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4-02 09:33:58

导语: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受传统各项因素的影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缺乏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存在滞后性,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发展产生阻碍。为从根本解决相关问题,应紧跟时展的需求,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内容相对单一。因对于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培训机构在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时,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变传统的观念。例如,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与管理学与政治学等具有高度一致性,培养行政管理人才依旧是教学的侧重点,政府公共部门培养所需的内容因此被忽略。无论是培训内容还是课程体系,都习惯性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与应用等内容尚未得到重视。久而久之,整体的培训内容与课程体系都较为偏向于理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存在明显不合理性。(二)培养目标较为滞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受社会领域需求等各种因素的所决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紧跟时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适应实际需求。部分培训机构已经明确公共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尚未转变传统观念。习惯性认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关键,忽略非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缺乏明确的公共服务意识与精神,导致公共管理专业与行政管理、管理学等学科没有明确区别,尚未凸显相关内容的特色。(三)培养平台过于单调。公共管理专业,将管理学、社会经济学作为基础,其中包含政治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开展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习惯性延续以理论为主的讲解方式,即使采取相关培养方式,也难以获取最佳的效果。例如案例法,尽管讲解的案例较多,但因缺乏齐全的案例视频资料,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在情境模拟与管理游戏当中,因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精心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因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尚未给予实践动手能力高度重视,公共管理专业的特色与需求无法真正实现。

二、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一)应具备综合性特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应了解与学科相关所涵盖的知识,着重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将夯实的专业能力作为前提基础,向外拓展自身知识领域,对于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应适当掌握,丰富自身专业结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向着复合型人才发展方向过渡。面对具体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掌握足够的知识后才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最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还应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政治素质等,这些都是公共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二)应具备专业性特点。公共管理人才应提高自身专业性,也是本专业人次与其他专业人才有所区别的地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也应熟练操作各项专业技能,公共管理专业学生需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相关管理活动当中,提高自身掌握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的知识架构,其中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就是专业知识,更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才能够解决遇到的各项难题。专业技能也是公共管理者处理各项工作的本领,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其专业素养。

三、公共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人才需求方向。为政府、事业机构培养专业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但是,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与其存在一定不同,系统分析公务员的招考数据,政府机构对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限,与管理没有必然关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着较大需求。相比较而言,企业对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高于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因此,公共管理专业教育应改变以往单一化的培养方式,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向着应用型发展方向过渡。因社会深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快,公共服务也会因此向着社会化与市场化方向发展,创新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二)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将来最有可能的就是走向公共管理服务实践当中,为提高工作成效,应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与必备的创新能力。相关部门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人才今后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因此,针对目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应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着重偏向于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了解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培养制度,解放人才的思维,使其在实践中累计经验。(三)完善分类培养机制。因传统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明确的目标,难以找到最佳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针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相关机构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研究,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相互结合,选择分类培养机制,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人才后期的就业指明方向,提高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满足公共管理专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时,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与创新。但部分人才培养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应在实践时进行完善总结,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四)完善配套支撑制度。建立精神动力机制的过程中,应将培养专业人才作为创新目标,精确把握人才培养精神与意义,加强改革的内在动力。建立物质方面的激励机制,可对分类培养研究与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把握人才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建立更好的评价标准,评价人才分类培养实施效果,给予鼓励之后进行鼓励与创新。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知识技能、意志品格与兴趣爱好等多元化特征,制定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建立更好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的方向,转变传统培训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视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赵宏燕,江晓宇.关于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分析[G].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2]倪丹丹,徐京俊,罗凌,等.当代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研究[G].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2017.

[3]李晶晶,金媛媛,王迪.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G].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6.

作者:王姣澄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