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校智库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时间:2022-01-20 09:24:10

导语:新型高校智库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型高校智库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智库作为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各方面体现国家的意志。进入新时代,中国新型高校智库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要求智库建设更具有中国特色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在高校智库建设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健全研究成果推广体系,提高智库影响力。

关键词:新型高校智库;管理体制;创新

2015年,国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深化高校智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1我国高校智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各方面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并处于匀速提升的状态。到2016年年底,中国智库索引收录智库来源达490家,其中,255家为高校智库,超过总智库的一半。总的来说,高校智库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集群,与高校学科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在决策咨询、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趋势良好,在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高校智库的特色与优势

智库即智囊团、思想库。智库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研究机构。高校智库是设立于高校内部的,独立的政策研究组织。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高校智库肩负着资政建言的使命。高校智库具有天然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高校内部同时有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学科门类齐全,各学科之间可相互渗透、融合创新。智库建设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汇聚资源、整合力量,投入与科学研究。人才资源是高校智库发展的关键。高校不仅是科研及决策咨询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跟其他类智库相比较,高校智库具有先天的人才优势。这里汇聚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同时也是培养科研人才及决策咨询人才的重要场所。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各个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人才,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智库研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针对某一领域的专题式研究。研究成果多为研究报告等,这类成果研究周期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另一种是决策咨询研究。合理利用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结合国家现实需求,开展短平快的研究。可以是纲领性的报告、政策建议、决策咨询专报。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研究,聚焦于当前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智库成果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研究成果,比如大多数决策咨询研究成果都要注意保密,尤其是被采纳的成果要严格遵守保密的义务。时刻要以国家利益为重。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职业道德。高校智库学术氛围浓厚。高校经历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开展学术研究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校是举办国内外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多学科、多领域、多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不仅中外学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也培养了政策性研究人才。学校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学校教师或者科研人员都可以查阅。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信息,可供研究人员随时查阅、下载。为智库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当前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高校智库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当前很多高校智库面临的困境。高校智库设置于高校内部,使得高校智库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浓烈的学术氛围。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使高校智库的这些优势很难充分发挥。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由各个步骤组成的一整套体系,每个环节都要仔细把握,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往往以科学研究结果和成果为导向,忽视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性。科研项目管理要积极转变思想,去除重成果轻管理的陈旧理念。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下,将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事项,注重对于国家级等高层次课题的申报及评审,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推广运用,尤其是科研成果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2.科研项目的开展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多分散在各学院,在接到科研项目以后,大多独立开展研究和调研工作,而不会相互协作研究,使得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3.高校智库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现阶段,高校智库在项目管理中,仍然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的管理方式,科研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科研管理权责分工不明确,对于研究人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及奖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智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二)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缺乏推广体系。高校智库研究主要是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参考,都是以应用为导向。成果的自我推介就是研究成果的推介方式。科学畅通的成果的推介方式有助于智库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政府、企业、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但是在目前来看,高校智库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果推介方式,专业化推广体系还没有形成。一方面,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推广方式单一,主要体现为发表学术论文、决策咨询研究、各类科研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参评各类学术奖项等。学术论文的学术性比较强,不利于公众和政府理解以及成果的实际应用。因此,其对于公众和政府决策很难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智库研究成果推广的制度化体系还没有形成。研究成果的推广途径单一,如决策咨询成果报送的渠道单一,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缺乏有效的方式。智库研究成果的推广缺乏一个健全的、系统的、制度化的通道,只有少量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采纳,对于政府决策及规则的制定影响有限。高校智库缺乏与政府决策部门的互动沟通。缺乏调研走访,使得研究成果缺乏实证性,而不能有效的推广。(三)缺乏长效的沟通渠道,成果转化率低。高校智库与政府、企业等单位能否建立起长效的沟通机制,是提高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率,更好的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关键。沟通不畅主要体现在智库研究人员与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智库研究人员与学校之间、智库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主动性差。同时沟通手段单一。研究人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沟通渠道,使得高校智库研究成果转化困难,转化率低。

三、新型高校智库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路径

(一)完善、创新高校智库管理体制机制。1.健全高校智库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健全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在组建一支专业的科研项目管理团队的基础上,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应针对项目的申请、立项、经费使用、检查评估、结项验收、成果转化推广等全过程,建立一整套审核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的管理、审核。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者可以以项目预算为核心,在科研项目申报初期,积极地与学校财务部门及二级科研项目管理单位加强合作,加强科研项目收支的管控与合理化监督,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对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将科研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审计结果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与激励考核机制紧密结合。依据相关规定,项目管理部门主动奖励科研取得突出进展、经费使用符合规定、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的项目负责人,对于不按规定使用经费等情况的项目负责人给予一定的惩处。除了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智库内部应组织一支特定的科研项目管理团队,对于本院的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监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2.组建高校智库科研团队,开展协同研究。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关键的是人才问题。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的,在专业领域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研究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注重培育提升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在领导体制上建议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向学校负责,主任向理事会负责,同时主要负责智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科研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决定了科研项目管理水平高低。同时,引入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稳定科研管理队伍,调动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3.健全人事管理体制,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完善人员聘用制度,通过特聘、专职、兼职等方式,引进培养科研人才。根据高校及智库发展要求,建立灵活的岗位聘用机制、为人员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人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以智库定位及学科建设为出发点,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将岗位聘任与科研业绩紧密结合起来。业绩高者实行高聘,业绩低者实行低聘。制定适合平台发展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就需要学校与智库间开展紧密的合作,共同完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4.依托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协同创新。与国外一流智库合作,在人员以及研究成果上促进交流合作,某些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共享。着力打造行业顶级智库。(二)拓宽研究成果推广体系,提高成果转化率。1.拓宽传播途径。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应搭建决策咨询信息平台,为高校研究人员与决策者之间提供沟通渠道,可以使研究人员全面了解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及时的将决策咨询研究转化为思想源,运用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可采取在高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引进企业研究人员进驻高校并参与研究,多方面协同,实现多学科交叉发展。构建多渠道的研究平台,实现校企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有机协同。高校智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各种报刊、媒体、电视采访上发表观点,举办研讨会、学术论坛、报告会等多途径来开展研究成果的推广。2.建立研究成果的推介平台。在智库与智库之间开展调研交流,与国际国内一流智库搭建交流平台。智库之间开展调研,建立长效的交流机制。也可通过联合举办智库论坛、权威性研究成果,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共同攻克重大科研项目,实现跨学科、跨区域,不同知识资源的相互碰撞,已达到协同效应。开发信息公开的智库成果平台,改变传统的封闭的高校智库运转模式,向信息化开放化发展,搭建一个开放的、平等的交流平台,科研成果、师资、课程等多种资源共享、交互。打造一个良好的共同交流机制。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响应时代要求,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人才、文献资源和良好学术氛围等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把高校智库建设成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决策的思想库,在产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2]于丰园,于群英.中国高校智库研究进展及启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7(1):72-76.

[3]任恒.我国高校智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63-66.

[4]邱均平,董西露.高校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4-69.

[5]陈钦萍,陈伟雄.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及改革重点[J].中国高校科技,2017(3):44-45.

[6]刘金松.我国新型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内涵、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Z1):42-47.

作者:张海燕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