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时间:2022-08-12 08:29:03

导语:工商管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摘要:人才的培养主要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工商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评估的洗礼,目前已非常成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文章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形提出了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内容,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评估体系

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通过评估查找问题促进本科教学的发展。1985年进行了本科教学的试点评估,通过此次评估为建立中国特色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和制度奠定了基础。1990年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合格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进行思考与规划,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发展与建设。1994年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优秀评估,评估对象是985和211院校,先后评估了100所院校,促进了参评院校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打造特色,提升办学能力,并带动其他院校的发展,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全面进步与能力提升。1997年对国内近800所高等院校开展了随机评估,进一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全面进步。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对高等院校进行全方位的水平评估,使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估制度化建设迈向实质性进程。2008年教育部组织了高等院校的专业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了高校专业质量和适应性。2013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本科教学的审核评估,通过此次评估促进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目前,新一轮评估正悄悄来临。通过一系列的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越来越成熟。

一、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现状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不断发展与壮大。但在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瓶颈。(一)评估的目的不明确。任何评估均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确就会使评估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会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更不会产生明显的作用,久而久之,大家对评估只能是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了。并且,很多高等院校在评估中态度不端正,评估中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评估就是一种形式,评估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评估中唯上不唯下的现象严重,本末倒置,严重缺乏评估的目的性。其后果就是教学评估走过场,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没有与有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评估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大家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产生了厌烦心理和抵触态度,教学评估失去了意义。(二)评估的特色不明显。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很多高校还是形式化,缺乏自身特色。有些高等院校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吃不透”,对人才的培养方向把握不准,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照搬照抄的现象比较普遍[1]。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制定中,“你抄我,我抄你”,没能与本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相结合,评估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几乎是全国一个版本,理论课程的设置趋同现象严重,各高等院校没能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别而形成差异化。虽然有些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会有所不同,但涉及的范围很小,也只是局限于个别课程的设置,没能形成真正的特色。(三)评估的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教学质量评估多采用督导组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评教方式无可非议,但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本学院督导组评教上,往往由本院在职教师成立督导组,再对全院的教师进行评教。这样,问题就来了,督导组是由本院教师构成,这些教师本身既是评教对象,又是评教的主体,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且督导组成员的选择缺乏合理性,成员的教学水平,评价结果如何能叫人信服。学生评教似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评教方法,但是,学生评教应该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学生能做到公平公正,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行。否则一定会出现“严师分低”的现象,对非常敬业的教师造成打击,而那些“老好人”性质的教师会得到高分。因此,这种评教方式严重伤害对学生负责任教师的情感,而又放纵了教师中的“老好人”。我们评教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情形,适得其反。(四)评估的主体不够全面。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设计中,在评估主体的设计上,我们往往只注重校内因素而忽视了校外因素。校外因素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评价恰恰才具有真正的权威性,才有说服力。因此,由于评估主体的严重缺失,造成评估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严重影响评估的效果,甚至对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一)明确评估体系的设置目的。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其构建的目的,有了清晰的目的,评估体系才能有的放矢,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评估体系设置的目的是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提升学生工商管理的理论功底。因此,其一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从素质上讲,第一应该具备政治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要敢于担当、努力进取,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其二应具备基本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技能,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其三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即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面对困难不畏缩,敢于挑战[2]。因此,在理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要充分考虑这三个要素,围绕这三个要素构建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设计完全以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技能的提高为目的,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为核心,培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健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为使命。这是评估体系设计的首要原则[3]。(二)评估体系要与绩效奖惩紧密挂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与绩效奖惩相关联,就不会发挥其重要价值,就会失去其现实意义,会产生评估过程中的虎头蛇尾的现象,更不会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最终结果就会演变成形式主义,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绩效奖惩机制建立的基础与实施保证,评估结果为学校的绩效奖惩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可以保证学校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使整个院校活起来、动起来,充满活力,避免形成“一潭死水”,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提高学校的整体运行效力与效率,提升办学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三)评估体系应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要结合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从实际出发,既要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目前特点,又要着眼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充分符合客观规律。虽然,理论课程是自成体系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在制定评估体系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其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要以系统观念和思路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设计中,要使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与之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与该体系有关的各种要素,剖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质量评估体系。如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评估中,考核其相关课程设置中是否包含了价值观的培养内容,这会在相关课程(或大纲)中体现出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具备此项功能,如管理思想史课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我国优秀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以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兵家学派等为载体灌输给学生;在管理学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在使命定位内容介绍中,可以以价值观为核心,结合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组织行为课程教学中,结合意识形态等内容,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对价值观的培养评估中,完全可以从这些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4]。(四)评估体系设计的系统性。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各个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建立起合理的评估体系。比如,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哪些课程是主干课程、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在排序上先上什么课、后上什么课;各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该如何处理;各门课程的内容在教学时间上该如何分布;哪些内容要重点讲解、如何讲;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等问题。要把这些要素结合本校的实际均纳入到同一评估体系中,以系统的思想综合分析设计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才能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把评估体系落到实处,避免纸上谈兵、华而不实,严重削弱教师的积极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根据系统思想与理论,评估体系的构建要从多角度进行,形成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1.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效果的评估;3.突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评估在评估体系的构建中,评估的内容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对象和评估方法与手段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采用权变的思想与观点,提高灵活性与创造性。在督导组的应用上,采取回避的原则,不同的学院交叉评估,避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紧密挂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梦霞.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第1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54-164.

[2]汪克夷,刘荣,齐丽云.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3-27.

[3]李春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

[4]斯晓夫.创业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6-9.

作者:赵厚仁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