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19 10:52:05

导语: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小组渐进管理模式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进行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方法。该模式要求以小组做好专项任务管理为方向,以逐渐发现问题、跟进、解决问题为手段,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让班主任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的全新角色出现在班级管理中。本文就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的背景、构建、成效及运用,做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组渐进管理;评价机制;自我管理能力

七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提纲挈领,主要包括常规、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如果仅借助班干部,即使他们工作能力极强,也只能使班级工作停留在“点”上,大多数学生将以“被管理者”的单一身份出现在班级,依赖性逐步加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活动中所能感受体悟到的东西是最多最深刻也最顺其自然的。只有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才能在班级中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势必会造就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时,这对参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的背景

1.心理发展时机。七年级新生的心理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成长时机,合理调动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表现欲望的驱使下,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2.初小衔接中的困扰时机。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陌生环境和学习内容迅猛增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小伙伴”不见了,课堂任务多了,“保姆”老师很难看到了,家长眼中他们长大了……各种不适应急需班主任的引导,给他们伙伴,给他们共同的、积极的话题,小组“捆绑式”评价成为契机。3.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坚信儿童的发展发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会根据对象管理的难易程度,选择由易到难进行管理,促成每一个管理对象的改变,都应该予以肯定。所以,评价应能够持续性地为学生提供“最近发展区”。4.成功教育理论。成功学理论认为,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实现成功所赖以存在的潜能。只有在学生工作的平台上,对学生的工作成绩及时的肯定,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成就,助力他们走向成功。“分步阶段性”考核势在必行。

二、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的构建

1.目标以“高”制胜。没有目标就好像一队接收不到命令的士兵,涣散无能。目的性作为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性,教师不仅要为七年级新生确定班级目标,比如建立“严肃、活泼、融洽、自立”班风,“快、静、齐”活动纪律,值周评比位列前茅、法制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等,还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阶段目标,比如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逐周改进哪些方面,期中总结时哪些不足要根除,学期终了达到什么目标等。并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表(有管理内容和自我分析内容及分阶段达标计划)在醒目位置张贴,对达标情况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随时定位自己。2.制度从“零”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要给学生搭建平台,给他们发挥的空间。七年级学生许多方面做得很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学生有一些共性问题。让管理者凭借经验找到与意识不符、或与班级目标相违背的现象,通过班主任核定学生管理内容的评价标准并公示,调动管理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管理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那些共性问题,以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为准进行考核,直接又及时,培养了自信,激发了积极主动性。有事可做发挥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有事会做造就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3.贡献由“数字”表达。七年级学生对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认知是不足的,仅处于表面,但对数字比较敏感,他们对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认知相当欠缺,但加分或扣分是他们所关注的,加分与扣分多少是管理者认识工作内容重要性的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被管理者认识错误严重程度的最直接体现。同时,通过学生判断得到的结论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认识师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提高教师管理效率。所以,贡献大小以分数体现,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习惯,也有助于教师更新管理思路。4.管理应“纵横”联系。评分既要进行小组间的评价评比,也要面对个人的成长积累,并进行分步考核。单纯面对小组,势必造成组员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失去渐进管理的本意;单纯面对个人,又会冲淡小组团结意识,失去合作的基础。因此,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式”评价,对组员,以管理内容(具体的人和事)、管理方法、管理进度与达标情况分步考核,对小组,可依据组员工作内容的可行性、工作成效分步考核。只有在小组内进行分步考核和“捆绑式”评价,才能促成小组渐进管理的效力。5.成效当“分段”双赢。共同进步是评价机制的基础,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实际是有区别的,不但问题轻重有别,而且改正问题的效率也是有区别的。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商议中制定改正计划,并由班委会核定通过,按时达标通过核准则双方受益,否则双方受罚。而对于没列入的问题能自我改正的,可奖励性加分。这样的做法体现出了班级管理的真谛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6.能力呈“阶梯”评价。长期对学生管理能力以分数衡量,势必会让七年级学生逐渐产生倦怠感,所以对个人得分给出等级,以50分为晋级台阶,分为平民、县令、知府、道台、巡抚、丞相六级,小组以组员数量*50为晋级台阶,分为黄沙、石头、青铜、白银、黄金、钻石六级考评,前两级晋级成员和晋级小组给予荣誉奖励,在显著位置予以展示,后三级以仪式方式给予物质奖励(比如向学校申请一些推荐书目),并且以小组最高级别的优秀个人为优秀班干部人选,肯定先进,激励后进。

