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领导管理策略分析

时间:2022-07-12 03:03:11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领导管理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领导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心理健康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校教育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进和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路径等多方面的实践效果。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优势分析出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现阶段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心理状态,从三个方面给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管理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领导管理;发展优势;策略分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优势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方向,还对高校政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体系标准。高校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在学校的生活与个人发展中也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在个人心理的发展与优化上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思政教育的引导和管理价值,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素质与思想价值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诉求与教育目的来看,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体的层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展开,结合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心理发展特征与环境因素分析,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个人发展与思想价值观的架构与形成时期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导作用,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未来个人规划上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指导,缓解一定程度就业严峻形势带来的心理压力,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个人思想价值构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层面来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研究是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完善学生素质培养的综合发展要求,不仅对于受教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培养标准,而且对于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体系和思维构建也有一定的发展价值,从基础层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完善和发展诉求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对于有效加强领导和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最后,从学校发展以及体系构建的层面来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有利于构建和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学校的发展优势,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结合现阶段学生压力普遍偏大的问题,在高校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根本上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出现,对于保障和谐校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管理策略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与管理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体多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融合。在教育教学发展中逐渐发展和形成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领导体系,进而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建立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档案,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推进。从客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目标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为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两者尽管在具体的发展目标上有一定程度的侧重,但其根本任务与教育目标是相对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这不仅是两种教育体系融合推进的必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最终走向。具体的融合推进过程中,教育内容与教育价值应当实现深度的统一,实现教育资源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有效的发展协调和教学协同来实现高水平的融合,从基础教育内容的发展与协同入手,从教育体系的协同构建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推进,实现教育目标与教学价值的深度融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与管理目标体系下的高校教育平稳推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的多维度提升。同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教学体系的合理架构也是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资源配置的发展和保障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参与性,强化教学理论发展价值的基础需求,从教育价值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来看,资源和合力配置与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与管理价值的基础路径。(二)构建校内校外协同保障的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立足于基础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来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系构建,高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和行为分析,而校外的心理健康专家也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在校学生所处的环境压力与心理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协同保障的教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能够起到从健康教育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导。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出发,以校内校外的心理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建设为途径,是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和基础方式。在进行协同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方面,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与教育教学辅导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内体系的建设发展可以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心理危机预警出发,结合领导组织与管理体系建设来实现协同培养,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体系建设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针对化的心理辅导,从不同年级学生在发展和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给予适当的心理引导和关怀,加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体系的基础课程建设;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教师与校外心理专家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引导和建设,从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出发进行全面的心理和思想建设,来提升高校学生在综合素质与个人发展方面的有效融合。(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优化管理。体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建立对应的个性化心理健康发展档案,是加强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优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以及深化心理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能够帮助教师从不同的层面来把握学生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走向,进而实现对不同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生展开针对化的心理疏导以及有效沟通,同时,心理健康档案的有效检核还能够为人才培养体系添砖加瓦,增强人才资源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社会竞争力。档案的构建与管理需要从科学化和正规化的角度来展开,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发展原则:首先,教育内容与档案内容的构建需要系统化与真实化,保障心理健康课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理论优化与教学提升,同时真实化能够增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档案支撑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档案管理形式的多样化与规范化。多样化的管理形式能够充分凸显不同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和多样化需求,规范化的管理原则是保障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全面性和基础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最后,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客观化。在进行心理健康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摒弃对不同学生的成绩认同和发展趋向,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是保障档案内容真实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方法——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实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1):122.

[2]徐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契合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9(1):73-77.

[3]张秀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4]汲新波.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和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9(1):92-95.

作者:赵斌斌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