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初探

时间:2022-07-07 09:21:44

导语:公共管理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管理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初探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对人才的培养已经从专一性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培养具有公共管理先进理念和公共服务精神,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能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设计、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MPA研究生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MPA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文件和规定,在考勤、奖励、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资助、学位论文、导师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必要而严格的要求、灵活而多样的奖励。创设多元化奖励体系。《长安大学公共管理(MPA)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奖励与资助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学院设立“MPA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设立个性化荣誉称号,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根据在校的特殊表现,向学院申请特定的荣誉称号,如热心公益奖、感动长大MPA奖、先进社会实践工作者、文体活动先进工作者、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分子,特殊贡献奖、优秀组织者奖等。该荣誉评定采用个人申报、班委推荐、学院认定、毕业典礼授予的方式进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初步建立了我校综合素质建设制度体系,为人才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充分发挥了制度在素质教育中的规范作用。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MPA教育属于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担负着为公共部门输送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任,客观上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长安大学MPA素质教育紧密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目标、以“职业、行业、地方公共管理需求”为导向,以MPA研究生公共管理能力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教育重点,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风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在MPA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与引领作用。1、基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培育MPA在师资队伍上,要求MPA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对有经验的教师优先聘用。在教学内容上,增设实践教学模块与职业道德模块,并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的工作岗位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来实现。在教学方式上,倡导MPA任课教师以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现实问题。2、基于项目互助的职业能力提升。MPA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上,实行“教师带学生做科研”和“学生引教师进单位”的模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以“职业、行业、社会需求”为着眼点,以融入教学、实践为途径,从思想品质、敬业精神、管理能力、团队意识、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鼓励MPA专职教师开展应用型课题或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课题研究,吸纳MPA学生参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MPA学生的资源,发挥学校作为研究机构的优势,在学生的沟通下承担其所在单位的委托课题。这样既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又可以通过与实践部门的联系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性。MPA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搜集材料的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3、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作用是关键。MPA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科学伦理、实践能力、学风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我校通过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导师在学风与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制,使其成为专业知识的传递者、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在遴选上,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在培训上,通过主题报告、相关文件制度的学习、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教师对MPA研究生学风与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意识。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落实教师育人职责,发挥教师育人作用,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严谨治学态度,开展日常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等活动,奖励典型,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克用,许光建,王春.立足实践坚持创新构筑有中国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1):4-9.

[2]常明,严群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5):6-7.

[3]张一纯,磨玉峰,郑燕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75-76.

[4]乐章,吴苗苗,许汉石.专业学位改革中MPA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02):155-157+166.

作者:郭云珠 单位: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MPA办公室主任、