三、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的成效

通过前期研究总结,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以我校七年级2班、6班为实验班级,进行了实践验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持续高涨。由班主任指导组长,组长督促、指导组员开展工作,形成了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管理氛围,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专人以专项管理形式纠正,自己有计划,别人有进度,管理呈高效。同时,学生以小组成员为主要交流对象,以管理内容为交流话题,以健康成长为共同目标,正能量充实了班级每一个角落。该评价机制的建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员踊跃参与。一学期来,两班共105人已全部参与了班级管理,确定理论管理内容,个人升至四级“道台”共27人,最低等级“县令”11人,同学关系融洽,班级凝聚力极强。2.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比较准确。经过教师指导和核定的个人自查表格,罗列了自己的优势,结合其他学生找到的该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依主次每阶段最多书面显示5条,剩余的先提出示警),使学生认识了真实的自己,在双赢评价机制的激励下,学生与相关管理者之间产生了依附的关系,积极配合,合作成长。同时,该评价机制在激励中让学生感受到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也认识到问题的收益原则,进而警醒自己少产生问题。3.学生活力得以彻底释放。以该评价机制运行的管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持续激发,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行为、态度的端正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优生大幅增加,后进生和同期班级相比较大幅减少,学生由开校教师的“呼唤”转变为后来及时主动的“请示”。我们看到,相关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抢着领取资格;教师说教式的教育成了学生间互助的激励行为……教师喜欢实验班级学生,工作轻松、配合默契,学生、师生之间交流顺畅,许多问题都敢放到桌面上研究,引来了许多教师惊羡的目光。4.班级管理成效显著。该评价机制将班主任从“全职保姆”的繁杂中解脱出来,让班主任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的全新角色出现在班级管理中,就具体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相关学生研究何时开始进入个人评价,核定该问题的评分标准,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指导管理者如何管理即可,不再是低效的“满天飞”。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初步实现了“管就是为了不管”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工作从“保姆式”转变为“评价组织式”,由开校的“焦头烂额”到学期末的“优哉游哉”,管理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升,两个实验班级同时获取学校“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两位班主任也登上了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讲堂。

四、小组渐进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的运用

1.教师应有清晰的执行思路和基本的评判标准。该评价模式以评分为准则,以激励学生持续进行专项管理为目的,教师若缺乏清晰的执行思路和基本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管理内容随性而为,或以学生的主观看法为基点,势必造成管理的混乱和人心不齐的局面。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统一尺度,严格以基本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管理内容进行级别认定,从班级宏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感觉的片面。教师要为评价机制保驾护航。2.教师要用包容之心指导、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耐心让学生感受成功。在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能力逐渐呈现差异化,有的学生雷厉风行,有的无从下手,还有个别学生图名不做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组长汇报结合自己的摸排,分情况予以引导和纠正,切不可急于求成,以自己取代学生进行管理,要以包容之心让学生真实的体会成功。3.评价内容可根据管理需要适当调整。任何机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比如可以分阶段对近期重点问题予以提分评价,以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如针对书写的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对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依据科任教师的评价长期给予加分等。

参考文献:

[1]麻彦坤.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郑日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西苑出版社,2000.

[3]孙长卿.自主管理视角下初中生班级小组构建方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7.

[4]董守生.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孙兆宏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