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
时间:2022-06-05 04:19:46
导语: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如今,我们已处于数字化时代,为此,高校图书馆就应顺应时展,转变管理理念,以服务读者为导向,深化内部工作体制变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实际意义,分析了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旨在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的优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扩展和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机遇,也为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从高效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来看,我们仍然知道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各高校应客观认知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
一、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落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且对于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步凸显。传统图书形式受到电子图书的强有力冲击,且移动阅读智能设备的推广普及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这种变化趋势于公众是极其有益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现阶段,选择进入图书馆阅览图书的人数逐步锐减,为适应这样的变化趋势,图书馆需要由传统模式过渡到数字化模式,这就导致转型过程出现管理模式接轨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转。(二)高校图书馆综合发展受限。专业人才的引进对高校图书馆转变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植入了新的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弊端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自主用人受限;其二,管理层对图书馆的客观认知程度,以及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其三,吃大锅饭的现象很普遍,这大大削弱了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其四,高校图书馆盲目重视平衡关系,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不能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现在在整个图书馆管理结构中,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占比不断提升,由于其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过度注重体现自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秩序,为内部体制深化变革构成了阻碍。(三)读者的文化需求方式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读者的信息意识逐步增强,其进入图书馆不单纯是消遣阅读,更多时候是以学习为目的查询信息。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突破低层次的借还方式,加大导读与信息服务投入。客观来说,要切实满足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应当以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强化信息员的采集、整合与加工,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服务模式,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由此可见,读者的需求是推动图书馆管理体制深化变革的核心动力。
二、基于数字化时代,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保护图书馆资源,充分发挥利用价值。当下,规模较大的地方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还有极具历史价值的档案资料。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管理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存在极大的难度,且综合管理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数字时代的背景,依靠信息技术扫描档案,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呈现文本,提高处理效率。采取信息化处理模式,不仅为读者借阅资料提供便利,也可以实现备份保存,以防霉变、火灾导致纸质资料受损。(二)为读者借阅资料提供便利。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由于受到场地条件、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使得开放时间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读者借阅资料受限。而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设进程,可实现二十四小时对外开放,突破时间限制,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再者,基于馆内藏书数量有限,图书馆会严格控制书籍借阅数量与时间。依托数字化管理模式,可以为读者借阅书籍或资料提供极大的便利。另外,数字化管理模式也可以突破借还书籍的地点限制,最大限度的优化服务。
三、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策略
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高校图书馆需树立数字化管理理念,制定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服务对象定位,进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投入力度,最终提供综合性、人性化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一)树立数字化管理理念。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者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建立数字化管理理念。首先,积极开展数字化管理模式宣传工作,加深对基层管理者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正确认识;二是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增强数字化管理意识;最后,图书馆应定期开展管理培训,确保人员快速掌握数字技术,提高管理技能,增强专业性。总而言之,树立数字化管理理念是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二)制定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图书馆服务对象定位。制定战略计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制定、实施和控制战略规划是解决图书馆战略危机的关键措施。图书馆管理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形象,全面分析图书馆发展环境,明确服务目标,制定实际可行的发展战略。基于数字化时代,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需综合考量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深入探究技术环境,制定战略目标,并全方位动态控制战略实施过程,确保战略执行达到预期效果。1.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工作机制。当下,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为此,图书馆应推动内部体制深化变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除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引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优化岗位分配,确保其在网络端管理方面发挥实际优势价值;再者,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设立监理监察岗位,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全方位把控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运营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措施,促进图书馆的正常运营。与此同时,图书馆还需积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手段,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营造优质的图书馆环境。2.加大对基层员工培训工作的投入。目前,尽管部分高校图书馆已逐步过渡到数字化管理方向,但各项基础服务水平仍无法达到预期水平。为此,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改善服务品质。如今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且信息化技术掌控能力偏弱。为此,图书馆应创新员工培训模式,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计算机技术掌控能力为重点,确保其熟练掌握智能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3.提供综合性图书馆服务,体现人性化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有了偏差,盲目跟风扩大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范围,缺乏对传统图书馆运营模式维护的应有重视。由于图书馆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部分年龄偏小或偏大的读者不具备独立操控计算机设备的能力,单纯依靠数字化建设的图书馆无法为此类人群提供特异性服务。对此,图书馆应当提供综合性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兼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与传统运维模式的维护工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为技术掌控能力偏弱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与均衡化;其次,加大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拓宽网络覆盖范围;最后,指派专业人员对年龄较大、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的读者提供服务,让其充分享受到数字化管理体系的便捷性与优越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扩展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高效整合应用数字化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省管理时间,进而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欢.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科技风,2018,336(4):214.
[2]杨涛.网络化图书馆管理员的必备素质和提升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18-19.
[3]黄尤精.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技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4):24-25.
作者:刘佳润 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 上一篇:试论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管理人才需求
- 下一篇:电量电费核算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