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时间:2022-06-17 09:03:25

导语: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摘要: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高校对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顺应时代特征、培养复合型人才、解决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之选,那么在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是: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途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时期,而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高校整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论述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顺应新时期时代特征的需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深,高校教育的开放程度日益扩大。高等教育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收获了诸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1世纪人才是关键,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1];另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摆在了关键位置[2]。而想要实现好这一发展理念,需要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但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解决以往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在本科阶段的教学管理上,对人才的培养向来较为注重统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不够,没能很好地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实行因材施教;第二,未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在高等院校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更多的停留在“管”的层面,缺乏民主性与科学性[3];第三,以往的高等教育,大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则未能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此外,在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影响日渐扩大。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够使学校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

1.创建教育管理平台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之中,加快高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4]。这样学校就可以在教育管理平台上与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的政策规定,学生也能够及时与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5]。在创建教育管理平台的同时,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该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校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存储学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学生只要使用学号和密码即可登入学校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查询每学期的课表、成绩以及相关的奖惩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来了解各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四六级通过率等。此外基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大四的辅导员还可以在办公室直接审核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表,及时调取,方便快捷,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2.实行学生网上自由选课

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核心观念是容许学生在网上自由选择课程,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常情况下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所谓必修课就是学校或各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而选修课则是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课程[6]。高校的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的时间安排在全校范围内修学课程、并可选择自己的任课教师。实行网上自由选课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又可以做到有效地因势利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调动了学校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7]。

3.开展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网络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工具、一种方便快捷的传播媒介。在日益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的社交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QQ、微信、人人等新的通信工具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微信凭借其内容的简洁性、交流的灵活性、沟通的交互性成为影响高校广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微信拓宽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渠道,创新了学校的教学模式,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其所面向的对象决定了其鲜明的时代特性,运用微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学校各院系、学生社团可以积极组织创建自己的专属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各院系和社团可以及时与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比如生活指南、校园新闻、社团活动等等,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手机查看微信平台上的消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缩短信息的传递时间,也节省了学校管理的人力资源,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大学生求知欲强,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十分关注。学校可以通过在微信平台上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迹,这样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8]。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1.培养助理班主任入住新生宿舍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入高校学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点。但是学生人数的增长使得原本就有限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一些动态和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面对新形势,教育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积极推行助理班主任制,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9]。学校可以在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一批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党员作为大一新生的助理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年级的辅导员做好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做好学生工作,可以在这些助理班主任中招募志愿者入住低年级的学生宿舍,这样他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到新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地给他们做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指导,引导新生做好班级的建设工作。我们知道助理班主任都是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好学生,让他们直接入住低年级的学生宿舍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带动宿舍的学生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

大学生党支部由学生党员组成,是学校最基层的党组织,具有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学生党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党支部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对高校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党支部可以定期组织班级的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解和体会党中央的各项决议和精神,宣扬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同时学生党支部也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制定出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党支部应该建立固定的意见搜集制度,注重搜集同学们的意见,并可充分利用好班级建立的QQ群、微信群,倾听同学们对于班级管理的心声,最后将同学们的意见归纳总结后汇报给上级组织。号召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本班的同学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此外,大学生党支部还可以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举办“学生党员关心贫困生”、“帮助后进生”等主题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其实际问题[10]。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1世纪人才是关键,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但当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校园环境适应问题以及情感问题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社会发展急剧变革的今天,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其心理健康,为日后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积极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

大学阶段的生活环境与以往的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校园后,其周围所处环境的变化,很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就显得十分关键。我们知道,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是有效预防大学生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类,尽量做到对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早期发现,并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南京林业大学每年都会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前的心理测试,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亲自参加测试,并严格遵守心理测试的保密原则,让大一新生可以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进行答题,这样大大增加了测试的真实程度,并能够让每一个新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理测试档案。通过积极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高校能够了解一年级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能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进而懂得心理健康对他们的重要性[11]。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在注重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的课程体系安排。现阶段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归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其实,各大高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可以依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制定出符合其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计划,并对其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将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现代的教育背景下,高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在大学的课堂里学到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一些基础的心理调节方法,当他们遇到心理困扰或者心理压力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3.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帮助这些求助者顺利地完成学业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尽的责任。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完善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项设施,为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安静舒缓的咨询环境,并选取经验丰富,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人员。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应当让学生知道,当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去心理咨询机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心理问题,以达到增进其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12]。

4.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实行朋辈教育

目前,不少学校都相继以班级为单位设置了心理委员一职。在现有的学校专业咨询人员不足的情形下,心理委员的设置是十分关键的。各班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的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班级的心理委员,认真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方法,了解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理性地评价班里的人际关系状况,平时注重观察同学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反映,做好中介工作。心理委员还应该积极协调好班级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呼吁同学们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四)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近几年,有关校园安全问题的事件多有发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如学工处、宿管科、保卫处等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各部门之间应该互相配合,形成安全防范工作的合力[13]。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在宿舍门口制作板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的宣传;将与宿舍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张贴在一楼的橱窗内,并可编集成册,分发给各个寝室;宿管科可以组织专人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用电检查,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养成“人走断电”,不乱用大功率电器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此外,学校可以每学年开展一次逃生演习,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识别并使用灭火器。

2.安装宿舍门禁系统

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不断融合,大学校园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频率增大,这就加大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在学生公寓门口安装门禁系统,并规定学生进出宿舍都必须刷卡,严格实行“一人一卡,校园卡不得外借”的制度。在学生公寓安装门禁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外来人员进到学生宿舍,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此外,宿舍门禁系统还可将学生的刷卡记录实时的反馈给年级的辅导员,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是否有夜不归宿的情况,督促学生遵守宿舍管理的相关条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应是单纯数量的增长,而应是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创新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高校应该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因为,只有创新教育管理,才能促进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朱蒙玲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思政部

参考文献:

[1]郭武军.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5):46-47.

[2].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张东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职能的再思考[J].管理工程师,2014(2):48-50.

[4]周红.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210-212.

[5]张云.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50-51.

[6]蒋学华.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6):12-16.

[7]刘芹.探析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3):116-117.

[8]车车.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1):123-128.

[9]涂叶满.高校助理班主任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8-9.

[10]由琨,张春野.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71-72.

[11]周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4.

[12]王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0-113.

[13]李瑞华.浅谈高校校园安全防范与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07(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