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1-21 09:53:41

导语: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逐步拓宽,并且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运用多校区管理模式。由于分校区数量的逐步增多,为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增添了许多的困难。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在当前新校区建设大环境下运用多校区管理手段与方法,这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区管理模式优势,探究了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现状,提出了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措施,期望经过本研究对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这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与变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大部分高等院校将多校区管理模式落实在实处。经过此管理方式有效拓宽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实际发展空间,更好地弥补了过去教育教学资源不充足的现象,全面保证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

1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在现阶段的新校区合理建设大环境下,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将多校区管理方式充分运用其中,这样可以将其所具备的优势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明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促进高等教育机制的全面创新以及变革,为高等院校创造更多地效益,保证多校区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1.1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其内部机制得以创新以及变革;②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拓宽其资源情况。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在实际划分课程的时候要保证其精细化程度,这样可以实现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良好分化,高等院校应该实现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发展以及提升。在当前高等院校新校区实际建设的时候,应该使用多校区管理模式与办学手段,这样可以和高等院校实际扩招要求相符,为大部分大学生创设轻松且和谐的氛围与环境,实现多样性资源的全面合理区分,实现高等院校区块方面的划分,让多校区依照自身的实际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1]。1.2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变革。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经常使用将某个校区当做是主导的管理方法。由于当前高等院校的招生需求逐步提高,多校区新型办学方式得以崛起。高等院校经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此方法,可以与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相满足。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格局,应该重视优秀人才个体存有的差异化现象。根据其办学体制分析表明,重视差异性专业与学科之间存有的差别,在本质上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在现阶段的多校区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与新时代实际需求相满足,这样可以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增添更多的新型推动力,让其充满活力,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创新与变革,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2]。1.3提升高等院校办学效益。通常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经常使用综合办学方法,将多样性的学科类别作为重要的办学前提,保证课程类别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多个方面研究与开发资源。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不断优化高等院校实际办学的多种资源,另一方面保证其实际办学质量与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实现对高等院校运转情况的科学合理规划。由单一方式转变成综合方式,有效保证实际办学质量与成效,进而吸引更多地高素养优秀教育人才。在高等院校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将先进的多校区管理方式充分运用其中,可以全面拓宽教育教学空间,保证高等院校的实际办学质量,获得更多地办学效益。

2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时展,我国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新校区建设。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多数高等院校开始运用多校区管理模式与方法。然而,在当前的多校区管理过程当中依然存有许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起着不良的影响。当前,高等院校经常使用统一管理方法,将区块管理方式落实在实处,运用分配管理机构的相应管理方式[3]。针对这样的现象,高等院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及解决,这样可以保证多校区实际管理质量与效果。2.1统一管理模式。当前的高等院校在实际管理的时候,经常使用本部统一进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由本部对院校科学研究、行政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一致安排以及规划。其优势作用主要体现在权力集中上,能够把更多的力量充分应用在高等院校多校区较为浅薄的地方,其管理制度方面落实了高等院校统一方式,实现多样性资源内容的统筹管理。对于各个校区而言,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短板”现象,其他校区能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校区之间的良好沟通以及互动,另一方面实现多样性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然而,这样的管理方式内容较为繁杂,没有提高其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导致管理成本支出不断提升,难以提升多校区管理质量以及具体成效。2.2校区区块管理模式。虽然校区区块管理需要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部的相应框架之下实现分块,但是其更加重视各个校区对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通常情况下,本部需要在各个校区实际发展规划以及方向方面加强引导。然而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也要让各个校区独立展开。在当前的校区区块管理方式之下,每个分校区具备自主权利,其管理跨度非常小,能够减少管理成本支出,保证实际管理质量与成效,提升校区的管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经过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将高等院校多种资源整合起来,非常容易出现浪费多种资源的现象,把其分散到科学研究方面[4]。2.3分配管理机构管理模式。分配管理机构主要指的是高等院校在管理方面仍然是本部统一展开管理,然而由于各个校区会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不一样的管理机构,进而对每个校区管理活动的正常展开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管理方法能够实现本部整体管理,防止其管理工作出现分散现象,保证多样性教育教学资源内容的科学合理配置。但是其优秀人才与资源内容等都需要依赖本部,在交流、互动以及管理等方面要投入众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因为实际协调困难程度比较大,其管理质量与成效需要提升,尤其是新校区与老校区在稀缺资源方面也存有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这样非常容易出现校区发展并不平衡的现象[5]。

3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措施探究

针对我国新校区建设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多校区管理过程当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及解决。高等院校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保证管理方式的全面合理创新,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充分运用其中,保证多校区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提高其质量与实际效果,这样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3.1有效转变管理理念。在过去我国高等院校的多校区管理过程当中,经常使用垂直管理手段与方法。对于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内容而言,教师应该使用集中分配的相应原则,将纵向与横向管理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以及解决高等院校新校区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存有的众多问题,让新校区可以更加快速的迈入到相应的角色当中,最终平稳度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与手段,重视将各个校区所具备的优势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明确各个校区的实际特征。进而由实际情况着手分析,探寻出与高等院校具体发展情况相符合的新型管理方式,保证此种管理方式与实际办学思路的全面创新与变革,让各个校区拥有相应的权力,保证其管理方式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这样可以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其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实。3.2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做是根本宗旨,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探寻多个校区的新型管理方式。在对校区进行实际划分的时候要重视区分教育教学功能。各个校区的教育教学功能不应该趋同,要将其差异性充分展现出来。比如,高等院校在明确选课机制以及评价手段的时候,能够在新校区当中落实创新与变革,使用实验手段找寻其突破之处。除此之外,在实际管理教育教学方式的时候也应该进行规划以及区分。对于老校区而言,一方面应传承其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丰富其内容。而对于新校区而言,应该把数字化教育教学当做是重要的优势,打破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多种校区资源之间有效整合起来,对各个校区的实际布局以及发展情况等进行定位与区分,在多个方向以及角度上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的优秀人才。3.3保证管理技术的合理优化。在现代化社会当中,应该不断鼓励高等院校落实不一样的校区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将管理技术充分运用其中,保证其实际发展速度,合理减少其运营成本支出。能够在先进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将高等院校本部当做是重要的基地,在各个校区之间构建完善且健全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以及互联网视频系统,做好此类系统的全面合理管理,这样本部在对各个校区进行管理的时候,能够合理缩减其时间方面的成本支出,突破空间以及时间等方面存有的制约与限制,让本部可以对各个校区进行实时性的管理以及审查[7]。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各个校区多样性教育教学资源内容的共享性,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交流。

4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校区建设大环境下,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多校区管理,有效拓宽课程类别,保证办学资源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科学提升实际办学质量与成效。高等院校领导人员应该逐步创新以及探究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手段与方法,保障多校区的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提高其实际办学质量与成效,保证多校区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这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斯敏,罗愈业.构建高效多校区管理机制的对策思考[J].管理观察,2018(20):113-115.

[2]庄小丽,李姝慧.多校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8-9.

[3]林媛媛.多校区高校教学管理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268-269.

[4]朱建东.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发展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369.

[5]杨城欢.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152-154.

[6]刘炜航,同晓,马琦.关于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280.

[7]陈菡,王伟.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4):78-80.

作者:喻晓龙 单位: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