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学科建设现状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3 02:25:00

导语:工商管理类学科建设现状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类学科建设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我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目标,讨论工商管理学科在我校的发展前景及作用,并根据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对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目标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保障学科建设目标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发展前景实施策略

一、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在我校“综合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配合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的需要,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于2001年6月进入实施阶段,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申报工作于2001年11月通过了民航总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两届共160余名学生进入该专业学习。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和商务管理与航空服务专科专业于2003年通过民航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将于2004年开始招生。

学科建设基本要素包括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等。其中,学科结构及学科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下,不可能建设所有的学科或学科方向。因此,在学科结构和学科方向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以下观念:一是本体观念,即从现有学科上进行建设,在现有的优势学科基础上加以发展;二是特色观念,学科方向的特色是学科生命力所在;三是创新观念,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学科方向生长点,才能持续发展;四是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观点。[1]

两年多来,在专业申报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调研、横向比较、综合分析,从客观环境要求和学校自身条件来看,在我校办学的综合发展方面,工商管理学科的作用和前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来看,大量分析预测结果都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化和完善,面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全球竞争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其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的人才状况中,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类人才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总量相对不足,西部地区管理人才缺乏现象尤显突出。

对企业来说,管理职能作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数据事实说明,越来越多企业已非常重视市场业务的开拓,市场业务的开拓加大了企业对具备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波动,但大趋势不会变。

2.民航行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环境因素来看,民航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根本转变,民航企业运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目标将逐渐成为民航企业经营的出发点。随着民航运输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航班密度、旅客流量将大为增加,旅客、货物中转衔接环节增多,对航空公司及机场管理会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航空公司激烈的竞争,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都为从事航空公司及民航机场经营管理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更高的素质要求。目前民航各院校都开设了层次不同的经管类专业,但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

我校开办工商管理学科,起步较晚,但与民航其他院校相比,并没有难以逾越的差距。

如果对民航这一市场不积极争取,则可能错失发展良机。

3.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快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而且也是国内诸多高校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为此,不少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重点院校都从自身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创办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内容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2]

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既是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教学资源也会对我校其他专业带来正面辅助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厉以宁教授谈及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认为管理知识的教育应作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大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开设管理学课程。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和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培养的民航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及情报、签派人员都是工、管复合型人才,是价值昂贵的航空器的操作者、指挥者、管理者和营运者,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应对他们进行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培训。

4.对学科建设风险的认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有机遇,也有风险。发展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风险是新专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学生分配受影响,专业发展昙花一现,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造成学校资源浪费,丧失其他发展机会。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学科建设中的风险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我校优势专业现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还追求一种不担风险、回避竞争的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与我们面临的现实也是矛盾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可行性不应该仅以有无风险来衡量,以我们现有的条件作为唯一的依据,而应以社会及行业发展是否有需求、能否更好利用和整合学校资源、能否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和带来潜在利益等方面去考虑。经管类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大,可拓展的专业面广,相互支撑和互补性强,投入产出比高,如果不抓住现在国家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抢占先机,则可能丧失一块很好的教育培训市场,为学校长期发展带来影响,留下遗憾。其次,在学科建设中要有高度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明确学科建设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市场定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精心规划和踏实工作,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当前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急需完成的几项工作

1.专业规划与课程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专业规划是专业建设的蓝图,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和完善上。要通过专业规划工作,把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和学院自身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培养目标、市场定位,突出我校的行业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工作在专业申报和评审阶段已初步完成,如把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民航企业以及各种类型的工商财贸企业从事生产、营销、财务、人事与决策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国家外经贸业务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立足于面向民航建设和地方经济服务,形成主辅修专业多出口、多技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上述考虑。

目前已基本完成专业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大纲的撰写,进一步应该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各门课程(特别是民航运输经济和民航管理类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资料,搞好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作好实验实习计划。

2.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条件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引进与培训。管理科学系经管类专业教师基本都是2002年专业申报完成后从地方高校引进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对民航系统不熟悉,有一个逐渐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但他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担负起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科研等任务,因此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工作意义重大。要配合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把好教师入口关,尽力引进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强的新教师,积极引进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新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导和工作检查,把好教学质量关。在我校现有条件下,聘请外校资深教授来校担任客座教授非常必要,可以提高整体科研、教学水平,指导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对引进的新老师应根据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确定主要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和培训,特别是民航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如IATA组织的各种培训、民航相关院校的专业培训班和专业课程。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3.实验实习基地与毕业生分配渠道的建立工商管理学科属应用型学科,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锻炼。今年开办的商务管理与航空服务专科专业,更是针对市场需要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所谓“灰领”型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对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有较高的要求。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搞好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需要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调,借鉴相关院校经验,按照专业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工作。公务员之家

虽然本科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教育行列,但仍应对毕业生分配给予高度重视。同任何产品一样,产品质量、供求关系、销售(分配)手段是决定毕业生市场需求走势的基本因素。建立广阔完善的毕业生分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影响力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公务员之家

实习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分配渠道建设密切相关,是建立用人单位与学院关系的纽带,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三、工商管理学科长远发展的努力方向一是结合民航经营管理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为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增加特色和内涵,并培养出一批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民航运输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我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刚刚起步,科研水平低、没有积累,一时难以承担大型科研项目。因此,必须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需要,针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使科学研究与行业、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水平。

二是搞好学科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相互支撑,有很大的专业拓展空间。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为经管类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构建了发展平台。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和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资源共享格局,有利于采用可灵活调整专业的柔性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学生入学后,先确定大致培养方向,两年内统一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然后根据社会需求,再划分专业,实施模块式教学,定向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