各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面临再一次的选择,本人认为选择股份合作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还要结合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为教职工提供满意的后勤服务。

作者:谷颖工作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