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

时间:2022-08-16 09:44:41

导语: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艺术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要点,以及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力求为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思想行为特点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因面向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教育管理课题,对其进行创新性研究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良好发展。创新工作离不开对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对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说,最主要的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教育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性研究。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理论,希望能够为艺术类专业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同,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点。作为追求时尚的群体,他们对于流行元素和流行文化很推崇,因此大多个性比较鲜明,敢于表现自己,这是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特有的品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集体课较少,授课比较分散,往往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挖掘,对于集体观念的教育较少,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因此,把握新时期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建立符合学生实际、满足学校管理要求的教育管理体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搞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全世界的主题。我国早在2006年,就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2006年1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指出:“把增强自立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创新。新形势下,我们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②这一重要思想同样适用于我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从本质上考量,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艺术的创新是同步一体的。换言之,教育管理的创新,是为艺术的创新服务的。而艺术的创新又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写道:“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③可见,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要点

(一)教育思想的创新

教育思想的创新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思想亦称‘观念’。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思想对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原则是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与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有很多常用的教育原则,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等。而笔者认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在教育原则上的创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要认真贯彻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又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常态性与动态性统一的原则。既要有一般的常态性教育,又要做到动态性教育,要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二)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教育内容是教育内部诸要素的总和,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与依托。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要与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密切结合,形成综合的教育体系。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要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应使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教师应大量运用亲情关爱法、启发诱导法、促膝谈心法、比形比喻法、机动灵活法、寓教于乐法、典型引路法、教师示范法、研讨争论法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指的是教育的模本、范本、变本的式样。教育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教育类型(讲授课、问答课、观摩课、讨论课、辅导课等)与教育形式(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创新,主要是强化讨论课和个别课。

2.教学研究的创新

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要强化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育,以教育保教研。教育研究包括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两种,研究成果有专著、编著、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可以相结合。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应坚持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教育内容的更新拓展为抓手,以教师思维创新为关键。教育手段作为教育的措施与办法,对教学研究起到保证作用。艺术类专业教学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全面创新教学研究。

三、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正确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个性特征。因为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关联,从某种程度来看,保留艺术类大学生的鲜明个性和独特思维,有助于其艺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应正视和关注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中的优势,并积极地为这种优势提供长效的发展条件,促使艺术类大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和优化自身的个性特征。同时,教育管理者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既鲜明又健康。

(二)加强艺术类专业管理主体的队伍建设

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干部三大管理主体的引导作用。辅导员是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骨干,高校应选拨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工作作风稳健的辅导员进行重点培养。辅导员也要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方面积极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提升。专业教师是教授专业技能的主要力量,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实践能力。高校应选拨一些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重点加以培养。

(三)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工作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确保教育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教育管理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其思想道德状况为依据,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评价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也要积极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并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营造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

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普遍较为匮乏,而作为新时代的艺术专业人才,不应只具备艺术修养,也应注重提升文化素养。因此,高校要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高校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参考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点,逐步拓宽其知识范围;二是通过相应的文化教育工作,全面扩展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包括学生入学前因专业学习而缺乏的普教知识点、在校期间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辅助知识,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实用知识;三是高校利用完善的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简化,这既有助于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和研究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是教育管理创新中的关键点。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只有在整个教育管理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将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将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对象和主要目标,从其个性特征、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及对策,使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杨琳擘 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9.

②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6.

③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0.

④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