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

时间:2022-06-09 10:40:36

导语:中医药适宜技术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适宜技术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管理。方法:科室自2019年7月起对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采取预防管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构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并依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开展中药穴位贴敷、超声药物透入、中药熏药法等中医药适宜技术,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2019年1~6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综合护理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可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服务质量;职业素养

慢性肝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比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1]。尽管部分慢性肝病无法治愈,但通过有效管理,可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满意的生存期[2-3]。医院通过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科室自2019年7月起对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采取预防管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构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并依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开展中药穴位贴敷、超声药物透入、中药熏药法等中医药适宜技术,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2019年1~6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37~75岁;病程为1~6年;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脂肪肝患者21例,肝硬化患者9例。实施后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35~78岁;病程为1~6年;病毒性肝炎患者31例,脂肪肝患者21例,肝硬化患者8例。科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3名;本科10名,大专2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3~51岁。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施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慢性肝病患者护理管理,包括遵医嘱用药、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定期护理查房、重视病房环境护理、强化心理护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如避免熬夜、酗酒、抽烟,学会心理调节、坚持运动等,注重饮食和睡眠。实施后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并予以应用。①成立慢性病防治管理小组。由科室12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护士长为组长,其它护理人员为组员,通过护理管理小组的成立为慢性肝病护理管理提供支持。②中医药适宜技术讲解与培训。向护理小组人员讲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概念、应用优势及不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范围等。结合慢性肝病实际情况,中医药适宜技术讲解方面主要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药熏药法等。向护理人员讲解不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原理、护理操作流程等,同时在培训基础上加强技能考核,确保各级别护理人员均能快速而准确地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与护理操作方法。③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其中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主要是根据肝病患者不同的症状贴在不同穴位,主要是运用穴位贴敷治疗贴,如果慢性肝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此时可将穴位贴敷治疗贴贴在足三里、中脘、内关、曲泽、合谷及膻中等穴位;如果患者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可将穴位贴敷治疗贴贴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膻中、关元及气海等穴位。严格掌握不同穴位的具体位置,贴敷前需要清洁相应穴位,打开包装,取出穴位贴敷治疗贴,撕开贴剂隔离膜,通过钢珠对准相应穴位敏感点贴压,每个穴位1片。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方面,选择经皮透药专用设备超声治疗仪,结合不同患者具体病情将固定导电用电极片放在患者肝区位置,强度P3,震动30min,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中药熏药法,针对肝硬化腹水等患者,可将芒硝250g、枳壳50g、厚朴50g、丁香30g等不同药物装入药袋中,确保袋口位置扎紧,将药物置入恒温箱里,温度为55℃左右,从恒温箱取出后放在患者腹部神阙穴,每次1~2h,每天2次。④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反馈。不同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完成后,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了解相关症状缓解情况,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感受。评估不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等,积极向患者讲解不同治疗原理,提高患者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认可。1.3观察指标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满意度评分,满意度评分依据《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从护理环境、护理效率、护理安全、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等多方面评价,满分100分,满意度越高对应分值越高[4]。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参照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选择腹部症状、疲劳、系统症状等,分值高则症状越严重[5]。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使用对应量表,共有专业素养、护理服务、个人素养、成就特征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分值高则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越高[6]。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比较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实施后患者的腹部症状、疲劳、系统症状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2.3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3讨论

中医药适宜技术指的是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发挥“治未病”的作用,并在较多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众多学者研究均指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中医药更适合防治慢性病,且能够实现“治本”的终极目标[7-8]。实施后护理管理期间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①成立管理小组可保证整个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依靠不同护理人员的配合,提高管理效果。②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习等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认识,了解其应用优势,并结合慢性肝病掌握不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③通过穴位贴敷可帮助患者改善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具有护肝作用,中药熏药法能够同时通过热力和药物药效作用,保证不同药物药气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阴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等腹胀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9]。在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后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患者反馈实际应用效果,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了解。由研究结果可知,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同时满意度评分提高,提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符合慢性肝病患者护理需求,且能够促进机体康复,减少患者医疗负担。实施后的不同症状评分均低于实施前,证实所构建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能够更彻底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解除痛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评分显著提高,这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了解、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实践应用相关,通过实践帮助护理人员找到职业归属感,提升职业素养[10]。综上所述,构建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可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延超,蔡虹,陈婷婷,等.基于国家名老中医经验的慢性肝病临证“三步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2415244.

[2]刘成海,赵志敏,吕靖.中医对肝纤维化逆转的认识与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4):728733.

[3]薛姣,王雄文,卢燊,等.基于肝肠轴探讨“实脾法”治疗肝癌的科学内涵[J].中医杂志,2019,60(7):551555.

[4]王宪波,王晓静.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3):494503.

[5]窦智丽,吴秀艳,王天芳,等.10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值变化规律及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9,60(5):410414.

[6]陶军秀,李晓东,高小莲,等.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7982804.

[7]吴瑞,魏军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5964.

[8]闵潇,焦拥政.中医药积极干预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意义与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4833486.

[9]陈曦,武超,孙润菲,等.八宝丹治疗肝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2151218.

[10]张景豪,郑超,周振华,等.络病理论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332334.

作者:凌伟萍 葛孝定 单位:杭州市西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