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论文

时间:2022-01-19 02:58:07

导语:急诊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急诊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参考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5.66±5.27)岁,手术类型:骨科35例,普外科21例,产科11例,泌尿科13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6-61岁,平均年龄(36.07±4.63)岁,手术类型:骨科33例,普外科24例,产科10例,泌尿科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床护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护理隐患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风险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急诊手术中输血、用药错误、延误诊治、手术部位感染、输液等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3%,参考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3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急诊手术室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多受到危及,同时在手术时,患者家属常存在意见不统一等现象,从而导致手术被延误,而一些出血严重患者,治疗时间可被耽搁,因此急诊手术室护理中常出现护理纠纷。急诊患者病情凶险、来势较急,医护人员无多余时间询问病情,导致疾病具体情况不能被详细有效的了解导致临床治疗时存在差错[2]。医护人员术前未认真落实核对制度、查对不认真导致护理风险的出现。目前临床常见护理风险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急诊手术出血患者,视野皮肤部位多受到污染,同时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急诊患者抢救时,人员走动大、空气质量较差等均可导致术后切口常出现感染现象;②急诊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评估其病情难度较大,同时术中患者病情可出现变化,而医护人员未能察觉,从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及意识丧失等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③急诊时,护理人员需要执行的口头医嘱较多,同时医护人员处于紧张状态,输液及输血时,极易出现差错;④急诊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敷料、器械等遗留患者体内的几率较高,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同时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⑤记录项目漏记错记、项目填写不全等均可出现,忙于抢救患者,医护人员常忽视记录时间、手术方式、出室、手术时间等均填写不相符,而在记录时,记录单存在刀刮、涂改等现象发生,或者出现漏签、他人代谢书写等现象,手术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法律文书意义丧失。为减少急诊手术时不良事件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急诊手术风险管理措施是护理中的重要问题。①急诊治疗及护理无规律性,因此急诊手术尽量在急诊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要严格限制人员流动,避免人员流动性;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器的观察,尽量维持手术全程处于空气循环消毒状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直至患者出室,避免临时消毒时,灭菌效果差,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②急诊患者年龄段不同,对于出血量大、老年及婴幼儿患者,机体功能较差,因此手术中病情变化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应变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术前准备、操作技术,从而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对病情进行掌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③严格药物的分类,清楚标识药物,药物使用前严格详细的对药品名称、剂量、方法、有效期、包装等进行观察;在抽取药物时,注射器上必须有清晰标签;在用药时,医生要重复医嘱,巡回护理人员在用药时复述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洗手护士共同确认,做好详细记录;血库取血后,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输血时全程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将标注患者姓名、科室及时间的血袋送往血库,存放24h。④严密执行清点制度,急诊手术通知后,洗手、巡回护士需要立即准备敷料器械,按照器械清点单的内容对敷料、器械数量等进行记录并登记;在配合大出血患者治疗等要镇静,对于使用的纱布、器械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关闭体腔前提醒术者。⑤科室可定期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手术者与护理人员急救技术及知识的学习,针对薄弱环节给予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告知其手术护理单填写的重要性,加强其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发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观察分析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管理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安全事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领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