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与工期控制分析

时间:2022-07-09 03:33:38

导语: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与工期控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与工期控制分析

摘要: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工期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是整个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施工材料在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占有主要份额,工程项目工期拖期或按工程合同工期交竣工和提前合同工期交竣工,是项目信誉的综合反映。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浅析了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材料供应管理。要明确加强施工材料供应管理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施工材料供应计划;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材料采购成本;要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对工程材料实施科学化管理。通过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程工期,提出要重视工程项目人才的培养,掌握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在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过程中,要注意网络图的破网与补网。

关键词: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工期控制;材料供应计划;网络计划技术

当前,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集团)是辽宁省最大的省属企业,正在积极参与提出的“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共利,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发力进行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速度,着力提高双高产品比例,保护环境,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本钢集团,是本钢集团的生产经营骨干集团企业,是以钢铁冶炼及钢材轧制加工为主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职工23000余人,主要设备包括高炉5座、转炉7座、焦炉8座、轧钢生产线7条、铸管离心机14台……。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近几年来,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本钢集团“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布署和环保管理及推动产品持续改进,大力推进新产品研发与调整产品结构,补短板的要求,紧紧围绕冷轧高强钢配套工程、新建2号高炉工程、三万五制氧机组工程……等本钢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特别是施工材料管理与工程工期控制,在整个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撰写本文,拟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材料供应管理与工期管理进行浅析,抒之已见。

1加强工程项目材料供应与使用管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降本增效

1.1明确全面加强工程项目材料供应管理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强工程项目材料管理意义重大。不能按照“项目施工网络计划”要求及时供应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工程项目施工就无法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协作关系广泛,用料数量大,品种规格繁杂,供应来源渠道多变,任何一种材料不能按计划保证供应,都可能导致施工生产中断[1]。“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施工材料,工程只能停工待料,直接影响施工计划的完成。1.2科学制定工程项目材料供应计划。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工程项目材料供应计划”。编制工程项目材料供应计划的目的是使项目材料供应部门,事先早作准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抓住有利的采购时机并不容易,只有事先制定完善、可行的采购计划,在适当时机采购供应施工材料,不至于临时抱佛脚[2]。1.3在保证工程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降本。当今时代是买方市场,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基础上,确保施工材料供应,原则应当是坚持“三比一算”和“三公开”。“三比一算”,即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三公开”,即采购地点公开、价格公开、质量公开。“货比三家,讲价——压价——还价”。要建立长期的材料采购信息网络。对于大批量需求的施工材料,要由厂家直接进料,减少中间加价环节,降低材料成本费用。也可以采用招标、议标的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1.4工程材料要实施科学化管理控制。工程材料实施科学化管理极为重要。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建2号高炉等重点工程中,应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在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或在功能不变,成本降低的条件下,实施“材料替代”,既提高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成本。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在大批量材料运输过程中,在材料价格、质量、运距不同的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求得工程材料成本最低。要依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从施工材料采、供、管、用,以及余料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3]。要采取限额领料办法,按照材料预算定额,节约使用材料有奖,超耗材料处罚。在施工现场,修旧利废,节约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材料摆放和保护,严禁乱放、混放。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从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发放——回收,一整套施工材料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并把着力点放在落实制度上,严加科学管理,杜绝施工材料丢失、浪费现象的发生。1.5不断强化周转料具管理。笔者在组织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周转料具管理,要杜绝“野蛮施工”,对钢模板、钢脚手杆、钢跳板、管扣件等周转料具供应和管理要精心组织,精心爱护,加速使用周转,提高利用率。

2网络技术对工程项目工期的有效控制

选择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方法,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工期,效果显著。网络计划技术是指利用网络的形式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网络技术应用最早是在美国,在建筑业应用极为广泛[4]。据笔者所知,美国400家最大的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占80%以上。本钢集团也要求本钢的高、大、难、急重点工程,全部应用网络技术对工程工期进行控制。2.1应用网络技术,要重视对建设项目人才的培养。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推广,关键在人,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由于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源泉,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5]。要应用网络技术控制工程建设工期,其成败关键决定性因素也在人。因此,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应用理论的培训,使工程项目的全体技术管理人员都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计划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工程项目工期控制过程中应用。2.2编制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要考虑到动态控制。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客观规律。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也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样,也是随着施工活动的进行,各方面的因素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控制,从而使项目网络计划技术更加科学地贴近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控制工期,要立足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制定、实施、检查、调整,这是动态管理过程。2.3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的基本原理。在工程项目工期管理控制过程中,选择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将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用箭杆或节点表示,要根据前道工序和后道工序的衔接关系绘制成工程项目工期网络图。通过考虑各工序的开工时间,计算各节点完工时间,找出工程项目工期网络图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计算控制完成施工任务的工期。编制工程项目工期控制网络图,其目的就是为了有针对性、有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参加该项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和周转料具等,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高,成本低,按合同工期要求交竣工或提前工期交竣工。实质上工程项目网络计划就是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消耗最低的工程成本,对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做最有效的利用。要科学尽可能少的投入,追求最佳的产出效果[6]。2.4工程项目网络图的破网与补网。前面已论述,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极其复杂,变动因素多,动态性强,弹性大。就本钢集团的重点工程而言,设计变更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经常发生的。在网络图实施过程中,常常被打乱而出现偏差,这就出现工程网络图的破网。对于破网,一定要及时检查,分析研究破网的真实原因。有必要时,施工单位要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会诊。在依据检查、诊断、分析破网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施工设备选调、加强施工材料与周转料具管理,各工种的配套与协作等措施,进行补网,以保证关键路线上的工期顺利完成。

3结语

本钢集团的重点工程投资大的几十亿元,小的也几千万元,工程规模大,施工工艺极为复杂,有的工程施工是在生产与施工交叉中进行,施工难度大,既有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又有电气工程,还有设备安装工程。发力加强建筑材料供应、验收、保管、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管理工作,这对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工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的供应,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严格要求,决不能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特别要把好施工材料的验收关,施工材料的质量、数量、型号、规格等做好盘点,验收记录,办理验收手续。参加工程项目建设的建筑工人,要励行节约用料,修旧利废,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作业质量,节约使用施工材料。选择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建设项目工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现代化方法。要注意采用时标网络计划时可以用“实际进度前锋线“记录工程建设实际进度[7]。缩短某些工序的作业时间,不是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在科学施工的基础上,由于加强了工序的技术、管理、控制,从而使施工进度要快,从而保证了合同工期。在应用网络计划控制建设项目工期的过程中,要注意网络计划优化中的工期优化方法,要研究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持续压缩时间的可能性,及其极限工作持续时间。

参与文献:

[1]孙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9.

[2]张学贤.项目经理一本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程显萍.试论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6(3):9.

[4]陈祖仁.施工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李桂艳.现代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杨秀岩.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促进施工项目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1(3):12.

[7]武育秦,赵彬.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刘靓 单位: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