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商管理研究
时间:2022-01-17 11:24:18
导语: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商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初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了创业成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绝大多教师数没有从事过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初创企业。高校设置的课程目标导向不够明确,学生学习针对性较弱。该文主要研究如何在高等教育课程中融合初创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一系列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初创企业;工商管理;融合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鼓励、扶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尝试创业或选择创业这一特殊就业形式。[1]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机制问题,高校的创新创业往往距离实际市场应用很远,企业和社会资源介入高校往往又障碍重重。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打通高校与企业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屏障,疏通教育知识向商业应用的路径,整合高校、企业、社会资源,促进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展现教学成果的中心枢纽。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人。创业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巨大的事业,成功率不高,加之高校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管理经验,更加容易导致创业失败。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对于学生多以灌输、概念性引导为主,实际体系设计课程融合不足。高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为简单的创业指导课程,其中涉及的工商管理类的课程目的或者课程成果多数为撰写创业计划书。往往是为了创业计划书让学生去模仿与复制,学生不知晓创业中企业法人的申请、创办、企业内组织架构的设立、商业模式的设计、营销推广、财务核算等这些基本企业职能是融合在初创企业这个实体内的,彼此关联彼此依赖,并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从一个方面或者片面地看待创业计划书,对于企业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比较少。另外企业的创立发展是以一个时间轴为指引,通过各种职能互相作用来推动企业发展,初创企业前期、中期、后期需要的企业管理知识也不同。前期多数要开拓市场需要经济法、营销专业知识,中期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需要跟上,后期主要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专业知识。
1以初创企业成立和发展为目标融合工商管理多学科课程体系的意义与原则
基于此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从理念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哲学[2],聚焦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结果导向。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更加体现了结果导向,以初创企业的结果导向,真正树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学生主动作为的意识与能力。先让学生熟悉企业和商业模式,再通过相关课程进一步由浅入深了解企业运营,再结合实践与比赛让学生真正激发创业内在动力,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成果转化。以初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课程体系融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以初创企业生存与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要以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为目标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掌握核心的知识,了解创业知识、熟悉企业创办流程、基本途径、方法,能够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具备解决企业负责经营问题的能力。(2)对教育教学进行反向设计而不是教师主导课程。要以企业存活为起点,反向设计课程,从而设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体系与市场的锲合度,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要先让学生了解企业,再去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如何创立企业、发展企业。(3)聚焦企业和市场的目标结果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设计,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课程难度随着核心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梯度的递进,让学生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人,增强信心强化结果。
2以初创企业成立和发展为目标融合工商管理课程的基本构架和体系
以初创企业生存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企业运营与创立发展为指导思想。创新创业教育的反向思维要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定为学习成果,再来设计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会以企业商业模式为基础,再来构建支撑体系,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商业模式。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的不同再来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例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进行技术商业化案例教学或者前沿技术商业化探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经管专业学生要进行情景化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后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核心还是要以创办初创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以初创企业资格参加国家互联网+比赛获得社会投资为最终目标。基于以上的方法分析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与创新创业能力相适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将简单的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工商管理多学科内容。(1)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核心动力,让学生自我有意识的理解和明白“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创业”这三个关键问题,才能让学生明白。《创业学》《创业教育概论》等课程就是这样的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跟通识教育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结合,培养创新创业和跨专业学科意识,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改变高中时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增强自身的主动性,使其能够从国家发展和自身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3]我国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成为现在的普及教育,随着毕业生每年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在不断提高,通过这样的基础理论学习,让学生知道,他们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他们的未来要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4]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不了解社会就业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上得过且过,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未来需要面对的现实,只有主动去接受现实才能让自己有动力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第二课堂就是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聘请社会上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和优秀的创业校友,为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过程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树立未来职业生涯的目标。这些年轻企业家跟学生有更多共鸣,可以起到校外导师的作用。(2)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以初创企业成立和发展为目标融合工商管理多学科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科基础创新课。一般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这是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夯实创新创业的学科基础相关知识的关键时期。课程要以企业运营原理和商业模式作为课程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企业运营原理和商业运行规律。《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与实践》《认识实习》等课程的融入让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知道商业如何运行。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这类课程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经管专业学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可以通过实习,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实务。在认识企业运营的基础上,加入基本的《经济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设立和开办企业的法律流程,了解在初创企业的时候有哪些法律风险;加入《市场营销学》,让学生熟悉营销的基本含义,具体如何去做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预测等内容。运用案例教学,将成功的案例与失败的案例由授课教师或者校外企业家举办讲座,让学生参与进来,分享学习感悟,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有一定创业意识的学生结合本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实践,去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充分体会和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增强创办初创企业的能力。(3)创业能力。第五学期与第六学期是大学高校的核心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集中教育时期,这个时候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实务》《绩效管理》等课程融入到校企合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实践课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利用校友会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将有创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多的企业实践和商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立和发展企业的方法与路径。(4)创业品质。开设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匹配的有助于提升学生项目开发与设计训练的专业选修课程,从学科专业、科学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入手,开设交叉学科,以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视野为主。如《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科学发展前沿讲座》等,专业选修创新课一般选择在第六学期教学。(5)创业实践。开设集中实践创新课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这类课程不拘泥于课堂和讲座,还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课题申报、专利申请以及初创企业创办等多种类型,这是对学生前期学习的综合实践检验。充分借用校企合作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创业实践全过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创新创业课题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领参加大赛、技术研发、项目开发、初创企业创办等。鼓励学生到校内科创中心和孵化园区参与微型企业创办,企业管理和运营。
3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
(1)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强调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使教学实践与市场结合起来,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打通企业、高校、社会三者的初创企业创立和发展路径。在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中,获得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专业发现创业机会。(2)在校园中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阵地对于创业进行正面的引导,宣传体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的校风、校训和典型的人物及事件,削弱那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努力在校园里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支持冒险、宽容失败”的精神文化环境,让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中。[5](3)开设网络创新创业课程。利用网络课堂,提供优质创业课程和企业管理课程。提供网络创业、网络检索、网站管理、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等学习内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提供了学生培养的新路径,促进了高校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整合了企业、社会各种资源。初创企业的创办和发展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项目的落地也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教学成果。只有继续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持,提升双创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确保双创教育开花结果。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开放,无论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还是外在环境,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学生通往成功道路的基本方法和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6]
参考文献
[1]石罗晶,许金海,卢锦椿,等.基于企业战略思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20(13):46-47.
[2]杜洪涛,傅臣家,苏郡,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126-127,199.
[3]孙文琦,蒙长玉,王文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7):75-81.
[4]朱爱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8):14-15,17.
[5]蔚婧,李道江.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9):20-21,28.
[6]樊红云,刘冬雪.“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8):87-89.
作者:詹義洲 刘昊 张震 周乙 李俊芳 单位: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2.三峡大学
- 上一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论文
- 下一篇:图书馆纸本期刊的装订
精品范文
9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