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2-08 09:22:30
导语: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典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校企合作机制、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探析人才培养对策,并创新性的提出“工学交叉,协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现有酒店人才培养方式和校企合作方式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的发展愈加迅速,由于酒店业劳动密集的行业特性,在酒店人才的培养上,高素质酒店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学校成为培养酒店专业人才的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完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对培养优秀酒店人才至关重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培育酒店专业人才和酒店行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对比分析
国内的酒店管理专业正蓬勃发展,办学规模在世界遥遥领先,但由于起步晚,相较国际一些高水平院校还有一定差距。国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国去借鉴和学习,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在各国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选取两种较成功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式是“洛桑模式”和“康奈尔模式”;洛桑模式是位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形成的一种高水平的培养国际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洛桑学院获得中国教育部和美国教育部共同承认的酒店管理学位。该模式已经被视为世界较成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康奈尔模式同样是获得国际认可的一种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创立于1922年,其同时设立酒店管理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位是世界首创。康奈尔模式着重在学校、酒店和科研单位三方之间的紧密结合,教学和生产实践之间、实践和科研单位之间、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相互紧密结合,康奈尔模式是“产学研”相结合最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两种模式都主张学以致用,同时将学校和酒店的公共资源合二为一,合理利用,酒店既是学生实践实习的场地,也是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根据学生实习状况可及时更正。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也是两种模式共有的特点,教师即是学校的老师同时也有酒店的背景,课堂传授的内容与当下最新酒店管理理念保持一致。迄今国内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用较广泛的是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其中校企合作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合力建设,学校在酒店得到资金支持的同时为酒店培养高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学校和企业利益共享。订单式是学校和酒店依据各自培养目标制定用人合同,借助酒店真实的环境为学校节约大量经费支出,优秀毕业生经过培训进入酒店工作,订单式较国内其他培养模式定位更准确,成为现今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几个典型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可以找出现阶段国内培养模式的欠缺之处。
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校企间协调不够。学校和酒店是培养酒店专业人才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角色,发展至今,双方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注重酒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重视培育实习生职业素养,缺乏人性化,学生虽然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但职业素养欠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相较过程更注重形式,浅层面的将实习生送入酒店,未经过酒店专业人士和行业管理者的全面培训,为了“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校方没有深层面的就课程内容、双方教学目的和培养对象上和酒店展开探讨,同时企业出于提高知名度和盈利的目的没有就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上和校方进行深入沟通和探讨。双方在实习过程中衔接不够严密,学校课堂教学未能与酒店专业技能实训进行严密结合。校企合作也因酒店员工高流动性的特点受影响,学生为了快速完成实习任务以至于实习质量降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引导、推动和协调的作用,学校和企业的协调运行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积极推动,注重合作质量和过程,学校、企业、政府三方积极合力推动产学研合作进程。(二)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中多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主,企业需全力配合和执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实中,双方合作机制并不完善,一方面,酒店还是主要以经营效益为主,只是浅层面的培训学生,并未全面性的对学生展开培育指导工作,学生是一名未转正的实习员工,这种合作方式下双方虽然有资金、酒店基础设施上的合作,却忽视了学校是要培育高技能水平和高职业素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和酒店培养对象的着眼点各不相同,学校是着眼于实习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只想培训出拥有一项专业技能的酒店储备人员,而非“专业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存在培养对象定位不准、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训设施不配套的问题。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革新,多数酒店都面对着人才缺乏的难题,并认识到酒店之间的竞争早已从“硬件”竞争转变为“软件”竞争,而”软”件”竞争也是人才需求上的竞争。(三)师资力量不够及课程体系不完善。学校拥有一支职业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和高职业素养的“双师型”队伍对校企合作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高校教师大多没有真实丰富的实践经历,教学方式较传统,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培养人才的要求和目的。教师没有经过酒店的专业技能培训,不能结合酒店实际为学生做好职业训导,也就不能培育出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酒店课程设计没有紧跟时代,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不符。课程设计与开发并未遵循酒店业发展规律,未根据当下酒店行业需求准确进行人才定位和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和内容。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全程参与,再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和改变,酒店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学校课程需要适时更新,才能培养出职业技能水平过硬同时有高职业素养的专业酒店人才。(四)忽视学生需求学生是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培育核心,校企双方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实践情况,在校企合作中过于重视职业技能和服务理念方面,忽视了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校企双方应多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并加以引导,多倾听学生的需求,使培养计划更加人性化,培养出符合酒店业发展需求,并兼具酒店服务、管理、营销能力及相应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一)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将课堂理论学习、学校的科研成果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培训相结合,并吸取国际酒店的成功管理经验,各方转变角色,积极促进合作和实训管理。建立起以酒店行业为背景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基础设备和现实酒店环境保持一致,即是真实的酒店,也是实景课堂,学校和企业深层次结合,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与酒店实践相结合,再通过实训基地传递给学生,旨在培养出既有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技能也有着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全面发展的酒店专业人才。(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酒店行业、企业和学校研究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报告制度中,使学校、企业、行业都成为评价主体,发挥多方监督监控作用。创建立体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适时与各方沟通,评价不再是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课程体系从理论与实践分离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重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学校和酒店共同参与评价,邀请酒店专家开展讲座、报告,向学生输送成功的国际酒店知识。创建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实施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要学习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非常丰富的酒店实践经验,并适时更新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创设双师型队伍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去酒店实践积累最新的酒店服务、管理实践经验,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输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次将管理观念与实际教学在课程和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效结合,以使学校和企业做到高度配合。加强教师酒店专业管理、服务技能的培训,及时充实关于酒店专业最新管理理念、服务设施等最新动向,经过实际训练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加强双师型队伍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轮岗培训营造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四)构建“工学交叉,协作培养”模式。“工学交叉,协作培养”模式是由政府主导,酒店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建设。与“工学交替”不同,工学交叉是多方合作,实践中完善理论,理论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完善理论知识,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基于“双赢”的紧密的实习基地,这种新模式为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和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硬件保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使学校和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共同进行管理培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双方作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真实教学实训场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
四、结语
为了使国内现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在更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下锻炼,需总结国外培养模式的成功所在,总结出国内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在政府、酒店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几个层面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机制是双方需要共同配合和支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虽然国内有这样的例子,仍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直至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学英.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牟青.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山东大学,2013.
[3]彭宜佳,闰秦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08).
[4]薛珠.酒店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低碳旅游理念[J].度假旅游,2018(10).
[5]庞莲荣,刘坤章.转型发展背景下提升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07).
作者:武传表 王海静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上一篇:奥试论信息化档案管理研究
- 下一篇:护士岗位能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