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1-28 03:59:56

导语: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摘要: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意义和实践途径。高职院校应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注入顶层设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主动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与科技创新机制,搭建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开发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结合,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1]。高等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具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本文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与实践研究。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意义

(一)增强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五大功能。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功能之一。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培育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开发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显著增强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2]。(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促进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的真实项目为载体,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教学情境的创设[3]。通过项目教学和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成长。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要强化需求和应用导向,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以解决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由于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有限,所以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4]。

二、高职院校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

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5]。高职院校应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注入顶层设计,主动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制定科技创新工作方案,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师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和科技供给活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辽宁省“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城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紧密对接盘锦市和辽宁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优化学院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及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院现有教育资源,集聚人才优势,强化服务能力,以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三类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构建由“平台、项目、技术、资源”四要素组成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把学院打造成区域性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孵化地。

三、高职院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激发科研活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要树立服务学校发展、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需求的理念,突出行业、企业在科研管理体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支撑[6]。高等职业院校应设置科研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高校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法规;负责编制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制定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国家、省、市和学校教科研项目的综合管理;负责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和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负责专利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负责科研工作学术交流;负责科研经费计划、核算、使用和管理工作;负责二级单位科研工作的科学指导和考核评价工作。高职院校应以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为宗旨,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教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科研管理制度,构建起对教师具有明显导向作用的科研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面向市场、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科研环境。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级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科研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岗位职责》,明确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科研工作量、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工作量,引导和激励教师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工作,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力。制定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了教师科研业绩与社会服务业绩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将教职工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和社会[7]。(二)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紧贴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搭建推动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由科技创新平台构成的应用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8]。《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94号)指出,要改革科研组织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与企业无缝对接,加大加强校企、校所、校校、校地等产学研合作,应用研究要以行业企业现实需求为立项依据,开展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和供需无缝对接[9]。高职院校应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建立起与政府、行业、企业对接交流的合作机制。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凝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依托优质师资力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在学校建立5个大师(专家)工作室、1个外国专家工作室,在企业建立3个教师工作站。获批“辽宁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盘锦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围绕机械制造类、电气自动化类、多媒体网络教学及教育数字化系统等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产品生产制造。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融入了盘锦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三)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提高科技研发能力。科技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托优势专业群、实训基地和先进的设备设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育工作。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科研项目为牵引,通过跨专业的资源整合,优化人才组织模式,组建校企协同、师生联合的科技创新团队[10]。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是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研发能力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通过选拔校内专任教师或聘请企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团队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培育和组织研发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实践等形式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提高团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实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以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石油化工2个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依托,组建校企协同、师生联合的研发团队,打造了石油化工技术、能源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3个科技创新团队。依托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服务示范平台、盘锦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盘锦市职工创新工作室,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8项,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项目1项。为盘锦方大实业有限公司、盘锦中录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盘锦路路通特种车辆修造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承担中科曙光云计算与大数据项目顾问。设计开发了具有盘锦地域特色的SAGD-10型游梁式抽油机教学模型1项;研发设计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1项;研发设计可分离式井下抽油管道自动传输设备1项。经推广应用,这些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开发高校领导干部与教师考核评价系统、智慧党建系统、智慧学工系统等14套系统在校内广泛应用。自主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招聘系统、三维虚拟场景系统在省内推广应用,获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系统V1.0》《智能化超声波测距仪产品软件》等软件著作权6项;获批“纯电动物流车的电机支架结构”和“基于PCL技术梁式抽油机系统教学装置”等国家专利共52项,其中专利转化1项。(四)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了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实现科研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应以数字科研空间为基础,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搭建科研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分模块管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涵盖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空间,以科研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为基础,构建了汇聚共享的数字科研空间。建设了集系统管理、公告管理、科研成果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统计及专利管理于一体的科研管理系统,提升了科研管理的科学性、便捷性与信息化,实现了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应遵循“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以解决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以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为支撑,以建立高水平成果培育、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与输出激励机制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决策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培训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把高职院校打造成区域性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提高科技成果的溢出效应,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A].

[2]张冶红.宁波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39-42.

[3]周建松.基于双高视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2-68.

[4]丁传安.现代产业体系视域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9(9):42-46.

[5]晏自翔.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11):72-74.

[6]施复兴.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与实践策略: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0-22.

[7]翟林香.高职院校教师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8):73-76.

[8]王瑶.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推进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43-45.

[9]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94号[A].

[10]蔡小红.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63-66.

作者:翟林香 王德印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