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生态文明构建的理论实践
时间:2022-05-02 03:42:20
导语:小议生态文明构建的理论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中国生态文明宏观战略框架基本形成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改善环境质量。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六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七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八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较早迈入现代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正在追赶西方工业国家的欠发达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问题上都存在着误区,把发展视为短期内的物质财富的单一增加,选择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增长,忽视代际间的长远发展。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全面发展和单一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2005年通过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预防和处理体制。2006年颁布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此外,国家还颁布了800余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水、新鲜空气、洁净食品、优美宜居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
(四)进一步加强促进生态文明的组织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2008年,中国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组织保障,还对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作出规定,强化了环保组织部门的职能配置,强化了其行政能力。
(五)发挥经济和法律对生态文明支持作用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和法律手段发挥了良好的支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内化在执政党具体的执政实践中,形成执政党的生态政治。作为公共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各级人民政府正在转变政绩理念和执政方式,积极调整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经济和法律性倾斜。大力推进干部考核改革,不以单纯经济指标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督察和考核,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从指导思想和发展价值目标逐一落实到政府具体的行政行为中。
(六)降低人口数量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压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将人口问题引入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但是,我国的人口压力仍然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未富先老的国情再次加重了人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将人口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仍然任重道远。
(七)我国社会成员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有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部队、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加生态文明的各项工程建设,适龄公民直接参加诸如义务植树活动、林木绿地养护、古树名木领养等生态建设活动。许多社区组织、环保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保专业精英组织也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发展。他们的行动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需要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五位一体”的建设新理念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接正在付诸实施。
科学及时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我们党对生态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对自然和生态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在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向“建设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我国环境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高度依赖各种能源资源,与此同时,中国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环境问题还与政治社会问题甚至与国际问题叠加。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国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与我国一系列建设同步进行,甚至治理要先于建设。只有不断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避免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对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生态文明强调人类发展模式的变革,即强调可持续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对于实现我国国土陆地和海洋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与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乃至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和境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设理念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一)科学把握美丽中国的丰富内涵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换言之,就是把人的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落实在天、地、人,自然、社会的建设中。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在于实现理想的政通人和的社会关系,使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更符合人民群众的理想和追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要求
1.要明确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强调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和谐性,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更高境界。还须注意,美丽中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战略层面,注意搞好顶层设计,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二是在生产的全过程,就是要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谋划美丽中国建设。三是在改善环境方面,要通过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四是要用审美的标准评价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和人民幸福的实现程度。
2.筑牢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少数人在追求个人致富的过程中,抛弃了真善美,滑向了假恶丑的深渊,这种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最大化,漠视社会效益的做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发展的严重不协调。由此我们发现,环境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虽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追根寻源都与假恶丑有关,都是真善美的沦丧所致。因此,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求好求快向求美转变,是我国发展方式和追求目标的一次质的飞跃。
3.把协调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之美,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经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优化商品、要素、金融与资本市场结构,实现均衡增长,即表现为“美”的协调增长。从政治建设来看,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公权腐败、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就要协调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文化的内部发展与走向世界的协调。从社会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就要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领域,要加大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同时,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要向整个社会释放。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就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4.要明确建设美丽中国实践措施美丽中国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美丽中国建设又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在实践中,要以审美的态度、强烈的实践精神落实好这些措施。十八大报告科学地及时地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五位一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更为科学文明的建设方式。据此又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这实际上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推进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过程、目标实现和理想境界的形象的、具有震撼力的描述,对我们党进一步凝聚民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献身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李新市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 上一篇:生态文明的构建探析
- 下一篇:旅游局加强严肃换届纪律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