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1-24 10:11:12

导语: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管理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管理模式分析

一、航班正常管理思路

将国家军队改革新思路、传统质量管理及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融入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管理思路,有助于顶层设计架构出合理的航班正常管理组织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环节保障责任主体,为从源头上解决航班保障效率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1.总体思路。按照民航局、机场有关航班正常的文件规定和航空公司运行质量管控政策标准,守住民航局考核标准和限制措施的底线红线;结合航空公司内外部复杂运行环境,围绕生产部门关键指标,系统谋划,强化航班正常职能管控与引领,加强过程管控和短板改进,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持续提升运行质量。2.管理逻辑思路。(1)充分借鉴国家军队改革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行政管理和战斗指令两条线管理模式,提升总部统筹能力和分公司基地的执行能力,提高航班运行决策和处置效率。(2)充分借鉴闭环管理模式,将预防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融入航班正常管理过程,设计合理的管理模式。(3)建立问题导向、绩效导向的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和奖惩,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航班正常管理架构设计

航班正常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对人员、飞机、航线、机场、天气、旅客等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需要一个合理的运行管理模式,理顺各生产环节流程,明确各自工作职责;要建立目标导向,加强质量管理,充分利用新技术,对航班计划、生产链条进行有效控制,使得整个工作沿着既定目标实施;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和分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利用闭环管理的理念,实现螺旋提升运行管控质量。1.抓顶层设计,优化健全运行管理体系。(1)航空公司要将航班正常工作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提升到公司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高度。持续跟进民航局方面政策的,及时调整公司航班正常政策标准;优化公司航班正常保障措施、流程,加强政策的宣贯、培训、宣传,提升公司政策的引领作用;通过自上而下宣贯、落实、执行,在思想认识层面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航班正常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航班正常工作的开展奠定政策基础。(2)航空公司建立健全航班正常责任体系。加强AOC(运行控制中心)生产指挥中枢职能,集中调度、统筹管理、链条缩短、指令清晰;优化分公司、基地、营业部区域管理职能,强化区域内的资源调配和航班保障;各保障单位(飞行、机务、营销、货运和地服等)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管理。(3)加强质量管理。按照航班运行的“预防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理念,进一步理顺管理流程,构建“六位一体”航班运行管控模式,以提高公司航班正点率的战略目标为引领;持续优化航班计划编排,提高放行控制精准度;加强现场指挥控制力,拓展科技投入新动能;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使运控中心生产组织的中枢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4)坚持目标指标管理不动摇。构建以航班正点率和行业排名为核心,运行控制品质指标、现场保障品质指标、航班编排品质指标为支撑的航班正点指标体系,不断细化航班正常关键指标,进一步提高考核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公司运行质量稳步提升。(5)加快推进新技术手段开发。从预防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等3个维度充分整合、运用生产运行大数据;开发航班正常数据抓取功能、快速过站提示及ACARS自动上传功能、生产保障时间节点录入等功能,及时识别风险源和薄弱点;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搭建适应“大兵团”作战需求的生产运行信息平台。2.抓计划编排,夯实航班正常工作基础。(1)根据民航局时刻库要求,结合历史运行数据及生产保障难度,比对航段时间、过站时间、航班连线时间的符合性,组织召开航班计划编排管控工作会议,充分发挥运控中心、营销委、飞行部、工程技术公司的联动作用,完成暑运加班、春运加班、夏秋换季、冬春换季航班计划梳理分析及整改落实,进一步夯实航班正常工作基础。(2)深入解读民航局的备份运力实施指南,分析研究延误指数、软备份、硬备份运力预留标准和条件,制定公司备份运力实施控制程序,合理预留硬备份运力,有效缓解波及延误的问题,提升航班正常水平。3.抓过程管控,精细化生产运行全链条。(1)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每日、每周、每月运行分析例会机制,紧盯不正常事件,聚焦短板和关键环节,深挖航班现场保障各环节的薄弱点,针对性制定整改提高措施,理顺生产运行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分级决策机制,提升现场保障效率。(2)强化低正常率航班管控,完善航班预警管控机制,建立每日预警航班信息、每月预警信息报送及通报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有效预判和化解风险。(3)大力开展快速过站专项行动,细化现场保障作业标准时长,规范一线操作人员处置动作,树立全员“保正点、抢正点”的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短地面停留时间,减少波及延误的问题。(4)优化航班大面积延误会商机制,积极落实民航局、各机场运管委要求,主动预判恶劣天气、大范围其他用户活动对航班运行的影响,及时启动航班大面积延误警报程序,充分发挥AOC中枢决策作用,用好、用足民航局“提前6小时以上取消航班不纳入航班正常率、执行率的统计”的政策,提前准备、果断处置,着力减少4小时的以上长时间延误事件,提升公司正常率,有效防控旅客群体性事件发生。(5)建立危险天气预警全覆盖机制,制定危险天气、沙尘暴天气下放行控制措施,加强飞行跟踪系统中飞行机组与放行监控签派员的空地联动,合理评估额外燃油量,采取科学稳妥的等待策略,有效减少返航备降班次,提升放行监控工作水平。4.抓激励约束,激发全员保正常主动性。(1)加大航班正常奖惩力度,充分借鉴行业内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公司实际,加大激励约束力度,重奖重罚,促使责任部门加强管理。(2)大力弘扬正能量,利用月度航班正常运行表扬与批评通报机制,对优秀事例、保障突出个人及班组进行通报表扬。(3)组织开展案例研讨,统一思想、沉淀经验,激发全员保正常的内生动力,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航班正常管理实施的关键点

航班正常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公司系统的梳理和架构,为有力推进工作开展实施,可以通过点的实施带动面的拓展,最终实现航班正常管理快速推进。1.优化运行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研究适应大兵团作战需求的运行管理体系,持续跟踪调度、生产和运行中不顺畅、不健全的节点、环节、流程等,厘清职责、理顺流程、完善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航班正点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夯实航班正点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航班正常管控体系。2.健全编排管理机制。健全航班计划编排管理机制,滚动跟踪、调度航班计划编排工作,持续优化航班计划编排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健全航班计划编排管理体系,将民航局备份运力管理要求融入长期航班计划编排当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减少经停过站、串飞航班。3.低正常航班预警管控。按照民航局、地区管理局、机场航班正常政策标准,结合公司航班运行情况,制定公司预警航班管控规定,通过健全每日预警航班信息、每月预警信息报送及通报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和传递的渠道,守住民航局的底线红线。4.推进新技术的开发。持续推动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应用,配合民航局做好A-CDM系统建设,与民航局、机场、空管做好信息和数据共享工作,充分发挥协同联动作用,加快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管理系统开发,通过IT手段实现生产运行过程监控和实时预警,同时深入挖掘生产过程的薄略环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航班正常工作展望

1.探讨建立区域机场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统一性受极端恶劣天气及大范围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影响,易发生区域集中航班备降及大面积航班集中延误的情况,作为航班公司受保障资源的制约,无法有效应对,因此,航空公司可协同民航局、机场探讨建立区域机场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统筹区域机场停机位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统一性。同时,充分发挥机场运管委作用,明确航班调减原则,要针对长时间延误航班和旅客积压情况,及时调整、削减航班计划,纾解短时聚集的航班保障压力。2.探索建立生产全链条视频监控模式,提升航班保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5G技术成熟和完善,探索建立生产全链条视频监控模式,针对不正常航班实施可视化监控,及时为一线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科学决策、快速处置不正常情况,提升航班保障效率。

作者:李振辉 单位: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