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2 02:44:05

导语:工商管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

摘要:工商管理学科在工业大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比较第四次学科评估体系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二者在价值旨向、具体内容、导向指引上高度契合;在二者关系上,学科评估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提供了指引,强化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目的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学科评估要求实现的途径,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应高度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发挥导师作用,强化科教融合等。

关键词:学科评估;工商管理;领导力;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重要的分支,其设置最为普遍,培养学生最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商管理作为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在理工类大学的人才培养、学校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各理工大学都设有工商管理学科或相关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在学科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具有鲜明的特色。自200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中心)推出首轮学科评估以来,学科评估体系不断调整、完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参与第四轮评估学科已达到7450个。从当前反应来看,第四轮学科评估无论是各高校参与学科数量、重视程度,还是评估的科学性、权威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学科评估的重要原则[1],从学科评估的视角审视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路径,有利于强化学科建设的实效性。随着社会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趋势日益明显,整个社会对领导力需求也更强烈,领导力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名誉会长奚洁人教授曾明确指出,必须从大学使命、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中国未来领导人才资源前瞻性开发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重大意义[2]。对照第四次学科评估体系,分析其对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要求,确定领导力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领导力教育路径与模式,有利于强化工商学科建设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第四次学科评估概况

200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首次评估;2016年开展了第四轮评估,并于2017年完成。第四次学科评估遵循“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的原则,评价方法按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本轮学科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50个学科参评。具体到工商管理学科,具有“博士授权”的63所高校参与,具有“硕士授权”的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参与,参评高校共计240所。总结工商管理学科的评估结果,提取理工类或者是以理工为主的高校评估信息,如表1所示。表1显示,工商管理学科在理工类大学中有较高的地位,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这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性质是分不开的。从评估位居前列的理工类高校来看,国内知名的理工类大学都在前列,这充分说明,要想成为一流的理工类大学,离不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分“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师资队伍与资源”指标包括“师资质量”“专任教师数”“支撑平台”3个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包括“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3个二级指标;“科学研究水平”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科研项目”3个二级指标;“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指标包括“社会服务贡献”和“学科声誉”2个二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更加关注质量,并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了首位,尝试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来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在校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

二、第四次学科评估体系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契合性

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明确提出了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并通过“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对于“培养过程质量”则通过“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生国际交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在校生质量”,则通过“学位论文质量”与“优秀在校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毕业生质量”,则通过“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对于“优秀在校生”的评价,涉及评价内容包括竞赛获奖、参科研项目、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获得科研奖励或其他荣誉称号等。“优秀毕业生”涉及的内容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用人单位评价”涉及的内容包括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内容来看,无论是第四次评估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还是“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以及“培养过程质量”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都表明第四次评估与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价值旨向是相同的。从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起源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行业的领袖,即精英人才。近年来,随着领导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领导力认识逐步加深,并将领导力视为推动社会、社区变革发展的能力,视为合格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从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学生领导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契合性,如孙杰、吴晓庆(2019)指出,领导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3];张宇峰、袁渊、翁文艳(2017)指出,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方面一一对应[4];陶思亮(2014)指出,大学生领导力被视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等[5]。学科评估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正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6]。故此,两者在价值旨向上是契合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是契合的。第四次学科评估强调的优秀人才与学生领导力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此外,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对社会需要领导人才资源进行前瞻性开发,这完全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评价内容上,尽管评估指标中没有单列对学生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而是侧重于结果导向。但这是整个高校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学科评估的根本遵循。对此,多次强调,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8]。在教育内容上,学生领导力教育也强调价值观教育,强调责任与使命教育。从逻辑上看,人没有大爱大德大情怀,就不会有产生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使命感,也不会专心学业、刻苦钻研,也不会有大的成就,获得人们的尊重,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在具体内容上,评价“优秀在校生”的主要依据是竞赛获奖、参科研项目、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等项目。而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这也是重要的内容。基于领导力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往往会采取竞赛、项目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等形式。同时,从当前的竞赛、科研活动实践来看,多是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如果不具备领导力,难以开展合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故此,学科评估的内容与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是相互契合的。第四次学科评估首次将“毕业生质量”作为评估指标,主要通过用人单位调查以及优秀校友来反映此项内容。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最终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是培养的学生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率。从领导力的发展来看,领导力既不是职位,也不局限在权力上,而是在团队合作中的一种影响力、激励力,是能够促使团队完成目标的力量。“人人都需要领导力,人人都具备领导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社会各类组织甄选人才,培养人才的基本遵循。是否具备一定的领导力也成为组织评价员工是否胜任的一个关键指标。“优秀校友”作为毕业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就是引导学校培养出驱动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人才,而并非一定是占据领导职位的人。驱动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就必须具备洞察力,具有前瞻性,这恰恰是学生领导力教育所强调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导向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着眼于社会需要,着眼于社会变革。故此,第四次学科评估与学生领导力教育在导向指引上是相互契合的。综上,无论是从价值旨向,还是从具体内容以及导向指引,第四次学科评估体系与学生领导力教育都是契合的。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第四次学科评估为学生领导力教育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引性,使得学生领导力教育着眼于培养优秀人才,着眼于开发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第四次学科评估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培养的重要抓手就是领导力教育。故此,领导力教育是学校达到评估要求的有效途径,是优秀人才培养的载体与支撑。

三、加强工商管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策略

第四次学科评估充分表明了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从学科评估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领导力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领导应正确认识领导力教育,高度重视领导力教育,将领导力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培养之中。对于领导、领导力,人们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通常将其理解为职位或权力。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表明,领导力已经广泛分布在每个人身上,成为了社会的通用能力。只有正确认识领导力,才能真正重视领导力教育,强化日常教育活动中的领导力导向,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在领导力教育中的示范作用。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也是研究生的直接学习对象,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观察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这同样适用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学生领导力培养模式中,应将观察学习能力作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建立起强有力的导师队伍,强化导师的品德素养提升,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此外,对于专业学位的学生而言,还应高度重视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将校外成功企业家、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人等选聘为校外导师,促进学生与他们的交流,观察他们的人格特征与领导技巧[9],进而实现自身领导力的提升。三是深入贯彻科教融合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项目作为领导力培养的载体作用。项目制、小组活动等是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科研活动能够提供真实的项目活动情景,有具体的任务,有高频的人与人的互动。此外,科研项目具有高度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对权力与职位强调较少,更强调专业特征与个人影响力,更有利于学生领导力培养。四是发挥工业学科优势,注重学生的交叉培养,拓展学生思维与视野,提高其跨学科沟通交流能力。工业大学有其自身的工科优势。这种独有的学科优势为工商管理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开拓视野,跨学科交流的机会。在课程教育中,首先,应开设科技类相关课程,强化工商管理学生的科技思维教育,使其更好地理解科技的发展,提高洞察能力。其次,在竞赛项目中,应积极倡导跨学科组队,促使工商管理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实践中提高其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合作能力。五是强化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其领导力理论素养。尽管工商管理学生接受过大量的管理类课程教育,但领导力课程教育却较少,学生在领导力方面理论素养也较低。故此,应充分结合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采取讲座、专题等形式开设领导力方面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领导科学理论知识,为其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六是强化导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赋予导师相应的课程改革权限。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强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这能激发工商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的活力,授予导师必要的权力,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导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

作者:晁玉方 单位: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