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探讨
时间:2022-01-25 08:21:31
导语: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建设新农村政策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我国用于支持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也与日俱增。虽然农村社会事业在文、教、卫生、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共服务明显不足,“短板”现象依然严峻。本文从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入手,指出了合作治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基于公共组织的依托下,通过行使一定的公共权力,进而为实现合理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近年来,随着社会活动的日趋多样与复杂化,社会公共事务也呈现繁杂与多样化趋势,为了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确保农村社会生活秩序化进行,努力在公共事业管理层面进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事业管理创新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现实问题的诸多不足沿袭至今的“重工轻农”,“重城轻村”的管理体制已经使农村出现严重的积贫积弱现象,尤其是倾斜政策的广泛施行,一度令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停滞不前。相关数据显示,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在医疗卫生资源占有率方面仅为20%;对于教育而言,农村中学生比例虽然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但其整个群体所享受有的中学教育经费仅为38%。在农村医疗方面更是问题突出。对于此类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不但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平稳高效进行。这就要求在制定相关政策或措施时,必须以农村的现实状况为出发点,结合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情况,遵循公共事业管理“均等化”的原则,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及生活面貌,不断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整体化进程,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这样一来,农村诸多现实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二)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也日趋繁杂,并呈多样化特点。作为实施公共服务的当地政府部门而言,若要有效的开展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就必须深化其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予以加强,对于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也要进行全面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与途径实时相关公共信息,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相关的经济、政治活动与方针政策,并有选择性的积极参与进来。另外,政府部门要积极转换角色,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成为其坚实的后盾。
(三)公共事业管理创新能够从根本上突破农村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上强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有些地方政府重“面子工程”,以破坏生态和资源的代价换取所谓的“政绩突出”此举显然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相悖。因此,要从根本上突破农村发展模式,就必须围绕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体制展开相关工作,不断深化基层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有效调节农民收入与分配,在公共医疗、福利、义务教育等诸多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统筹社会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努力贯彻与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建设成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服务型政府。
二、合作治理是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作治理,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来实现对某一公共事务的管理。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公共行动体系的多中心化
由于涉及到的合作组织呈多样化特点,各组织也拥有各自不同的人脉与资源,这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时不但能够资源共享,还能提高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效率。
(二)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的管理策略
通过合作双方长期的共同管理与行动,两者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利用等方式可以建立起长远化的互惠互利关系,实现共同管理后的共赢。
(三)通过共同学习推动相关政策产生
在合作治理过程中,通过合作双方共同学习与管理,以对话或协商的方式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达成一致的策略与方案。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鉴于其复杂与多样化难度以及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化要求,因此,在对农村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时,合作治理是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合作治理下的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
(一)明确管理职能
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而言,坚持合作治理的模式,必须明确合作关系建立的有效方式与各自管理职能的合理分配,对各行动主体,即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农户等依据其各自特点与所在领域进行合理化的角色定位,进而最大化的实现合作治理的效果。例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通过合作治理,解放政府重复繁杂性的微观管理,进而使管理进入宏观调控,此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能促使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发挥。
(二)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为了使农村公共事业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对国家财政投入进行合理分配,在保证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性公共事业的投入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在农村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合作治理模式,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拓宽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融资渠道,通过当地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相关企业在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方面的投入。
(三)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在对农村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的合作治理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建立一整套绩效评估机制并加以完善,是有效推动管理创新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管理业绩、成本、效率等多维度内容来对绩效评估机制不断进行完善,可参照不同方法例如指标考核法、察访核实法、公众评议法等方法,争取最大程度的做到管理方式的客观化、公平与公正化。
四、结语
总之,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就必须注重从当前的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在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适时引入合作治理机制,积极吸收国外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努力增加财政部门对于农村在卫生、教育、医疗等相关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使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王倩 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润君.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01:56-59.
[2]巩玉涛,贾海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业问题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8,05:81-83.
[3]杨金含,吴薇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市场,2009,19:54-56.
- 上一篇: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创新探讨
- 下一篇: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