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不安全行为原因探究
时间:2022-09-14 03:59:00
导语:煤矿不安全行为原因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绝大多数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大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矿职工的行为,掌握其行为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人为失误的发生,通过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从而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控制
0引言大量煤矿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生产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煤矿事故中有80%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我国煤矿中的“三违”现象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它是典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无论自动化程度如何发达也无法取代人的作用,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研究煤矿职工的行为,掌握其行为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人为失误的发生。
1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涵义就是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受教育程度有关,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人的失误,以致造成事故的发生。
1.1心理因素的影响
1.1.1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人的情绪水平失调。一定情绪水平的维持有利于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过于激动和紧张的情绪水平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情绪对人行为的这些影响,就要求一定的行为要与一定的情绪水平相匹配,如从事井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需对职工要求相对较高的情绪水平。
1.1.2个性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职工个性倾向性看,职工的抱负水准不高,由于有强烈的物质需要,价值观以经济型为主。从能力上看,与安全相关的操作反应能力和突发应变能力不强。从某煤炭集团的百例调查看,此类事故占40%~51%。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职工操作时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发生煤矿事故的比例也很高。很明显,一些个性有缺陷的人对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出现危险情况时会产生不利影响。
1.2生理因素的影响人只有在一定宽松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的行为,人的行为在比较局限或者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会出现一些减退。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人的行为会减退:1.2.1劳动时间太长而产生疲劳。若职工长时间疲劳工作,会导致人的体能消耗过大,感知意识降低,行为失调。
1.2.2生活规律被扰乱,使得职工不能在有效地发挥其体能作用的时间内劳动。
1.2.3缺乏鼓励,激励下降。当生理状态处在松驰状态下时,注意力水平为被动注意,对事故缺乏预警能力,也会失误。
1.2.4因社会生理因素造成情绪激动、精神兴奋或心理压力抑郁,易使其注意力过于专注,无暇旁顾“,看惯了、干惯了”的状态就是这种表现,此时不能进行信息的准确处理,易出现失误。另外“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不注意”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也容易造成事故。
1.3环境因素的影响
1.3.1作业环境煤炭生产的第一现场是在井下,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给作业带来的负担和危害,构成了煤矿职工劳动的特殊性:劳动强度大、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和环境艰苦。作业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和色调等)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疲劳的产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
1.3.2社会环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社会行为,煤矿事故心理行为酝酿于团体之中。煤矿区队作为基本的团体,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了这个群体的正式规定,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安全意识等非正式的规定。群体在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一种类化过程,而相互影响模仿。大众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容易出现随大流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将使团体安全思想行为失控,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1.4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层次、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对所从事工作的心理认识和对外界危险因素的识别。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知识越丰富,看待事物的层面和角度就越多,认知能力和反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感知能力和处理事件的灵活性也会提高;反之亦然。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所受教育少,且流动性大,素质一般都较低。这些人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甚至还有文盲,上岗前的培训时间不长。这部分工人考虑问题过于简单,认知能力低下,在从事高危作业时,不能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只有很好的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熟练,有防御事故的能力,才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2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预防
海因里希法则指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因此,必须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和较少人的行为失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2.1心理和生理的调节根据职工的个性心理,诸如需要、动机、能力和性格等,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调动劳动者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并使之对其产生兴趣。加强职工对安全的认识,调整个人情绪和注意力,改善作业条件,消除恶劣作业环境下的心理压力。加强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职工的工作能动性,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心理。在作业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时刻提醒作业人员,提高注意力,防止职工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工伤事故。
职工应调整每天的生活规律,保持工作时精力和体力充沛,防止过度疲劳,减少一些由于生理的缺陷和不适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人为失误。
2.2外界影响因素的控制外界环境影响控制就是作业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控制,即应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协调职工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减轻导致人为失误的外界环境因素。采用合理的工序,改进井下开采方法和技术,增大作业空间,增强照明,减小温度、湿度、粉尘和噪音的影响,排除物的不安全因素等。改善家庭和社会关系,保持职工的家庭和谐,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安全宣传,行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企业上下形成“人人要安全”的思想氛围,使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2.3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并考核合格,可增强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确保安全生产。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分级教育和培训,工作中进行定期教育和培训,随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能够切实减少职工在井下恶劣作业环境作业时人为失误,减少事故的发生。
2.4安全监督与检查煤矿安全监督与检查,就是要求职工在生产的全过程,自觉执行安全技术法律规范,能够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安全监督与检查工作:加强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对职工的素质、培训、考核、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下井进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坚持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工会的群众监督力量和职工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发挥职工群众的安全监督作用。通过群众的相互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地发现现场操作时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
2.5完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施工中,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以便指导职工正确的进行操作,从技术上全面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发挥安全技术措施在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积极引入煤矿安全管理的新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大胆的应用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做到责权明确,形成企业与职工互动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职工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开展专项人为失误评价工作,及时从管理方面洞察职工的不安全心理,从管理上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
- 上一篇:营业部个人述职述廉
- 下一篇:广告设计与制作述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