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思考

时间:2022-03-19 10:44:24

导语: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思考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使得城市房屋需求不断攀升。而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国家调控住房市场的重要工具。但就目前而言,商业住房的繁荣推动房屋价格一路走高,远高于职工工资增长速度,中低层价位的优质住房供需失衡,当前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已然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基于此,本文就住房公积金运营模式以及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调控住房资源。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较少,这也使得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尤其是近年来,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环保政策的启动,可用于人口居住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致使人们的住房需求不断攀升,而同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炒房热”现象,商业住宅价格一路飙升,远超过中低层收入人群的承受范围,中低价位住房资源缺口较大,单靠住房市场的自我调节根本难以解决当前住房资源失衡的问题。而新时期《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强调住房公积金应用于调控住房资源,由相关管理人员建设和改造住房,有效补充中低价位的住房资源,弥补缺口,促进民生。(二)提高住房公积金利用效率。随着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的增长,我国住房公积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新时期《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政策形势以及当前住房市场走势更是给公积金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也增加了管理风险。因而,必须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改革,优化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对现行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在确保公积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职能的发挥。

二、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从定义来说,住房公积金管理是一种带有行政性质的委托管理,委托人是指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受托人一般是指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公积金的运转、存取等日常管理活动的开展,并由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管,确保公积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但就目前来看,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主体角色定位混乱。当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隶属于政府单位,自身带有厚重的行政色彩,本身不具备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业务内容又表现出了金融业务的特点,使得其常按照金融企业的运作模式来开展公积金管理工作[1]。由此可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身的特征和业务特点存在矛盾,不能实现适配,从而给管理带来了不便。(二)监管不到位。在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般是作为执行机构,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通常作为决策机构,对住房公积金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但管委会并未固定机构部门,在无重大事项时,每年平均召开一次,而且在其人员组成中,实际住房公积金专业管理人员占比较少,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决策时随大流,由此导致审议决策流于形式,管委会的实际职责并未得到体现。另外,公积金管理中心自身内部监管机制建设也较为缓慢,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缺乏全面的监管,其中存在的风险难以及时识别,给单位埋下资金安全隐患。(三)缺乏人员激励机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属于政府机构,不过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性质不同,部分属于全额拨缴的参公单位,部分属于全额拨缴的事业单位,部分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人员绩效奖励上的不同使得各地方公积金管理差异较大,比如参公类单位和全额拨缴单位人员工资波动浮动较小,但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却要承担公积金运行机制产生的风险,人员需要在资金运转中实现保值增值,然而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比如在公积金贷款业务中难免存在呆账坏账,而通常住房公积金贷款回收率被要求要达到100%,业务人员背负较大的金融风险压力,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由此导致各中心的放贷条件严格化,甚至出现私设门槛现象,住房公积金职能难发挥,无法解决缴存公积金职工住房问题[2]。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革新方向

(一)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住房公积金运作机制。首先,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完善上,管理者应先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能,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求来明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权责。相比传统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新时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削弱其行政色彩,化解自身的特征和业务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其次,传统模式下住房公积金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资金灵活性不足,资金利用率较低,因而在革新公积金管理模式时也要创新住房公积金运作机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实行贴息贷款。按照个人征信划分贷款等级,对于满足条件的优质人员,可以通过利息补贴的方式来降低贷款利息,在确保贷款回收率的同时扩大资金利用人群,同时也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建立健全资本金制度,实施管营分离,促使管理中心从“参与者”向“裁判者”角色的转型,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垂直管理。第三,引入信托管理模式,即按照现代基金管理制度来对住房公积金实施管理,相比之下,信托管理模式明确了公积金缴存职工和管理中心之间的关系,而且简化了运作程序,公积金运作方式更加灵活,管理也更加规范[3]。(二)设立专门监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和其组织形式的不匹配性使得传统的静态监管和事后监管手段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住房公积金的流动性又使得基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动态监管效果不佳,无法实施有效监管。因此,首先,设立专业的住房公积金监管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实施全面监管,督促管理中心及时调整其业务活动。其次,明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角色定位,按照企业业务特点,可以将其归为金融体系中的政策服务型金融机构,从而打破现阶段住房公积金封闭系统,提高住房公积金透明度,缴存职工可以了解到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大公众监管力度[4]。另外,明确各岗位监管职责,并落实监管责任到具体到个人,确保各项保障政策的落地以及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绩效考核。加快财务人员转型、推动人才培养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高公积金管理水平的主要举措,因而单位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首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人员学习相关制度、政策以及知识等,拓展其知识储备。其次,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人员积极性。事业单位在绩效指标上常以党的建设指标、履行职责指标、创新创优指标、基础管理指标以及服务社会满意度指标为主体,其中党的建设指标、履行职责指标两者占到62%的比重,容易发生偏指标问题,因而,管理者可以设定一个总指标,对上述五个指标的达成率进行规定,比如要求各指标必须达到75%以上,总指标在85%以上。从而提高考核指标的公平、公正以及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还应编制合理的奖励制度,对于全额拨款的参公单位而言,应从绩效工作入手,增加员工能力在岗位测评、升迁中的占比。其他单位除此外还可以增加绩效工资占比,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已难以继续指导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的开展,角色定位的混乱、监管的缺失以及人员效率等给公积金的运转带来了诸多风险,单位应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住房公积金运作机制,并设立专门监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来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从而加快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改革进程,促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武靓.新住房制度背景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9,531(09):15.

[2]王英.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改革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86-87.

[3]李国强.加强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思路与途径[J].管理观察,2018(9):191-192.

[4]赵凯东.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J].时代经贸,2018,No.437(12):39-40.

作者:阚滇 单位:昆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昆明铁路局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