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互动性

时间:2022-05-07 05:00:13

导语: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互动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互动性

一、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内涵分析

(一)含义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用语,但到底什么叫“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呢?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会影响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笔者从其初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谈起,尝试界定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概念被普遍认为是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此来获取超额利润。熊彼特的创新最初属于西方经济学概念,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40年左右他在出版的《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对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化之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创新概念发展至今,已经演变为所涉领域广泛的概念,包括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本文属于其中的管理创新范畴。笔者认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社会组织管理实践和管理环境变化的产物,是基于新的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而对原有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制度、文化等管理要素进行持续改进和重组的系统过程,是一种既强调发挥创新主体的创造力、也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的创新边界循序渐进的创新活动,目的在于构建一种更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范式,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内容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项系统活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的变革是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没有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活动就不可能启动。受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等制约,我国各级政府对社会领域长期以来秉持的是无限政府观、人治意识、管理本位等理念,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政府首先必须改变落后的社会组织管理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正确的社会组织管理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学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艾格斯为代表的网络治理理论风靡全球。该理论倡导一种“通过公私部门合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1]在网络治理的框架下,政府意识到“政府失灵”的局限性,转而寻求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不再是目的,而是实现更好服务和合作的手段。网络治理理论明确了公权力的价值归属,引领各国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的理念转变,成为社会组织管理理念创新的价值取向。

2.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是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和突破口,它是指政府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修改、完善,打破束缚社会组织发展的陈旧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激发管理者和社会组织活力的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其制度空间的匡定,即可以在什么范围、原则和条件下对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实际环境,管理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在已有政治框架下政府管理的自我调整,包含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登记规范、管理体制调整等;另一方面是激发管理者创新力的制度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一项风险性事业,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保护创新者、淘汰平庸者,确保改革创新的持续力。

3.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是管理行为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公共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并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和现代化”。[2]在社会组织管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政社不分、运动式监管等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方式方法降低了社会组织管理功效,亟需管理方式方法的革新和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正从单一的“命令—控制型”向“市场—社会型”多样化管理手段转变,从运动式监管到规范化建设转变,从管制到服务转变,这些趋势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而言之,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包含理念、制度、方法等三个方面内容,其中理念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制度是创新的突破口,方法是创新的技术支撑,三者共同作用推动着社会组织管理优化。

二、和谐海西建设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已成为中央决策和全国战略。无论是2009年国务院首次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原则性政策,还是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具体举措,都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是构建和谐海西的重要抓手,通过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而和谐海西建设也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理论基础:结构功能主义简述

阐明和谐海西建设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在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理论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包括塔尔科特•帕森斯、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其组成部分虽然会发生变化,但经过自我调节整合,仍会趋于新的平衡。”[3]尽管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因为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如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等,但它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揭示了“社会和谐有赖于系统各部分的有机结合、系统能够通过改善自身的功能来维持社会稳定”等规律,为深入研究社会组织建设和构建和谐海西提供了理论依据。要建设和谐海西,就需要认识到社会组织与政府作为系统内不同部分存在的事实,需要协同治理一起发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功能。在社会矛盾加剧背景下,社会组织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随着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经过自我调节整合后会趋于新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只有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修复、持续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二)和谐海西建设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互动关系

1.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海西的客观要求。

(1)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是反映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福建省既处于海西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又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等因素,处于“矛盾凸显期”,近年来,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医患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利益表达和矛盾协调机制。只有把社会矛盾化解好了,和谐海西才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而社会组织就能够较好地反映并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协调利益主体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当社会矛盾化解的稀释剂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来进一步培育社会组织、增强其服务社会功能成为构建和谐海西的客观要求。如2010年底,晋江市陈埭镇商会成立福建商务领域的首个调解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商务调委会解决了数十起商业纠纷,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和谐的市场环境。[4](2)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是倡导社会文明、推进公共道德建设、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内在要求。社会组织主要从事志愿互助、民间慈善和其他社会服务。它以社会的和谐至善为核心价值,弘扬扶贫济困、关爱他人的人道主义和志愿精神,塑造信任、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够发挥利益调整的润滑剂作用,强化社会自我管理,促进海西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福建慈善组织为例,至2012年底,全省慈善组织共募集善款60多亿元,积极开展多领域慈善服务,全省近500万人次困难群众获益。[5](3)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就是要求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治理,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自身职能,从过去“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逐渐退出,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在提供公益服务、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群众的需求、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和谐海西建设的关键所在。

2.和谐海西的发展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按照中央的部署,未来近十年是福建各地实现和谐海西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对于我省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和空间。(1)不断深化的社会体制改革为海西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官方认同,通过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中央层面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设专章阐述“十二五”期间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划;从福建地方层面看,福建省在《关于落实海西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说,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这就给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2)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海西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环境。随着海西社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公民参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公民自主、自治、结社的意识逐步培养和形成,推动着整个社会资本的建设,从而为海西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奠定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3)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为海西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随着海西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微观私人部门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为了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迫切需要行业规则制订、信息提供、业务指导、评估培训等相关服务,而发育良好的社会组织正可以扮演起这些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海西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了市场的动力。

三、结语

当前,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各地正朝着实现和谐海西目标大步迈进,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和谐海西建设中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尽管近年来福建已进入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时期,但现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实践情况证明,中国社会组织繁荣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在外部管理环境优化。外部管理的相关观念、制度、行为等成为左右社会组织成长质量的关键。”[6]因此,在推进和谐海西建设过程中,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取向。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和谐海西建设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构建和谐海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和谐海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和谐海西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和谐海西建设也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因此,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融入和谐海西建设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两大建设融合进行,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来自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余晓青郑振宇工作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