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时间:2022-05-02 02:51:57
导语:探索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资本主义工业化以追逐高额利润为生产目的,资本家对利润的获取带来了对增长的无限追求。结果是,增长越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就严重,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无限扩张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3]这样,资本主义生产表现为异化生产,自然与人也处在异化、对立的状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辩证分析揭示了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逻辑前提。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其消极作用,以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是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1]45自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为人类和人类社会提供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维系和延伸着人类的物理存在,而且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人类知识进步、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意义世界的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自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爱惜自然这个人类的“无机身体”,否则就会破坏自己生命的自然基础。第二,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人的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通过实践,改造和利用了自然界,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促进了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变,也就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物质地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双向规定。”既表达和传递着人对自然的改造,把生产主体的力量延伸到自然的深处,造成人化自然;又依循和传递着自然对人的先在规定,使人类无法超越自然的许可而恣意妄为。[4]但是实践的结果具有两面性,特别是以工业化形式表现的人类实践活动,既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可能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成为破坏自然的力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5]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以及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理解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工业化建设是当前我们进行的重要实践活动,工业化的过程离不开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为了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我们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优化、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克服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促进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说,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人类通过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这两个重要的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将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实现条件的思想指明了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途径。一是实现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利润的无限追求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能根本解决,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压迫,使人们摆脱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束缚,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使人的实践摆脱由于受知行能力的局限而导致的幼稚和盲目状态,因而人们能够对自然进行最科学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120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原则和条件。对于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对生产排泄物特别是消费排泄物的利用日益扩大,[6]116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扩大,原材料变得稀缺和昂贵,资本家为了节省不变资本,提高利润率,就要将废物利用,这样就出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6]95在这里,马克思阐述了循环经济所应坚持的三个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就体现了再利用原则;在尽可能减少生产排泄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体现了今天所谓的减量化原则;而生产废料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则表明了资源化的原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再利用的条件,马克思分析指出:“这种排泄物必须是大量的,而这只有在大规模的劳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6]117这就是说要在规模生产、科学进步和机器改良的基础上提高废物利用的程度和水平。
马克思关于通过共产主义和循环经济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分析,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我们要坚持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发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能源消耗、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要发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的优越性,避免市场经济的过度竞争和无序发展所导致的两极分化,从而为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第二,要发展循环经济。马克思论述循环经济的思想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说的,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借鉴。当前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的挑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互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晓霞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上一篇: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
- 下一篇:谈马克思生态观念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