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9 09:20:11
导语: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对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观念阻碍。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对本科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落后于研究生人才培养,弱化了本科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不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对本科人才培养、学生成才的投入和关注度较低,本科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缺少成才的环境和土壤。2.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落后于理论知识。从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目前有专业教师10人,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大部分为高校毕业生,仅有两人拥有企事业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大部分教师均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时往往捉襟见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专业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一般都找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学生参与,很少让本科生参与课题组中进行学术能力的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紧密的互动,学生缺少参与热情,创新性思维难以培养。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陈旧。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主要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开展个性化教学。但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识课程范围偏窄;专业课程多为理论类课程,缺少研究探讨类课程,前沿类课程设置较少,优秀外文原版教材采用不够,个性化选修课程基本没有。课程开放性、完整性和选择性较差,使学生难以形成宽、专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和多元思维模式。专业教育基本以“知识教授”模式为主,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缺少拔尖创新人才发展的平台。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乏力。现行的大学评价思路和方式更多的是重视一个院校的科研情况,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多少、科研经费总量如何、质量高低、专著和获奖状况就成为衡量一个院校乃至一名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学校根本的教学水平反而成为附属标准,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注重视不够,导致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保障制度缺失,口号叫得响,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硬件和软件投入难以满足培养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内涵
郝克明教授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工商管理领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能够推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水平的工商管理研究型人才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提供管理理论的原始创新。杰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将理论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与进步。本文所指的工商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学术型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二是指经营管理实践中具有专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先需要通过能力树对拔尖创新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进行分解,明确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从而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导致后续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三部分,根据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开设不同的专业和实践课程,形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包括学生、教师、用人机构多方在内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展开全面评价,作为不断调整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修订人才培养的依据(见下图)。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路径,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的指导下,遵循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形成有规律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运作方式和形式。1.重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系统。首先,大学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中心,学校应转变重“研”轻“教”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回归大学初教育的本源。学校应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在工商管理专业试行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体的精英式教学模式。再次,工商管理专业是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教师对实际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切身感受实际研究过程。2.优化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操作系统。首先,积极扶持各院系专业制定能体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推行通识教育,拓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视野。加强工商管理类人文学科教育,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不拘一格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和工商管理企事业成功人士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配备给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通过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教材资料库和专业实验室,提供拔尖创新人才专项基金,为学生提供学术和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工商管理教研室应尝试开展团队式本科教学模式,强调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体,联合开设某一专业课程,协同完成教学任务,集中教研室优势教学力量和资源,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应与社会各类型企业开展广泛联系,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定期将学生派驻到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应用类拔尖创新人才实际管理能力。再次,通过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国内外访学等手段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国内外工商管理最新研究动向,获取新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发挥表率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精神。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丰富自身实践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及时协调处理学生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增强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最后,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要将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术和实践兴趣,不断丰富自己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学生要以优秀的创新人才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参加各项学术研究小组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科研学术能力。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搭建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系统。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对大学评价的方式,“应注重在校生及毕业生质量,注重看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要将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激发教师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其次,要设立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鼓励优秀教师和青年学生申请,对青年学生的科研项目和发明创新予以一定的资助,激发研究团队的凝聚力和内在。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遴选机制,挖掘具有学术专长的学生重点培养。最后,教育行政部门搭建平台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形成三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他们能够接触科学知识前沿,提高科研素质和水平,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2]秦虹,张武升.创新精神的本质特点与结构构成[J].教育科学,2006
[3]杨德广.培养拔尖人才障碍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6
[4]崔海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0
[5]马文萍,李先,马晓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5
作者:王怡 薛红燕 姚丽霞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方面应用研究
-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