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制度论文
时间:2022-03-19 08:43:44
导语:大学生管理制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大学生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管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工作的考核与评估、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等内容。日常管理,包括班级活动组织、学生资助和奖惩、生活服务和管理、心理健康监测、就业指导等。
①引导大学生遵守学校和社会公德,确立适合自己人生理想信念。大学生怀揣着梦想步入大学这座象牙塔,面对突然间放松的学习环境,难以迅速适应。大学的优良传统在这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雅的人文熏陶、严谨的学术和学习氛围和健康的学生自治体系,会填充大学生的迷茫空白,让各色各异的大学传统在学生中传承,引领大学生找到自己兴趣和奋斗的方向,树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②确立透明的法治化管理制度。高校规章制度要明确学校学生的权利及义务,具有严谨性、可操作性。简政放权,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治制度。严格依章法处理学生的救济、奖惩等问题,邀请相关人员监督,并保证学生的申述权利,防止主观判断对学生利益的损害。
③学籍管理和就业服务。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学分管理机制,统一学籍管理共享平台。鼓励学生跨校研读来延展学识,进行纵向发展,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进行横向发展。高校设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就业信息,做好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④生活服务。生活服务是大学生管理最复杂的工作,穿插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涯。保姆式的管理,基本上是从学生父母传过来的“接力棒”,接力棒包括了衣食住行、感情疏导等方面内容。
⑤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步入成人的隘口,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逐步上升,不久的将来,独生子女大学生占有绝对优势,而高校教师群体非独生子女占据绝对优势。高校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监测,及时排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大学生管理制度现状和实践困境
符合我国高校校情校况的大学生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大学体系健康运转。面对市场经济等新形势的挑战,现有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实践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
①另类的国际化。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部分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观念冲击着传统的理念。大学生作为新生代,接受新思维、新理念的速度惊人。大学生中西文化交融中,展现出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例如:部分学生受到炫富风气的影响,在学校中表现出骄傲或自卑的极端情绪,强烈的对比心态,导致同学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班级化管理。
②学生管理采用立体化、指标化制度,部门职能化管理较易出现重复交错管理。自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大学生队伍的壮大,放大了教学部门职能化管理的缺点,容易出现矛盾的指令,降低高校大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盲目的扩大部门规模,反而无益于指令矛盾的解决。例如,学校教学质量评估部门要求9月初安排课程试讲,但是直到8月下旬,教材科仍未给教师发教材,短时间的备课无法发挥教师的潜能,降低了课程试讲目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③以树典型带动学校风尚。每年一度的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荣誉的评定,能够带来一定的蝴蝶效应。但在我国高校的相关评定程序,给学生管理滋生腐败提供了灰色土壤。比如:我国多数高校的奖学金,尤其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采用选举制度。部分学生在评选过程中引入了贿选思维;也有部分学生用集团获得,得利均分;更有甚者,学校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干涉,扭曲了平等的选举制度。典型“非典”,利益为先,破坏了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平衡,无法达到树典型带新风的效果。
④学生评教给教师套上枷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权利是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态度的主观反映,无可厚非。但是,教师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的短暂性反弹。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中,采用硬性指标,越线即视为违规。大学生血气方刚,有一定的盲从性,部分高校出现学生干部带头上访的情况,制造出一定的“轰动效应”。教师尽管跨线违规,学校了解了事实情况,采用折中处理方法,进行任课教师调整。学校保护了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但是却容易打击严谨教学理念的坚持,造成学校教师应付思维,反制了大学生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⑤诚信评价系统不完善。我国未建立统一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信息平台,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采用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进行内部消化。学校为了学生的将来考虑,一般会避免学生档案出现污点,采用各种奖励措施来抵消处分。不诚信行为在大学阶段独自消化,固然可以给大学生一个清白的身份,却助长了大学生“违规消化”意识,轻易走入违规违法的危险误区,为大学生的人生埋下暗雷,实在得不偿失。
⑥心里健康监测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交融过程,难以避免存在差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念的差异,亟待高校学生管理体制补强,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更是艰巨。监测过紧,容易被学生误以为监视,引起学生反感,甚至对抗;监测过松,难以达到监测效果。
3大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措施
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国确立了顶层设计推动改革的方针,高校大学生管理制度更应顺应历史潮流而动,加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适合我国高校教育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①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确立民主的现代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包括贫困生、有心理疾患的学生、独生子女等,建立直接有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将民主管理理念根植到大学生管理体制中,使其在学生自治管理实践中发展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坚守学校规章底线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大学生在“法”内拥有充分的裁量权,自主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教师弹性考核成绩,与学生管理工作者共同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在拥有民主权利的同时,学会承担“民主责任”。
②完善大学生管理机构设置。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深化部门职能化管理,从根本上解除频发的矛盾指令危机,构建适合校情校况的管理机构。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矩形组织机构代替职能化组织机构。矩形结构组织保证每个部门只有两个矛盾的指令源,该问题可以通过事先预定优先指令的方式解决。
③健全学生管理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体系要有科学性。学生管理评价体系,要能够根据我国教育法制法规规定的大学教育任务,灵活安排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要能够根据校情校况,反映出各个学科的特色。其次,评价体系要有开放性。学生管理评价体系,要解开扣在学生和教师身上的枷锁,给高校教师自主教育教学权利,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调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给大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自我管控。最后,评价体系要有弹性。学生管理评价体系,要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局限在学习日历上,要大学生的学习地点上不局限在教室中;要大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局限在考试中。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协商采用自学、授课、指导弹性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谈话、测试、技能操作等灵活多变的方式。
④建立高校师生诚信信息平台。通过资信平台,完善学籍管理,更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大学生涯记录。对社会公布大学师生的诚信信息,可有效杜绝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威慑大学生的利益为上、道德堕落思维,规范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严守道德底线。高校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对促进我国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蒋必凤李荣彪单位:三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 上一篇:网络安全信息管理论文
- 下一篇:高速公路企业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