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生开发途经研究
时间:2022-04-12 11:26:16
导语:工商管理毕业生开发途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水平、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难题之一,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低下,满足不了雇主的要求。因此,了解雇主的需求,从而寻找基于雇主视角的大学毕业生可雇佣能力开发途径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由于不同专业毕业生进入岗位不同,需要的可雇佣能力也不同,从而开发的手段也不同,我们选取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其开发途径。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工商管理;协同开发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了20万左右,而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截止到2013年2月4号为止低于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严峻的就业形势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关注的问题。以前人们普遍把这样的社会问题归罪于大学扩招。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意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培养的方向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雇主的需要。并且从就业供给来看,既有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又有因为可雇佣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因此,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开发途径都有不同之处,因此,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究其他各个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开发途径。
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构成
可雇佣能力最早是由英国学者beveridge在1909年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出来的,指劳动者可以被雇佣的潜力,而后被作为“激活”就业、抵抗失业的公共政策工具。它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HillageandPollard提出的可雇佣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本文基于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使用李克特无量表对各项能力进行打分,由毕业生和雇主作出评价,共收集了134份有效问卷。并使用excel和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模型。如下表所示:
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协同开发途径
通过上述模型,制定了专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开发途径,即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毕业生主体的协同开发途径。1.政府进行引导。政府的引导的措施包括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高校教学设施建设、促使毕业生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自身可雇佣能力、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体系构建等等。可以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模型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途径。2.高校作为主导。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了解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雇员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课程形式上要更加多元化,除课堂授课之外,增加小组讨论、沙盘模拟、案例讨论等机会,鼓励其积极发言。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重视各个环节的企业参与,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最后,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了解雇主的人才需求情况,每年派教师参加就业指导等相关专题的培训,或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训。从毕业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随时给毕业生提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传授求职应聘技能,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3.企业是战略伙伴。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课程制定。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希望毕业生重点具备的可雇佣能力,制订出用人方案,并把这些方案和学校进行沟通。为了使方案产生预期效果,企业就会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制订当中去,为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得到高校专业上的帮助,而高校了解了雇主的需求,从而达到了双赢的局面。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成为其第二个课堂。要想使毕业生掌握可雇佣能力中的一些关键技能,没有长期而有效的实践是不行的。实习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实习的时间短,特别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在毕业前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实习机会。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等社会各单位相互合作,为毕业生构建有意义的实习平台,让毕业生持续不断地与企业等社会各单位保持联系和沟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又可以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在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公司任职。而大学生也可以从中培养自身的可雇佣能力,实现更好就业。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实现其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这里的培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而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参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模型,以毕业生为核心,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定期的考核,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所必须的技能,有针对的采取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可雇佣能力。4.个人开发为主。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毕业之前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兴趣,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学习进行调整。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多种知识,愿意学习并会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锻炼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求职方法,掌握求职技巧。另外,要转变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选择职业,切勿眼高手低,并且学会有效地竞争与合作。
作者:于莹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Knight,P.&Yorke,M.Learning,curriculumandemployabilityinhighereducation[M].Routledge,2004.
[3]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92.
[4]倪超美.基于可雇佣性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刍议[J].北京经济,2013.6:94-96.
[5]Hillage,J.&Pollard,E.Employability:developingaframeworkforpolicyanalysis[R].NationalCentrefor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NCVER),1998.
- 上一篇: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